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郎 发表于 2011-4-25 17:28:21

碓的前生前世:人类进入“粉”食时代

    碓:用于去掉稻壳的脚踏驱动的倾斜的锤子,落下时砸在石臼中,去掉稻谷的皮。
    《說文解字》:舂者,擣粟也。杵曰所以舂。本斷木掘地爲之。師其意者又皆以石爲之。不用手而用足,謂之碓。桓譚新論。宓犠制杵臼之利。後世加巧。借身踐碓。按其又巧者,則水碓水磑。失聖人勞其民而生其善心之意矣。从石。
    杵的出现早于碓,碓是由杵臼发展而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杵”出土不少,但极少出土“臼”,盖因古人掘地爲之。在整理石器过程中,发现这件葫芦状的石器很难归类,把它归人研磨器系列中,有觉得有点不妥,外形与出土或出水的研磨器不同;把它归人石杵系列中,有觉得有点不妥,石杵的直径没有这样大,况新石器时代已过度到父系氏族,研磨及烹调食物归女人负责,如此重的石器,握在手里舂谷物,男人舂几下就手臂酸麻了,何况女人。
    古人打磨这件葫芦状的石器,是否利用杠杆原理将一根长杆装在三角架上,杆的一端绑着葫芦状的石器,石器的束腰处是系绳子之处,利用平坦或凹形的石板台作为臼,用力压杆的另一端,绑着葫芦状石器的一端翘起,手一放松,绑着葫芦状石器的一端落下舂打谷米。
   石磨盘的出现,人类已经能够对谷物进行脱壳与磨碎,人类进入粉食时代。碓的出现是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粉食不是氏族少部分人所能享用,而是整个氏族的全体成员都能享用。

江边郎 发表于 2011-4-25 17:30:48

附网上资料与图片:
    碓是由杵臼发展而来的。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将一根长杆装在木架上,杆的一端装着碓头,下面置放一石臼。人踩踏杆的另一端,碓头即翘起,脚移开碓头即落下舂打谷米。
    碓发明于何时,尚无明确记载,但汉代文献多处提到碓。如《急救篇》:“碓硙扇隤舂簸扬。”《桓子新论》:“宓牺之制杵舂,万民以济,及后人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又复设机关,用驴骡牛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方言》:“碓机,陈魏宋楚自关而东谓之梃硙。”孔融《肉刑论》:“水碓之巧,胜于断木掘地。”等等。说明汉代不但已经使用脚碓,还有畜力带动的畜力碓,并且还发明了用水力驱动的水碓,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河南、江苏等地的西汉墓中出土过多件木碓和陶碓模型,推测碓有可能发明于西汉以前。不过碓的盛行却是在东汉以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东汉墓中就经常出土陶碓模型(图四五、四六)。从文献记载得知,水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较大发展,一是使用面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各地都推广水碓;二是使用量大,如《晋书》卷六载:“刘颂为河内太守,有公主水碓三十余区。”又“(石崇)水碓有三千余区。”三是有新创造,如东晋《邺中记》:“石虎有指南车及司里车,又有舂车木人,及作行碓于车上,车动,则木人踏碓舂,行十里,成米一斛。”东晋傅阳《晋诸公赞》:“杜预、元凯作连机水碓,由此洛阳谷米丰贱。”按王祯的解释,这连机水碓就是一个水轮能带动几个碓头,“今人造作水轮,轮轴长可数尺,列贯横木相交,如滚轮之制,水激轮转,则轴问横木间打所排梢,一起一落舂之,即连机碓也”(王祯《农书•利用门》)。至今在南方山区,还可以看到脚碓和水碓的身影。

江边郎 发表于 2011-4-25 17:33:58



欢迎批评指正

中江花石 发表于 2011-4-25 19:14:41

欣赏 学习...

偶是火星人 发表于 2011-4-25 19:17:42

回复 3# 江边郎


    从猿到人都认为你的东西不错!

石奔 发表于 2011-4-27 09:18:36

学习.:handshake

江边郎 发表于 2011-4-27 10:04:07

回复 6# 石奔


    “粉食”这个词是在这里学来的,活学活用

石奔 发表于 2011-4-29 00:31:37

回复石奔


    “粉食”这个词是在这里学来的,活学活用
江边郎 发表于 2011-4-27 10:04 http://www.chnshiq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活学活用,粉仔“食粉”。;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碓的前生前世:人类进入“粉”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