【转】【小隐堂夜话】之《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指误兼与陈润民先生商榷
近观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北京故宫博物院陈润民先生(故宫古器物部陶瓷组组长)主编的《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深感此书错讹之处颇多。故宫博物院作为当今古陶瓷研究的最高学术殿堂,在此书中屡犯低级错误,着实不是一种严肃的治学态度。为了不致谬种流传误世,特发此文指误兼与陈润民先生商榷。
本贴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书影与版权页DSC03136.JPG (136.21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1:00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100debbb561e7382c72.jpg
DSC03137.JPG (140.87 KB) 下载次数:2
2010-11-21 11:00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100a17db63f3b071a2d.jpg
DSC03162.JPG (130.13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11:02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110241904fd3326df33f.jpg
DSC03163.JPG (134.31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11:02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11022bec5b78a8b24f10.jpg
第335页
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 康熙
该页错误有二
1.断代:将崇祯误断为康熙
2.释读:水竹X(异体字)误为“水竹汞”
瓷器有青花铭文:“丁丑春日写于水竹X”于是该书将其定为“丁丑春日即康熙三十六年”。
但据我观察,这件笔筒无论器型,青花发色还是绘画特点当为典型崇祯器。细辨画面上的垂柳、鱼鳞状草皮、山石云气、青花点日,人物形态均为典型崇祯笔法。再看此笔筒器型硕大,高20.3厘米,口径18.8厘米,又是细沙底,所以当为崇祯器无疑。
再看纪年款中的“丁丑春日”当为公元1637年即大明崇祯十年。陈润民先生将这件笔筒的制作年代推后了整整一个甲子,误为“康熙三十六年”。
纪年款中的“水竹X”中有一异体字(异体字正是崇祯器的一大特点),我不懂异体字,只能猜读为“水竹斋”,应是作者的斋堂号。而陈先生读为“水竹汞”不知是何释义,令人费解。
DSC03139.JPG (130.49 KB) 下载次数:4
2010-11-21 11:30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130611721859257e014.jpg
DSC03140.JPG (138.06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1:30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130656f4313c1917b13.jpg
DSC03141.JPG (131.13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1:30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1306fe53132af866f04.jpg
DSC03142.JPG (118.26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1:30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130609b5135b7718183.jpg
DSC03143.JPG (133.24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1:30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13051651c306c8eb857.jpg
DSC03138.JPG (115.68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1:30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130278b1765b5ad75a0.jpg
48页
青花洞石花卉纹碗 顺治
错误:释读
此碗有青花铭文“戊子春月雨花台制”。书中误为“戊子春月雨花叁制”。“雨花叁”当为何物?在此敬请陈润民先生指教.(可能因“台”字的繁写草书体和“叁”字有些近似吧
79页
青花武士图筒式瓶 顺治
不妥处:异体字释读照搬
此器有青花铭文
马挂征鞍将挂袍,柳梢门外月儿高。
男儿要带封侯印,腰下长悬带血刀。
其中“男儿要带”的“带”的异体字被直接拷贝到书中。《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无此字。
************************************
(外一篇)
对青花武士图筒式瓶的再探究
陈润民先生在《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一书中将此筒瓶指为清顺治时期制造。我在自己多年的玩瓷实践中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些瓷器在没有明确纪年款的情况下很难在相邻的两个朝代中取舍。比如,永宣时期,康熙晚期和雍正初期,乾隆嘉庆时期等。我想陈润民先生言之凿凿将这件瓷器定为顺治时期一定有他的理论根据。当我第一次在书中看到这件故宫藏品时也不由得心生感慨:“原来顺治朝也有很漂亮的青花瓷!”。
如果没有客观的证据,既然“宫里”对该件瓷器早有定论,我等怎敢造次。
拙文于昨夜发表后,总觉得对这件瓷器没有说透。夜阑独坐,搜索枯肠。最后总算对这件筒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件筒瓶应是崇祯的。证据呢?有,如下。
大家看,这是一件很漂亮的青花筒瓶。高45.5厘米。正面绘一儒将和他的一个马弁,两人中间有一匹骏马在低头啃草。儒将“身穿盔甲,腰挂宝剑,手执长矛,双目凝视远方”神采飘逸。马弁“一手牵马,一手高举战旗”怒目圆睁,身形彪悍。筒瓶背面题诗云:“马挂征鞍将挂袍,柳梢门外月儿高。男儿要带封侯印,腰下长悬带血刀。”
我认为探究一件瓷器的制作年代,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清初顺治时期,满汉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满族统治者对汉人特别是长江流域曾展开大规模的血腥屠杀。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惨绝人寰的案例。这一时期汉族民众都噤若寒蝉,人人自危,这时候难道还会有工匠敢那么大胆的颂扬汉族将领吗?(莫非这工匠是一反清复明的先驱?{:2_35:} )当然,不能否认顺治朝可能有绘画汉族将领的画片。但是,当我们再结合这件筒瓶上的题诗时,答案就出来了。这是一首充满军人豪气甚至带有血腥意味的壮怀诗篇,读后让人血脉贲张,胆气豪壮。这分明就是一首鼓励大明将士奋勇杀敌的励志诗。
