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岩石中采集化石,由于岩石种类不同,采集标本所用的工具也不一致,常常因采集对象的大小、围岩性质、采集条件、及采集人员的爱好而定。常用的工具有:牙科刮刀、尖咀斧子、小尖铲子、尖咀镐、工兵铲、小镊子、各种地质锤(长短把)、各种大小的堑子、广口瓶、刷子(一般10cm宽)、不同孔径的筛子、板纸、绵纸、纸箱子、标本袋及棉花、胶带、护目镜、手套、安全帽、安全绳(带)加固和粘结化不同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掺丙酮。+ @1 }5 n0 d9 Q% ?
" E/ ?% ]- k$ V7 A/ \/ `小型哺乳动物化石采集方法0 u' Q7 _. c0 _0 c& X' W
* ]" k) I4 k& x. m1 K H7 E小型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牙齿或骨骼,在地层中往往不易看到,或由于包裹在粘土质结核中不易打开。对于固结程度差的松散堆积物常用2~10mm不同孔径的铁筛将堆积物放入其中充水,使其土质部份化开并被水冲走,筛子中所剩的部分可能就有有价值的小型哺乳动物化石,晾干后,用小镊子仔细寻找。但淘洗或用水龙头冲洗时,千万不能来回摆动或用手搓、掰,以免使化石更加破碎,从而失去其原有的鉴定价值。这种方法对于不易找出化石的堆积物,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M$ {4 o; a- p
+ T5 Q. }0 \; J+ c9 o8 V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采集的方法8 [" }! _# Q3 t' Y: r1 P
9 s h" p0 E9 m. b3 o9 O, w各种类型的围岩都能发现脊椎动物化石。无论是哪种围岩,千万不能见了化石就急于把它搞出来,如果着急,就不能很成功地把化石取出来。下面介绍几种化石采集的方法:
& _. I9 t( z+ }3 x! J' X/ p( o, ]' Z: r4 T
单个化石采取法3 L7 ^$ b% X* g* S1 ^6 i( K
9 H5 O! r1 J! e3 ?$ E如果化石保存在比较松软的地层中,如泥岩、粘土岩及其他土类堆积中,采集大件化石是很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化石一般要加固,可分别拿出来。使用的工具有小咀子、锹、小泥铲、刀子、牙科用刮刀、大小刷子和不同型号的筛子,最好先将整个骨架上的土去掉,暴露出来的每一部分都要编号,必须时可将化石加固。整个动物化石全部暴露出来后,应当对全部标本进行照像,比如头骨、肢骨和肢带骨。此外,还应画一张大的略图,标出每个骨头的位置。然后用石膏绷带加固化石而完整或分段取出。, ^% j% V# O1 X [
8 ]3 |& p" n# Z7 T+ I坚硬岩石中采集化石的方法' {3 l2 Z! X* q/ _& e0 F4 o. c! r C
- g3 P, d9 @) _
如果标本化石保存在较坚硬的岩石中,在野外不可能将化石一块一块取出来,可让它包在围岩中,一起挖掘出来。尽量不使化石暴露在围岩外面。
( A: g6 {0 P5 ?4 w# v9 i$ e: p
结核中的化石的采集方法
0 `8 d2 s2 _( c% L4 O( `
; L4 ~6 v9 S+ B很多岩石中都有结核,而结核中往往还包括有化石。结核一般比其周围的岩石要硬,如果从结核外表上看不出有化石的迹象,最好将结核砸开;如果有化石迹象,最好把整个标本带回。在室内用盐酸则可处理出完美的化石来。
% q( Q1 j& F6 S- _& E6 o" g' J- d, b2 }5 V* p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 a) G) K) L ~$ ^3 d, h4 K9 N- N$ j: i. ]% @7 r
野外采集标本只不过是对标本进行研究或者展开的第一步工作。野外所做的工作,到了实验室后往往要做相反的工作,野外的包装和加固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心里总是想到加上去的东西还要拿掉,那么对确保标本在运输途中安全必然是弊多利少。
4 L: @5 P& @, ]- B3 _- u
: \) g( a5 @5 s如果在第四系的徒壁上采集化石,要千万注意安全,切不可在笔直的徒壁上做掏洞作业,因为,标本埋藏在剖面中,覆盖层很厚,是挖不完的,而且还要极大的危险性。
9 n% |# y8 F2 l7 Y/ R* L3 ^! g
化石标签的填写与包装
# @; F) `1 L1 ]- K' K7 j* Z3 A I' i/ X+ E# C' U
在采集标本时,正确地作好标签记录和保存好标签尤为重要。标签一般用防水黑水笔填写,如果在野外办不到即用2H~3H的中等硬度的铅笔。标签上要注明化石产地、名称、层位、编号、采集人、采集日期。一般比较保险的做法是每件标本填写两张标签,一张放在包装的里面,一张在外面。千万不能仅在包装纸上写上记录,这种做法很不妥当,如果包装纸受到磨损或丢失,那么,再好的化石也微成了无用之物了。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