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0|回复: 0

初论玉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 18: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萨满 于 2013-3-1 18:45 编辑

初论玉文化
——千种玛瑙 万种玉 黄金有价 玉无价
在旧石器时期,石头和玉是不分开的,随着人的审美观的提高,到新石器时期,人们把美丽的石头‘玉’与‘石头’区分开来,用最坚硬的石头作为工具,在最美的石头(玉)上刻画出心中最崇拜的神灵,逐渐形成一种延续数千年的独特的中华玉文化。

我们通常可以将新石器时期的玉文化分为红山玉文化、良渚玉文化、龙山玉文化、三星堆玉文化、齐家玉文化等若干个类型。总的来看,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在造型、纹饰表现上与夏商周及以后的玉器相比,都相对简单,用途也较为单一,通常和图腾崇拜、祭祀有关,不像后来的实用玉器那样的种类多样、纹饰表现也富于变化。从目前的出土情况看,每个玉文化类型的内涵各有不同,在玉质、造型、纹饰、沁色等方面往往表现出独有的特征。

谈谈古玉的造型


单从器型上看,各期文化的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
红山玉文化:有玉龙勾、玉猪龙、玉鹗、玉龟、丫型器、瓦型器、玉云勾、奇异的动物造型等;
良渚玉文化:玉琮、玉璧、玉铲、山形器、玉璜等;

龙山玉文化:玉璇玑、玉牙璋、玉斧、玉铲等;

三星堆玉文化:玉人造型、玉飞鸟等;
齐家玉文化:玉琮、玉璧、玉环等;
夏商周时期:玉人、玉鸟、玉环、玉璧、玉璜、简单的动物造型、生活实用器等;
春秋战国时期: 圆雕、玉带钩、玉璜、玉牌、玉璧、玉环、动物造型、人物造型、生活用具、配饰首饰之类;
汉代:大致包括圆雕、玉璜、玉牌、玉璧、玉带钩、玉环、动物造型、人物造型、生活用具、配饰首饰、以及金缕玉衣等;
隋唐:玉胡人、方盘、玉飞天、玉盘带、生活用器等;
宋代玉器:以圆雕、镂空雕盛行;

元明时期:圆雕、镂空雕、玉方牌、薄艺雕、深浮雕、浅浮雕、玉山子、生活用具等,显出实用化倾向;

清代玉器:以雍正、乾隆时期为最,大量的仿古玉器、玉山子、摆件、玉碗、玉盘、以及舶来的浪都斯坦玉等等,更显出其实用化的倾向。

古玉的沁色


特别是出土玉,经过长期的地下埋藏,由于物理沉着,或由于附着在玉器上的有机质、矿物质在发掘出土后接触空气氧化(化学变化),会形成的块状、点状(线状较为少见)的色斑,我们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就叫做沁色。
就红山玉来说,沁色是很复杂的,其中就有呈现罕见的线状沁色的,部分红山玉的沁色有鸡骨白、灰白沁、黑沁、红黄沁等,而多半的玉种是没有沁色或很少沁色的。良渚玉玉琮多半是鸡骨白沁、红沁、灰白沁、黑沁,也有无沁色的。到了夏商周时期,玉器的鸡骨白沁色就变少了,以黑沁,灰白沁、红沁为常见;到了春秋战国、汉代,则以黑沁、红沁、灰白沁为主,也有部分无沁色的,如非出土的玉器,也即是传世的玉,基本上不长沁,但是有些传世玉器经过岁月的磕碰,也容易在玉雕阴线的部位长出黑色的沁;到了隋唐宋时期,玉器沁色就很少见了,即使长沁也是很薄的一层,而且多见于玉质疏松或雕刻阴线的部位;元明清以下的玉器,基本上没有沁色出现了,表面呈现出一种类似玻璃光的所谓包浆。
沁色可以作为我们识别古玉时的一个重要参考,但不是唯一标识,亦不具有排他性,更不能以此一锤定音。要结合它的玉质、纹饰造型、包浆,甚至玉器出土的地点、土壤条件、文化地层、其他伴随出土器物等多种因素来分析、研究断代,或甄别真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6-17 00:14 , Processed in 0.0546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