此筒瓶上题诗的具体成诗年代待考。但是记得明嘉靖皇帝也曾有一首相同韵脚的诗篇,是明世宗在毛伯温远征安南时所作的送行诗。全诗如下:
送毛伯温 (朱厚骢)
大将南征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 。
风吹鼍鼓山河动, 电闪旌旗日月高 。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
太平待诏归来日 ,朕与先生解战袍 。
仔细研读这两首诗,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内涵和韵脚惊人的相似。难以想象在满族屠刀下的景德镇工匠还会用类似嘉靖皇帝的御制诗的翻版诗句颂扬大明将士奋勇杀敌。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难以想象的。
再者,景德镇的作坊卖的是瓷器,赚的是银子。这种政治立场如此鲜明的瓷器,作坊即使做了,有谁敢买?(难道是反清复明俱乐部的订烧瓷;P )
综上,我认为将这件筒瓶定为崇祯较为合适。
DSC03144.JPG (125.02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2:0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2051f38417350689e0d.jpg
DSC03145.JPG (121.62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2:0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2055671ae67c4283aae.jpg
DSC03146.JPG (124.78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2:0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205fc405dafb9d057f1.jpg
DSC03157.JPG (118.83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08:1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0815d6204546c04d13c1.jpg
DSC03158.JPG (130.98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08:1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0815ef9b6a30d43468f0.jpg
DSC03159.JPG (125.99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08:1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0815d44409cabd9135ff.jpg
DSC03160.JPG (142.16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08:1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0815f4de76e5f9d6b890.jpg
DSC03161.JPG (125.16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08:1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081513c218c503863abc.jpg
第122页
青花仕女刺绣图盘
错误:铭文释读
本器铭文“刺绣谩成文,蛩声入罗模”误读为“蛩声人罗模”。
81页
青花仕女婴戏图筒式瓶 顺治
商榷:此瓶本人看崇祯
当然,崇祯顺治有些瓷器无太大区别。但祥观此瓶纹饰器型笔法,断为崇祯本人认为更为合适。
此外,此瓶图画的寓意为“探花郎”。此寓意寄托了众生对孩童的美好期盼和祝愿。而书中的注释仅用“一女子躬身双手举花与三个小童在嬉戏·······“泛泛带过。
DSC03147.JPG (127.66 KB) 下载次数:1
2010-11-21 12:58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2587567711a8a266e52.jpg
DSC03148.JPG (124.81 KB) 下载次数:1
2010-11-21 12:58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25815fb3694fac380f1.jpg
DSC03149.JPG (121.67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2:58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258a0de133c53301d8c.jpg
DSC03150.JPG (132.35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2:58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258a7c2f7194535d38a.jpg
第169页
青花釉里红山水花卉诗句纹盘
错误:释读
此器有铭文曰:“高树临溪艳,低枝隔竹繁”,该书误为:“低枝隔竹系”。
第323页
青花高士诗句笔筒 康熙
错误:铭文释读
此器有铭文:“开琼筵以望花”。本书误为“开琼筵以坐花”。
第150页、第151页
商榷:此类器我认为定为雍乾更为合适,定康熙有些牵强。见下图:
DSC03151.JPG (137.91 KB) 下载次数:1
2010-11-21 13:4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345ee896dca46451b98.jpg
DSC03152.JPG (129.49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3:4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345f6de8675651893c7.jpg
DSC03155.JPG (141.65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3:4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345d1ee5f5dc529e145.jpg
DSC03156.JPG (128.23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1 13:4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3451f05fe0e83f38b56.jpg
454页
错误处:释文离谱,《红楼梦》太过雷人!
