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9|回复: 0

瓷 器 专 业 术 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4 21: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火石红——胎体内含矿物质,在不施釉部位烧制时受火自然泛出的黄褐色,或黄红色,有的则是人为涂刷的黄褐色护胎汁,胚胎受潮再烧制也易产生火石红现象,但人工仿制的 火石红深浅不一,生涩不自然。

2.糊米地——器物沙底因所垫砂粒含铁质较多,烧制时出现铁锈斑点,似糊米状,明成化瓷砂底一般有此现象。

3.荞麦地——釉面局部或全部出现小黑星点,为釉内杂质或二次入窑所致。

4.磨足——底足因伤损,将缺口部分修磨光打平,俗称修脚

5.截口——因撞击颈口部大面积损伤,从颈部将损伤部修截掉而露胎,俗称剃头抹脖

     6.土锈——器物埋入地下,局部釉层呈灰白色,失去光泽。

7.水锈——器物长期埋入地下或水中浸泡,釉面粘附灰白,浅黄,铁锈等色,真水锈一般洗刷不净。

8.水碱——器物长期埋入地下受温度,潮湿影响,釉层产生灰白雾状小点或小碎裂纹。

9.炸底——器物底部被投放物撞击而形成的裂纹。

10.足磕——底足因受地面撞击或阿斗其他原因碰撞而产生伤痕,胎釉有少量碰损,伪造的足磕痕迹生硬。

11.夹扁——器物在入窑烧制时,口部容易变形。

12.复窑——二次入窑烧制,改制器或后挂彩釉均用此法。

13.耍圈——器身与底足出现一圈裂纹,有的断开,有的局部相连。

     14.翘棱——由于变形,器口不圆,底足不平。

15.外冲里不冲——因外力相碰,在某个部位外表出现较小裂纹,但未伤及内壁。

16.棕眼——釉面气泡在窑中爆炸时所留下的细小痕迹。

17.釉泡——釉面在高温烧制时出现的气泡,出窑时自然破开。

     18.粘砂——底足因垫烧而有砂痕或黑疵。

19.开片——由于胎体与釉层的膨胀系数不同,在高温烧制时,二者收缩率不同,从而在釉面产生许多自然裂纹,布满器身,纹路大小,粗细,长短不等,纵横交织在一起,浆胎器均有此现象。

20.爪纹——器物壁部或底部因受撞击后出现裂纹状如鸡爪,又叫鸡爪纹

21.做旧——将新制器物作成古旧颜色,仿冒古物。

22.后挂彩——将原来素色的瓷器,再配色填彩加工成粉彩或斗彩,谓后挂彩

23.掌眼——请行家,里手帮忙鉴定器物的真伪,品位称请人掌眼。

     24.捡漏——卖方误将真品,珍品当赝品,下品出售,被识货人购去,意即捡到遗漏的真品。

25.打眼——在交易中因走了眼,将赝品当珍品购进称打眼。在古玩业中,打眼后,一般人不便声张,怕被同行知道了,讥笑自己眼力不济,有失面子,大多甘愿吃哑巴亏。

     26.挂线——指瓷器上的裂痕,其状如线挂在上面。

27.有芒——碗盘等器皿,口沿没有釉,称有芒。这主要指定窑一类器物,由于采用复烧工艺,将器皿反装入窑,故沿口无釉,似有芒相似。

     28.新坑,熟坑——新坑指新出土之物。熟坑为出土多年之器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6-9 09:52 , Processed in 0.0604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