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1年12月12日,毛晓沪被告案风波已过去半年多了,法院终于有了结果,原告刘健败诉。在此之前,许多关心、爱护毛晓沪的朋友、观众和藏友纷纷来电来信询问此事,希望毛能尽快出来澄清事实。毛又何尝不是这样想呢?只是根据律师要求,在接到法院判决前不便将真相和盘托出。今天终于可以公开事实真相了。首先回顾一下半年前的事发经过。
! l: ~6 y" N: \, Z9 O0 t- \$ ~0 l( Z: c0 z! u
6月8日《新京报》发表消息称:“央视鉴宝嘉宾毛晓沪被指售赝品骗387万元”。“央视鉴宝嘉宾出售赝品?北京丰台法院已受理此案”。随后国内有近百家报刊、媒体及网站纷纷转载。, ?" Z8 A2 }* O! s: e
, Y' U6 L4 [% t3 h8 W9 E
据新京报报道:“从鉴宝名家手里花387万元买的一只宋代汝窑碗竟然是赝品?近日,北京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刘先生起诉鉴宝名家、央视《寻宝》节目鉴宝嘉宾毛晓沪,称毛晓沪造假骗他上当,要求返还387万元货款及损失的209万元。目前,北京丰台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 S+ s, J2 S" ?, {, R( v8 |, Z/ [
: S4 q2 ?6 {6 w( v9 N刘先生是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负责人。他诉称:2004年3月,他参加了一个古董培训班。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杨先生前来讲座,他通过杨先生认识了毛晓沪,并花387万元,从毛的手里购得‘宋代汝窑碗’一只,还附带一份由‘中国文物鉴定中心和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共同出具的真品鉴定证书,证书上有杨先生等几位专家的签字。2005年8月,他聘请5位故宫陶瓷鉴定专家鉴定此碗。专家称毛晓沪曾带两只这种汝窑瓷碗给他们看,被当场指出是假货,并指出瓷碗的主人和造假者就是毛晓沪。刘先生随即向警方举报毛晓沪诈骗,但一直没有音讯。2008年6月,刘先生再次找国家级专家对该碗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该碗系赝品,并出具了‘鉴定书’。毛晓沪于2008年8月8日被警方拘留,15天后被取保候审……。”
/ W6 r+ z$ g2 t
* @0 ^ @% P& J'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此消息一出,引起中国艺术品收藏界和广大电视观众的极大关注。网上网下一片哗然。谩骂者有之,讥讽者有之,质疑和关心者亦有之。这几天,毛晓沪的电话几乎被打爆,有询问情况者,有表示支持者,有趁火打劫者,更有跟踪采访者。& g9 k. p( [$ f4 b8 l5 H* T
( t3 D5 C: U9 i# m0 Q0 A8 ~' \0 f0 o
为何此案能引起国人如此关注?毛晓沪何许人也?毛晓沪目前是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的法人代表。他十多年前,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古陶瓷爱好者,经过多年辛勤耕耘,在许多刊物上先后发表过大量有关古陶瓷研究鉴定方面的论文,并在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去年毛晓沪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新书《古陶瓷鉴定学总论卷》。
6 y" I# N6 v. V9 P7 h7 s% h$ e0 K5 U
这些年,随着艺术品收藏热的迅猛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家电视台都纷纷推出了艺术品收藏类节目。毛晓沪从一开始就是此类节目的最佳专家人选。据广大藏友讲:毛晓沪凭着他那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犀利的的语言和幽默的谈吐,征服了无数观众,聚集了众多“粉丝”。
+ m: ?) e7 @, B- S9 e. i0 Q# k3 g$ ~" |/ n5 U! b
这次刘健起诉毛晓沪向他贩卖自己造的假古董索赔一案,能站住脚吗?事实果真如此吗?明眼人一看就知其中有诈,如果毛晓沪真的向他所说:“向他贩卖自己造的假古董”,那就不应当是简单的民事赔偿案,而是刑事诈骗案。毛晓沪在他的博客中已经郑重声明 “事发前,我从来不认识这位刘先生,也没有和他打过交道,更没有收到过他的387万元货款。故宫博物院的杨静荣从没有向我介绍过此人,我也不知到什么‘古董培训班’。刘先生的碗从谁手里买的,刘先生自己清楚,杨静荣也清楚。”毛晓沪这里所说的“事发前”不是指今年6月8日“新京报”报道前,而是指2004年下半年在故宫博物院杨静荣家里发事之前。