该页写到:“康熙民窑青花以文学作品中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十分多见,来源于《唐宋传奇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此瓶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件。”
大家知道,康熙民窑人物故事是一大宗。多取材于传奇故事,三国水浒等。但是绝没有一件取材于《红楼梦》。原因很简单,因为《红楼梦》(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最早成书于清乾隆甲戌年,即公元1754年。康熙时期连曹雪芹尚未诞生(或值冲龄),康熙民窑怎么会有来源于《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呢?著者这种“时空大挪移”岂不太过荒诞!
(小贴士)甲戌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又称脂残本,脂铨本。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红楼梦》雏形版本,仅存十六回。1927年为胡适先生发现收藏,胡适去世后,将此本寄藏于美国Cornell大学图书馆。
DSC03356.JPG (137.13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4:48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44803cf4971dfae7d51.jpg
DSC03357.JPG (120.2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4:48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4489723c2bd4338dec6.jpg
第394页
商榷:断代有误
这口大缸虽然器型还有康熙时期的余韵,但画风已明显进入雍正甚至乾隆。山石皴法细腻,已离康熙的大斧劈皴相去甚远。
青花发色蓝中泛灰(图片效果),分水也没有康熙青花“墨分五色”技法的特点了,整体色阶单调,雍乾画风明显。
断代窃以为定为雍正甚至乾隆应无大碍。
DSC03358.JPG (132.78 KB) 下载次数:2
2011-3-7 17:49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749fd4b9f8b7e609bd8.jpg
DSC03359.JPG (130.58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7:49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749158ef30bff0a9f30.jpg
DSC03360.JPG (138.75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7:49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7493c4888e205748446.jpg
DSC03361.JPG (132.44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7:49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7490d1caef127129050.jpg
DSC03362.JPG (117.13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7:49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749986009f9a7ab5c64.jpg
第335页
商榷:断代误差较大
这件花盆无论形制还是画风笔法,抑或青花发色均应是乾隆或者是乾隆以下的作品。
断代:上限乾隆,断无康熙之理。
DSC03363.JPG (130.21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8:07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80729eeb6edb8543a90.jpg
DSC03364.JPG (131.99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8:07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807b17227cde27e212e.jpg
DSC03365.JPG (138.52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8:07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807767e01a560aaaa97.jpg
DSC03366.JPG (137.42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8:07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8070fd0e28e620e5ebd.jpg
DSC03367.JPG (130.06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8:07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807a514171f9d431e74.jpg
DSC03368.JPG (130.85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8:07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8073bd6a0fd57a9441e.jpg
DSC03369.JPG (136.13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8:07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8078e2ca10686ee25a9.jpg
DSC03370.JPG (141.91 KB) 下载次数:0
2011-3-7 18:07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307/1103071807321ca206f0608f4f.jpg
图中的水岸坡石画法近似渔网纹,这应该是雍乾特征。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1/1011211345f6de8675651893c7.jpg
