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29|回复: 29

罕见的出水红硅玉尖状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 17: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以石清心 于 2011-11-2 17:03 编辑 * o3 Z$ f7 R! _  l
  B- y( z/ T  F
尖状器属打砸器类,多见于旧石器,但清心得到的这一枚尖状器却感觉不同。# ^% N* u" a9 Q: t" s( l$ \. i+ N
一是邕江流域的旧石器尖状器多为采用河中卵石,质地多为硅质、玛瑙、燧石等,而这种红硅玉,多为后期新石器开采方使用,此枚却是如此纯正、无杂色的红硅玉;; V( X. V7 p0 V  ^1 D3 f) n. F
二是邕江旧石器多是卵石随型打砸,除刃口外,都留有原石石型;而该尖状器却打砸成十分合手的片状器物,精致程度远超常见旧石器。- t4 O( m+ x  o+ B. h9 p
由此推论,此为新石器时代所造打砸尖状器。是否正确,请大家论证。5 v# ^7 N9 z  Z& P: \/ z- M
DSCF9552.JPG DSCF9551.JPG DSCF9550.JPG DSCF9549.JPG DSCF9548.JPG DSCF9547.JPG ; k- L2 y- U4 t3 y
% m! x9 R0 G- @; W, `6 }9 U0 Q
附图:邕江出水打砸器(尖状器)
. s( O% `' `0 ^1 L: j DSCF9553.JPG
0 r" q" U0 ]  h2 G' i; q2 Y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2 17: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制的红皮硅玉石器在田阳的玉龙河多见。/ U# ?8 y% o* R- D3 o;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17: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个图!
20090414_cd28d455ccc013725acbz3878KFVPr4h.jpg
20090414_e4b21908688c50b0d229MUgz8qRD5Bqy.jpg
20090414_6bd1285c59acb3db5e3eUk3ZMFzoEcB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7: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想中的玉龙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7: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发的和我发的 ,都比常见的旧石器要精致,甚至你的已经有线锯痕迹了(第二个),难道真的到新石器时代?) p( L. M, [" v! U: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7: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青虫  17:22:01
7 z5 q% q8 S5 g2 l; n. u嗯,哪就证实我的猜想了。谢谢兄弟的资料。
; _- y0 k. B* M- g我说呢,怎么质地和精制程度先进那么多啊$ E3 {& j1 h' Z2 O6 j0 U( [  T
革新桥出土的新石器,也是有打磨和打砸痕迹同时显现的! l5 \5 c% g1 Q3 G1 q% |  N2 L3 H
石为天  17:23:08
5 M7 a; w* ^+ N! ]6 l" J我认为是过渡期。2 O  E* I, w4 u& ?0 V  i
大青虫  17:23:43$ R( ~3 L' P$ x: ~: ^4 ~( \
嗯,比旧石器要明显先进,比打磨器又明显没到7 E+ T& D5 m1 @4 ~9 Z" d5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17: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旧石器。毋庸置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7: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逸民 发表于 2011-11-2 17:22
! r: c; X3 n/ v旧石器。毋庸置疑。
6 A- F8 X1 E6 w
同意划分旧石器,但是否属于新石器时代制作的旧石器呢。对于这类取材和造型是否可以给个中石器时代的划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17: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只能当个臆断者,没确凿的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18: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发两块,粗看疑为奇石。
' y) M+ _- c* {. ?. R5 [$ p) U石为天老师的石块上面有抛磨痕迹,即使不敢定为石器,亦可称为辅助性石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3: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二 发表于 2011-11-2 18:54
4 D0 x; j* W1 [& A+ J楼主所发两块,粗看疑为奇石。
9 w# d5 y7 q" q" A+ r+ p: D石为天老师的石块上面有抛磨痕迹,即使不敢定为石器,亦可称为辅助性石器。

