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 m2 P2 W* T& e. M; ~* c铜器——通常指收藏品中的重器,属国家一级一类保护文物。青铜器是以纯铜和锡铸造而成,常见的有礼器、兵器、食器(包括乐器)以及工具(主要是容器)等。 m& J: G) V$ I1 ?8 [! V
最早的青铜器应从夏王朝开始。据载,夏禹王用九洲之铜造九鼎。青铜器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中原”便是佐证。夏被商灭亡,鼎迁于商。周克商,又将九鼎迁至洛邑(今天的河南)。8 u* l, w% G& d) N! t: g2 E7 Q
最常见的是鼎和爵,品种繁多,尤其商代中后期更为盛行,制作亦更加精美,且多见大型器件(如大方鼎等)。战国以降青铜器趋向衰退,严格讲,三国以后只能视作铜器(如钱币,佛像等)。
5 S. t& `5 C9 e2 } 从史料归结出伪器的基本情况如下:9 a1 a/ o. [9 `" e' g2 \" j& }# S% v
一是全器皆伪。如上海博物馆所藏西周晚期“师兑簋”,按原器翻铸,尺寸与原器相似,但比原器重260克。因此有经验者用手一掂量,即可感知。又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子幅觯”,整器由凤鸟纹等纹镂刻而成,但纹线死板,纹饰呆滞,同时器表是用漆皮做的底。因此,细心审视,也可以看出破绽。
4 j! D4 G0 x5 \6 K 二是器物的一部分为伪作。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商代“父乙觯”,器身为真器,但作伪者在其口部加上了一个流,并在腹上部又加上了一个饰物,成为一件古代无此形制的觯,不伦不类。
8 f- J, \' E2 j1 b 三是拼凑真器残片做成伪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商代卣”,器身与梁的纹饰风格不同。仔细看,梁环有焊接痕迹,表明梁与器身原不属一器。虽其均用商代青铜器残件做成,但整个卣应为伪器,因为卣无此形状提梁。' a! A9 D0 U; c3 I2 Z/ y! q6 w
四是器真铭伪。这又包括两种情况:其一,铭文全伪。铭文或用刀具斩刻而成,或用化学药品腐蚀而成。内容或仿某一真器铭,或拼凑,或随意杜撰。由于戈、剑的平面部位易于伪刻,所以在戈、剑上伪刻铭文较为多见。其二,在真铭外,加刻伪铭。2 e3 c; h& j- g* j- f6 O5 Z
五是器真而花纹伪。即在真的素面或花纹少的器物上伪刻花纹。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制造的“父已壶”,原为战国素面壶,作伪者在其身上伪刻了商代的兽面纹。又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战国几何纹壶”,作伪者在花纹中伪嵌了金银丝片。- ~9 |# K# j0 M( e# i% _0 U1 i
青铜器鉴定要素:9 T q1 [$ c& Z1 k) S; `) c5 h
1.纹饰精美,常见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和几何纹等;
. ]+ Q! P) Q! ? 2.稳定性和抗磨性极好,因青铜具有良好的填充性;- k* {7 s# I5 @8 R' u
3.器身具有明显的范模痕迹,即范线或范片;1 |$ d$ ]" U1 A; E$ t* k$ M
4.表面锈色和铜绿分布自然而不易脱落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