对青花武士图筒式瓶的再探究
陈润民先生在《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一书中将此筒瓶指为清顺治时期制造。我在自己多年的玩瓷实践中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些瓷器在没有明确纪年款的情况下很难在相邻的两个朝代中取舍。比如,永宣时期,康熙晚期和雍正初期,乾隆嘉庆时期等。我想陈润民先生言之凿凿将这件瓷器定为顺治时期一定有他的理论根据。当我第一次在书中看到这件故宫藏品时也不由得心生感慨:“原来顺治朝也有很漂亮的青花瓷!”。
如果没有客观的证据,既然“宫里”对该件瓷器早有定论,我等怎敢造次。
拙文于昨夜发表后,总觉得对这件瓷器没有说透。夜阑独坐,搜索枯肠。最后总算对这件筒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件筒瓶应是崇祯的。证据呢?有,如下。
大家看,这是一件很漂亮的青花筒瓶。高45.5厘米。正面绘一儒将和他的一个马弁,两人中间有一匹骏马在低头啃草。儒将“身穿盔甲,腰挂宝剑,手执长矛,双目凝视远方”神采飘逸。马弁“一手牵马,一手高举战旗”怒目圆睁,身形彪悍。筒瓶背面题诗云:
马挂征鞍将挂袍,柳梢门外月儿高。
男儿要带封侯印,腰下长悬带血刀。
我认为探究一件瓷器的制作年代,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清初顺治时期,满汉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满足统治者对汉人特别是长江流域曾展开大规模的血型屠杀。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惨绝人寰的案例。这一时期汉族民众都噤若寒蝉,人人自危,这时候难道还会有工匠敢那么大胆的颂扬汉族将领吗?(莫非这工匠是一反清复明的先驱?)当然,不能否认顺治朝可能有绘画汉族将领的画片。但是,当我们再结合这件筒瓶上的题诗时,答案就出来了。这是一首充满军人豪气甚至带有血腥意味的壮怀诗篇,读后让人血脉贲张,胆气豪壮。这分明就是一首鼓励大明将士奋勇杀敌的励志诗。
此筒瓶上题诗的具体成诗年代待考。但是记得明嘉靖皇帝也曾有一首相同韵脚的诗篇,是明世宗在毛伯温远征安南时所作的送行诗。全诗如下:
送毛伯温 (朱厚骢)
大将南征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 。
风吹鼍鼓山河动, 电闪旌旗日月高 。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
太平待诏归来日 ,朕与先生解战袍 。
仔细研读这两首诗,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内涵和韵脚惊人的相似。难以想象在满族屠刀下的景德镇工匠还会用类似嘉靖皇帝的御制诗的翻版诗句颂扬大明将士奋勇杀敌。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难以想象的。
再者,景德镇的作坊卖的是瓷器,赚的是银子。这种政治立场如此鲜明的瓷器,作坊即使做了,有谁敢买?(难道是反清复明俱乐部的订烧瓷;P )
综上,我认为将这件筒瓶定为崇祯较为合适。
DSC03157.JPG (118.83 KB) 下载次数:1
2010-11-22 08:13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081316801e8bf76a0cb0.jpg
DSC03158.JPG (130.98 KB) 下载次数:1
2010-11-22 08:13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08136a32bdbc567a786a.jpg
DSC03159.JPG (125.99 KB) 下载次数:1
2010-11-22 08:13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0813852d0db15fa167b0.jpg
DSC03160.JPG (142.16 KB) 下载次数:1
2010-11-22 08:13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0813306ad0c2df993a3f.jpg
DSC03161.JPG (125.16 KB) 下载次数:1
2010-11-22 08:13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08136a1d8a1b620f4121.jpg
有确切纪年款的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青花笔筒。
DSC03164.JPG (141.58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12:12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1212d98fb429f0da8a8f.jpg
DSC03165.JPG (128.75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12:12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1212334f420724c34c3f.jpg
DSC03166.JPG (127.07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12:12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12121439dc551343bd8e.jpg
DSC03167.JPG (140.38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12:12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12123601bf0d32df9d2d.jpg
DSC03168.JPG (127.02 KB) 下载次数:0
2010-11-22 12:12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1122/101122121266852a249a8f52df.jpg
好贴!出书疏漏难免,但一些底级的失误还是要尽可能的避免为好。:dizzy: 龙在天 发表于 2011-10-8 03: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贴!出书疏漏难免,但一些底级的失误还是要尽可能的避免为好。
谢大哥点评,的确如此。:victory::handshake
学习贴,顶: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