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东胡

我收藏的辽代福牌,与您共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2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胡 于 2011-7-22 20:47 编辑 9 V& H8 E9 k! X7 F. F8 I( s
; W4 c9 V3 E* X# R- ^
继续辽代福牌欣赏2 N+ S9 |4 Q2 v! J
照片 741-1.jpg / g$ T# u/ X) U, p4 k; j
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20: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辽代福牌欣赏
9 q  Z; c' E* ]0 o& }  u, G' }- _ 照片 745-1.jpg
. v3 A- @2 S3 D9 L3 u# w9 ` 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20: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辽代福牌欣赏,骨质,人骨。# p  X: G  V( P6 w3 J3 X' l
照片 234.jpg ! ^" R& ^3 W+ _6 @+ Q2 J3 [; n
照片 235.jpg + C: \) y' A7 f; b, s4 c; A
15.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21: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福牌欣赏,金代。最后一枚。  + {$ W" ~8 Q: o5 ?( U  ?
照片 754-1.jpg - F; w) {' q8 E  V4 N- A$ h4 n
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08: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符牌,开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21: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符牌,开眼!0 K& U- r" n$ ]4 a% _
高地 发表于 2011-7-23 08:56

. Q& e% t6 R, i- N3 _8 W
- l7 r- k% O1 K
! l  C' P; K/ ^3 h4 O8 r, Y" Z/ O/ B  谢谢您欣赏!
$ M+ M1 h' x. Z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22: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7-23 22:32 编辑 ) f7 ]$ l" G+ x0 [4 T' F

: Z9 u' u8 W4 N# W$ }楼主辽代符牌的收藏非常丰富!但知道其文物价值的人并不多,下为一转介:- e3 K% ?0 t6 C( X  Y+ C

* X# I2 ]" E; z& b. I

符牌是契丹人的发明,引领了后世各朝代符牌的发展。辽之前没有符牌,只有符和节。契丹人根据马背民族的特点,改符和节为符和牌,符专用于调兵,牌用于传达圣旨、任命官员、赏赐功臣、证明身份、受命凭证等多种用途,对后世各朝代的符牌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 l7 r, b2 a& @9 o

中国辽代皇帝遣使时用以证明身分的符牌。用金、银制作,镌刻契丹文铭记。《辽史•仪卫志》记载皇帝亲掌银牌二百面。王易《燕北录》载契丹有银牌一十三道,金镀银成长牌七十二道。洪皓《松漠纪闻》也说辽盛时有银牌天使至女真。但实物资料发现较少。已知最早的实物是1972年河北省承德县深水河老阳坡发现的辽代金牌和银牌。两牌除质料不同外,大小、形制和牌面上的文字均同。 4 w% X) A: |# z7 C8 X8 M3 q
  金牌作长方形,四角抹圆,体如薄板,光亮夺目。重475克,含金纯度达98%。长21厘米,宽6.2厘米,厚0.3厘米。上端有圆孔,内径1厘米,外径2.5厘米,孔深1.4厘米。孔周突起如箍,内壁有磨痕。穿孔下刻双钩阴文“偂??” 3字。 6 v: f8 ]! o5 o3 i, p5 F
  银牌的形状和文字与金牌相同。重 383克,长20.9厘米,宽6.1厘米,厚0.3厘米,穿孔内径 1厘米,外径2.2厘米,深1.4厘米。内壁亦有磨痕。体积、穿孔均小于金牌。牌面有污锈,呈亮黑色,文字双勾阴刻,阴刻部分鎏金。 " \. H8 z6 t$ |& e
  金银牌上的文字为契丹文,由三字单文组成,前一字是单文,后两字为复字。经与辽道宗哀册和宣懿皇后哀册对比,确定为契丹小字,应释读为“敕宜速”。这和《辽史•仪卫志》谓银牌“文曰‘宜速’”及《燕北录》称辽代符牌“上是番书‘敕走马’字”的记载是符合的。 4 c1 s1 H4 J5 I" Z2 R; t8 d/ i
  黑龙江省博物馆曾藏有一面只存半段的金牌,形制、文字内容与承德发现的符牌相同,当是同时期遗物。 + R  J  N# Z( \6 Q  Y' c1 l4 S
  凡是刻有“御押”并注明“宜速”、“走马”字样的金银牌,都代表和体现了皇帝的权威。符牌用于作战、调发军马、调取和掌握地方上的兵、刑、钱、谷等事,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工具。金、银牌本身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授予对象是当时的重要军政人物或为其服役者。 1 }( X8 R/ O; N5 \* S% p# t9 b
  关于金、银牌的佩带方法,周辉《北辕录》谓:“各带银牌,牌样如方响。”承德的金、银牌上有孔以系带,前者为纯金,后者文字鎏金,使用者自然等级高贵,是《燕北录》中所说的“带在项下,走马于南北大王处,抽发兵马,余事不用”的调兵遣将专用牌。它和同书记载挂于腰间的“腰牌”作用是不同的。
辽代符牌1.jpg
契丹文金牌2.jpg
辽代鸳鸯嵌宝香薰.jpg
契丹大字与汉文对译的“奉勅煞鬼”道教牌符.jpg
契丹大字与汉文对译的“奉勅煞鬼”道教牌符2.jpg
契丹耶律宗德之印面.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22: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7-24 21:29 编辑
: Q# T6 ?! o' @0 A7 K! `- J' r/ V& c* y6 l0 z1 _5 @
回复 33# 东胡
4 }- G+ E4 S4 {4 t3 Z$ t! u' A. \$ V" `  a+ f  W6 s, ^
骨质符牌已很罕见,人骨质符牌更是匪以所思考古文献上见到泉痴山人有一例骨质符牌的讨论,摘要片段发上供赏。在笔者(注:泉痴山人)的资料库中,有沈阳邵华伟先生发来的,一面米黄色、镌刻有双钩形契丹文“大中央辽元年”的骨质方牌。该物是契丹旧物。因为牌文内容费解,牌材质独特,这是一枚笔者所见材质最低贱的,用牛骨(?)磨制而成长方形薄片装饰物。从它上部左右各有上下排列的两个孔,下部左右各有倒八字形,从外侧向里斜排的两个孔看,它应该是缀缝在一个条形物上的东西。如果是加在人身上,它可能缀缝的位置应是帽子上“帽正”的位置,其它没想出合适地方;如果是嵌到坐骑上,理想的位置应是马鞍前脸中央。制作者不会把它放到家里或揣在怀里。因为它不是符牌,也不应是护身符,而只是个具有纪念意图的自制小物件。
  w# n5 C- H! ?5 v8 O7 @4 T

( M1 v$ H& T% e. F. {

5 ?# Z. ~3 {; [" c( u" L+ U

契丹文“大中央辽元年”骨质方牌考释图.jpg
契丹文“大中央辽元年”骨质方牌考释图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00: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00: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枚铁质的,是赤峰何斯琴先生的旧藏。
; k5 |* n. v7 s 1107232220bbd3c221115f3278.jpg & n/ ?( Q) V$ W0 I- A
110723222013f4d320df1666ac.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7-21 17:13 , Processed in 0.0732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