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02|回复: 14

堪称中国最大珍宝传国玉玺, -----原来是琥珀做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6: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上,堪称国之重宝的器物不在少数,但恐怕没有一件比得上传国玉玺。它是野心家梦寐以求追逐的目标,又是史学家浓墨重彩描绘的对象。笼罩在它身边的,是重重刀光剑影,阵阵鼓角铮鸣。它的出现和消失,甚至成为王朝更替、江山易帜的象征。# @4 p! k/ k6 k3 L$ `
' x* G$ ?$ K  p+ Y8 G
传国玺从发现和氏璧始,传至唐末,计一千六百二十余年,像这样被历朝传递一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而和氏璧竟然与传国玺“两不相干”近日,中科院王春云博士倾25年之心血写就的《破解国魂和氏璧之谜:历史篇》和《破解国魂和氏璧之谜:宝玉篇》面世,然而在王博士看来,和氏璧与传国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国宝
  x3 K3 l/ V0 b传国玺,和氏璧两者分开,就好证明传国玉玺材料就是琥珀" J4 o, x/ k5 h
1
, ~  L* v/ f* D7 n在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有这样的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洞庭湖,突遇大风大浪,龙舟几欲倾覆,秦始皇慌忙将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秦始皇因此而失去‘天子之玺’。
1 r8 j; g" D& e没有准确的方位,如同大海捞针,以目前洞庭湖平均水深6~7米,最深处30.8米,即使知道方位在过去也不可能打捞上来,经过8年的时间突然出现,以此说明是琥珀,目前已知最轻的美玉为琥珀 比重略大于水,有部分可浮于水面或同箱子1起漂到岸边,所以8年时间突然出现也不足为怪。" ~( M( R5 p+ {8 h  C2 _/ f
2
) I% s$ x- j# q& W, A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受禅代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史料公认的下落不明的准确时间为公元937年1月11日,唐末天下大乱,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被后晋大兵围困,李从珂遂与后妃于天星楼自焚而死。李从珂当时便随身携带着“传国玉玺”。可是大火过后,人们从灰烬中却不见此玺的踪影,甚至连一块外形稍像此玺的石头也没找到一块。(1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玉玺从此下落不明.2后唐清泰三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元937年1月11日),河东节度使石敬塘为了夺取皇位,以出卖幽燕十六州作为条件,勾结契丹大军攻至洛阳。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投入烈火自尽,传国玉玺就此失踪。)已知玉石里唯一可以燃烧唯有就是琥珀,1同化为灰尽,所以不见石头1块1 ?  U+ s5 H, D
3
% g+ o! w# ?, o! V$ L1 A" Y$ r香玉-------就是琥珀中的香珀,《杜阳杂编》还记述了香玉易碎的脆性特点、十分稀有和超大的块度以及特别高昂的价格等,这些都与大块琥珀的特性十分吻合,过去传的金香玉就是香珀
20090802_935b2a3c13a130e60bacQrDZ5TfZIxON.jpg
20090802_74576d5878f789ad1dfbtUbU4oyb4AXy.jpg
20090802_dd5350d0c590cb2ee7baOHWnA3Z3WBbj.jpg
20090802_ecff61c78a8939e62fa9puHh5sok9NPc.jp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5 17: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认吗?  r5 d% ]; X: u6 d/ l
因为没有见过,哈哈。
# H" K& C" _. B* e2 K, T$ A/ c9 g4 x- H# p- }- C+ P- v
好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9: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21: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22: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阳杂编》还记述了香玉易碎的脆性特点、十分稀有和超大的块度以及特别高昂的价格等,这些都与大块琥珀的特性十分吻合,过去传的金香玉就是香珀。
9 E; t- ~5 G( ?# C8 N/ d- e) m) [  W) d; L1 d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10: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吹 使劲的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3: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再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4: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这物是哪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5: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却推出一枚珍贵的康熙御制蜜蜡螭龙钮“景运耆年”玺,成交价258.4万港元 目前在台湾,至今没有露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5: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和氏璧之谜
* O5 c1 z& [# ^4 v) S! K+ P5 K% [' b5 ]: r& l3 X7 r
 解璧之说
* z3 |' }+ x1 r% W* g. o
' P* G6 Q( F$ [% v8 U: t/ m  “拉长石说”:就“拉长石说”而言,先后有湖北省地矿局工程师郝用威先生(1986年)、浙江宝玉石研究所袁奎荣教授(2001年)宣布破解和氏璧材质之谜
! e/ {0 E3 P6 ~; N- y. A2 w/ c7 y3 ^/ ~
  “和田玉说”:先后有2002年的“玉石之路”科学考察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用的金镶玉奖牌设计活动组织者支持“和田玉说”
3 b' d' d- h& F; b( h; j: t! F/ B) W# C& J5 I4 g$ |" A. C$ ?
  “独山玉说”:先后有南阳市委宣传部在2008年央视《探寻和氏璧》节目中、中国地质科学院退休研究员赵光赞先生于2010年初在《宝玉石周刊》撰文支持“独山玉说”+ h2 E. L3 X0 X* I* I; w: C' y' v7 p