: y, D6 S( \, ~% O, b% x5 Z初看奇石?我晕!尖状器的打砸面和背部棱脊如此清晰,一个多余的断面都没有,全透红硅玉!一丁点的石头感都没有。
% q( |$ M- t4 C1 S 1-6-2.gif # P9 h0 D5 F- S9 y3 `: k

( g: x5 I: Y; ^/ C* _3 ~
7 D6 v* J4 L) {) I% C  B
$ u( v  h# r9 N3 q& P&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10: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石清心 发表于 2011-11-2 23:55
& O2 {# M% {' R7 Z  x/ E- c' O& N初看奇石?我晕!尖状器的打砸面和背部棱脊如此清晰,一个多余的断面都没有,全透红硅玉!一丁点的石头感 ...

$ H& `9 i8 l! P! L- V+ H7 y& {( N) V  这类玉石,如果猜得不错,在右江产出为多(因在本网见得最多的也是右江出水),本地称为“水玉”“红玉”的就此类,我上手的也很多,而大化、隆安、武鸣水域出水的此类石头之石皮、光泽、包浆稍有不同,从同类石头制成的新石器可看出。此类石头的质地和外形比较独特,难怪有人见到它就认为见到另类。但在制成石器之前,如果要往石器身上靠,最大限度的也许只能说:远古人疑似摸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2: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以石清心 于 2011-11-3 12:13 编辑
" A3 J3 H; H' j
龙二 发表于 2011-11-3 10:09
% E# z' S8 q( S) @  这类玉石,如果猜得不错,在右江产出为多(因在本网见得最多的也是右江出水),本地称为“水玉”“红 ...
, G2 y/ J$ ^9 C  y5 x
8 i: m; c5 U2 ?! H, J6 y; N
这是制成石器之前?这么典型的东西,打砸面和棱脊如此的明显(三角棱脊是最简洁的尖状器特征)。
; ?: E9 r, T( K6 }) r0 I+ m3 f对比国外的尖状器,您看看。' f) e0 U$ R# a

8 V. C/ Q8 Y" N$ D9 m' }* S6 b2 q! p$ }$ V; C  u8 O7 R
DSCF9547.JPG
  v4 O3 f3 G5 M& M! }2011-10-25 22:08:03 上传
) m0 w' P1 R3 C; k* K, c/ M下载附件 (14.44 KB) ) d) x5 _" U. ~1 Q* W2 s2 N6 ?
# ]9 g5 x( ^4 ^+ Y/ A1 s! p

/ o* L+ x  R$ `* i; `- R. ^* D) F/ t2 }7 L) V1 }- m4 D: _. ]

4 x2 N+ O* F2 z2 S) u6 m: l% f) y/ F/ F+ D" A& x# `. F- L2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18: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石清心 发表于 2011-11-3 12:12
6 [: N) ?& h" O# r9 F  T* m* G; Y3 L这是制成石器之前?这么典型的东西,打砸面和棱脊如此的明显(三角棱脊是最简洁的尖状器特征)。
( d5 j; i: t- M' q对比 ...
. S, L+ i+ U, q
       呵呵,国外的就不必啦。
& }4 V% a- {8 W; C( h       这类玉石性软,柔和,前几年出水的量较多,但因收藏者趋之若鹜,所以市面上很少见到。但是在沙场的石农手上有好多,有的收了十多年,甚至更久,在他们手上是第一手的出水货,我可以看到各种形状的同类“红玉”“黄玉”(俗称“水玉”),但凡尖角、有棱的地方都是同样的圆润光滑,更有奇形怪状者成网状圈、凹凸曲折。。。让人误以为是古人所制,其实不是的,和石性有关。用一块随便从路边捡回来类似打砸器的石头和这东西一比,好像也很像啊,再追究下去,岂不让人笑话了。
& W- A# [& w7 ^  e3 I" R       我经常去的地方百石兄也常光临,他也应该见过很多类似的东西,这方面百石兄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0 J; ~0 p. @,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18: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两个图片如出一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5-30 08:04 , Processed in 0.1192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