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1-10-17 23: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10-17 23:18 编辑 2 \# z, Q; Z' Y) w0 z8 N+ V+ N6 ^. ^5 p
 转帖:于右任书法收藏急升温 “草书四屏”拍出两百万
 1 |, c6 F% S- l7 B  3月20日,“一代书圣-于右任书法专拍”将在北京举行。本场共搜罗了百余件于右任精品,包括其早期行楷、中期草书、晚期标准草书等,将各期不同风格共冶一炉。记者昨日采访提供拍品的台湾藏家王先生获悉,由于于右任书法近年来在艺术市场上走热,精品书法已逾百万,各地藏家纷纷介入,以至于市面上流通的作品越来越少。1 n6 [% k2 I& z2 A3 H+ O  z- _1 E
 ( c$ I9 h, M2 [' ]
 到台湾找不到于右任的拍品
 " ]0 X( A( q6 b* [$ A& _* U. x8 a$ g1 A# x2 }
 2011年开年,内地某拍卖行老总满怀信心奔赴台湾,去搜于右任的字迹准备上拍。结果是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空手而归。原因在于:不少大藏家已经闻风而动,抢先出手;同时,由于于右任的书法行情大幅飙升,家中藏宝的人不愿意再拿出来流通。9 R! k, v( n, W8 {+ {
 0 M' T& }3 U2 E7 d/ ~3 l0 k
 于右任有五六十年的创作历程,其书风也历经变化:早年精研碑帖,字体以魏碑为主,铿锵有力;后来由魏碑转型行草,笔趣上方圆并用,融合碑帖;自1949年开始,渡海赴台的于右任,终其晚年致力于标准草书“易识、易写、美丽、准确”四大法则的推广,书法风貌返璞归真。很多人的草书让人完全看不懂,“神仙不识”,而于右任的草书,大家都看得懂,清楚秀丽。他集纳而成的《标准草书千字文》至今仍在再版,是集各种草书书体之大成。
 5 y8 W% _+ b* l. @# T* d, ~
 6 s$ s: [: ]( P  “太平老人”珍贵墨迹上拍
 $ M3 t9 A3 }+ l- j5 V7 Q  g2 L2 {* D& e: x
 昨日来宁的王先生,数十年从事收藏,对于右任书法搜集尤下功夫。出于传播于右任书法的目的,他愿意拿出部分藏品在北京上拍。珍贵的是,在20日的专拍中,有数件钤有“太平老人”印的作品。右老曾自号“太平老人”。1944年,右老在重庆各报发表《太平海》一文,主张取消日本海,正名为“太平海”,取其万事开太平之意。此举获得舆论的肯定和史地界专家的拥护与赞同,也唤起国人对主权意识的高度重视。为了纪念此特殊事件,右老委托杨千里镌治“太平老人”朱文用印。钤用“太平老人”印的作品多集中在短短的1948年到1950年之间,弥足珍贵。0 W/ U" ^/ H9 s
 3 b. I$ n  n9 z6 P* {
 与林散之一样,于右任也有“一代草圣”之称。但于右任的人生阅历、革命生涯非林老能比。于右任是文武双全、胆识过人的辛亥先驱革命家,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后人以“是革命家是政治家是宣传家数开国诸元老中伟烈丰功高一代,以文学显以事功显以德业显集古人三不朽外诗名书法并千秋”赞扬他。中国自古便有政治家治文或文人从政的传统,但要二者同载史册,历史上也不过寥寥。( V5 F" l' L9 P/ R: F% E
 
 6 R0 F5 z+ n  Z  于右任的赝品“不好造”+ v' |  z2 @5 j9 L; B) l
 f& b) j, l8 j, v, L+ h. _6 R
 谈到赝品,王先生认为于右任不好仿,因为“书写功力一般人达不到他的境界”。业界有共识:画好仿字难仿。于右任一生中的书法字体变化很大,而且他的每个字都不是定型的,没有固定的程式(注:草书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有其必应遵循的原则)。4 A2 {/ f) n0 R( R; ?4 D
 " s" I& t3 K0 o+ Q* A8 i' i
 七八年前于右任书法尚未引起藏界关注。而近来,由于很多大藏家介入,于右任书法出现暴涨势头。2010年,2件《草书四屏》在中国嘉德和北京诚轩分别拍出218.4万元和173.6万元,创下了于右任的书法价格新高。那么,对于普通藏家而言,现在再去买于右任作品是否有些不合时宜了?/ q) u) h! v% A* `  E/ F
 
 : h- i' \" v! o* c, D5 X1 y* g5 ]  “不存在”,王先生说,任何类别都有空间,七八年前一张四尺多的启功五六万,大家觉得贵;现在同样一张启功要二三十万还不一定能买到,大家还是觉得贵。林散之以前只要七八千,大家嫌贵;这一两年到了一二十万大家仍然可接受,所以,“只要不收到假的,都可以投资”& k- C& J* }5 }( ~7 z! |,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