$ D/ [# t! {& C" n  另外,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8年以颁发“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的方式将河北邯郸杨清藻工艺师设计的中空玉环认证为“和氏璧”作品
; S# q( s. @: @& }: b7 R. r7 w- ^2 g+ v$ J  J! R6 \. r
  和氏璧之谜堪比哥德巴赫猜想3 c- B3 f; C2 X- y3 z0 H
  古往今来,不少学者都试图揭开和氏璧的千古之谜。章鸿钊先生(中国近现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在其划时代的学术巨著《石雅》中第一次应用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和氏璧材质。他主要根据唐末道士杜光庭在《录异记》中有关“和氏璧”雕刻传国玉玺“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的记载,提出和氏璧可能属于“月光石”、“拉长石”、“绿松石”、“蛋白石”、“碧玉”、“软玉”、“蓝田玉”、“玛瑙”八种观点。在章鸿钊之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后辈学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章老先生的几种观点继续展开探讨,即使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独山玉说”、“翡翠说”等,也是以章氏对于《录异记》的解释为论证基础。
5 v& ?) I% U! _8 F3 \7 a" ]
6 h9 j* J- {: \; g$ s$ y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强秦提出以15座城池交换时属赵国的和氏璧。就这一历史记载,王春云说:“如果前人提出的上述观点正确的话,即一块月光石、拉长石、绿松石、蛋白石、碧玉、软玉、蓝田玉、玛瑙或独山玉做的玉璧在战国时就可换15座城池,那么千百块这样的石头又该换多少城池呢?” $ {4 d- M5 }8 |4 u4 q
: s) t& M' l! m$ A
  不仅如此,王博士还在书中明确指出:杜光庭的时代距离和氏璧发现的年代超过1600年,距离秦始皇去世的年代超过1100年,根本没可能看到和氏璧,充其量也只可能见过唐僖宗那块与和氏璧没有任何联系的所谓传国玉玺。因此,杜光庭的“杜撰”根本就不能作为和氏璧研究的科学证据。于是,上述各种过往材质观点的论理基础也就轰然倒塌了。
$ z$ O' _0 W& P) o5 S: w: Z1 S* C. O& q
) j% ?! T7 \' x  那么,和氏璧的形状、硬度、颜色、光泽、大小、重量如何?是何时发现的?又是怎样传承的?最后的归宿如何?为什么能“价值连城”?何以独享“和氏璧”的专名……中科院王春云博士称,这些困惑了我们这个民族2700多年的自然历史谜案,被他在最新出版的《破解国魂和氏璧之谜:历史篇》和《破解国魂和氏璧之谜:宝玉篇》两部著作中一一揭开。
" K, H0 p# P  j% _: U  I6 f0 [8 \# ?1 O8 z0 z& z
  和氏璧竟然与传国玺“两不相干”,而“琢璧为玺”的故事完全是子虚乌有,是北魏学者崔浩在公元5世纪时凭空捏造出来的一个没有文献根据和事实根据的说法而已。
* T. [9 t, R0 j) r8 r4 ^学者称破解千古之谜:和氏璧是超级裸钻无关玉玺 (网上可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21: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却推出一枚珍贵的康熙御制蜜蜡螭龙钮“景运耆年”玺,成交价258.4万港元 目前在台 ...
7 e9 A3 k0 `) O% o0 _百宝箱 发表于 2010-11-7 15:19

$ K# s! [- h( l5 I2 ^2 s! T9 T  M* H1 I

# M1 V0 ^# U, r2 o; {( w# |& r 流了一地口水。好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21: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来就是宝石离不开权贵,权贵也离不开宝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21: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完毕,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1 04: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學習。謝謝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8-25 20:28 , Processed in 0.0822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