# T y6 l* q. z3 U
1 B2 `" w9 Y# L( ?" G所谓汝窑碗到底是一件什么东西呢?这里还要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来龙去脉。汝窑是宋代名瓷,位列五大名窑之首,目前存世量极少,绝大多数都珍藏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多年前,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得到的多是瓷片。1989年3月间,在宝丰县大营镇的蛮子营村,农民起土时发现一批窖藏汝窑瓷器,当时就被群众哄抢一空,后经公安和文物部门的追缴,共收获47件汝窑瓷器,其中就有刘健所说的汝窑碗残件,它的全名应叫“汝窑海水龙纹钵”。事后也发现有少量汝窑器经香港流入国际市场,据说都是蛮子营收缴后的漏网之鱼。根据文物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出土”文物应归国家所有。据藏家介绍,当地政府收缴蛮子营出土的汝窑瓷器时,曾向农民许愿,凡上交者都会给予重奖,结果没有兑现,只是给全体村民免费放了一场露天电影,以示奖励。
o4 G" u4 {: Y7 m, U+ B4 E8 H7 P3 T1 n/ L. \
关于此次“汝窑海水龙纹钵”的事,还要从十年前说起。2001年春,有藏家携汝窑海水龙纹钵到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要求进行技术鉴定。藏家说:“当下市场上充斥的都是赝品,有时真假难分。通过他人介绍,得知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可以做科技鉴定。所以慕名而来”。由于汝窑是古瓷之王,海水龙纹钵更是宝中之宝,引起毛晓沪的高度重视。
8 ~ j3 h9 A% C0 _4 K+ s Y, T+ f" |, u/ X
毛晓沪首先认真审验了器物的外观,并与河南宝丰清凉寺出土的宋代汝窑瓷片进行了严格比对。无论是该器物的胎质、釉质、成型、装饰工艺和支烧工艺都与真品相同,器物表面尚留有明显出土痕迹等自然旧貌。为慎重起见,毛又将其拿给故宫古陶瓷专家杨静荣鉴定(当时毛和杨的关系尚好),并得到杨的赞许。于此同时,毛晓沪又给河南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青云老师打去电话,重点核实这件东西他是否鉴定过,因为藏家出具了一张赵青云老师手书的鉴定证书。赵青云老师给予了肯定答复。通过上述传统鉴定后,毛又把它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由姚青芳研究员采用最先进的XRF荧光光谱仪进行元素分析。鉴定结论是该器物的釉质成分与宝丰清凉寺出土的宋代汝窑瓷片的釉质成分完全一致。毛紧接着又把它送到中国地质科学院红外线实验室,由郭立鹤老师(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者)进行釉质老化鉴定。鉴定结论同样是器物釉质老化程度与宋代汝窑瓷片相同。经过两项科技检测和多位古陶瓷专家传统经验鉴定,均未发现此器物有当代人工做伪痕迹,且各项指标均与宋代汝窑真品相符。最后毛晓沪才确定该汝窑海水龙纹钵应为宋代真品,并为藏家出具了“鉴定报告书”。前面所说的“中国文物鉴定中心”和“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是在香港注册的公司,毛晓沪是该公司的首席鉴定师。毛只是根据藏家的要求由该公司出具了鉴定报告书,完全合法。
) t" H Z: r. c$ H( s, }1 S3 o( R' t
事后三年,2004年早春的一天,故宫博物院的杨静荣找到毛晓沪说:“有藏家想买汝窑瓷器。咱们那年不是共同给人家鉴定过一件‘汝窑海水龙纹钵’吗?你能不能联系上藏家,如果东西还在,就劝他卖了,我们也可以拿点佣金。”正巧,前些日子该藏家与毛晓沪联系过,由于急需用钱,有意出售此物,经过与藏家反复磋商,藏家最后同意以96万元出让,并给中间人10万元佣金,约10%。虽然只卖86万元,钱少了一些,但对藏家来说总比长期压在手里,找不到买家要好的多。毛晓沪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杨静荣,杨提出不与生人见面(可能因为故宫专家做古董生意传出去不好听),要由毛晓沪单独把东西拿到他家进行交易,卖家同意了。
7 s9 |3 Z k" S0 x$ i( A" Q
0 ^2 d: c- N: E0 P+ a' c后毛晓沪带东西来到杨静荣家,只见书房里有一个身高约一米六,体态微胖的女人。杨主动介绍说:“她叫沈琪(真名:王增琪,老杨没说实话)是北京XX文化公司的经理”。杨静荣一边说话一边打开了毛放在桌子上的锦盒盖,开始验货。他拿出放在里面的汝窑海水龙纹钵,经仔细观察后对沈琪说:“不错,这就是当年鉴定的那件汝窑真品。”沈琪听了杨静荣的介绍后,要求毛晓沪和她一起去工商银行转。毛晓沪拿到货款后立即给杨静荣打去电话。杨对毛说:“你明天带着钱来故宫找我。”" c8 {7 r2 b9 G% {7 t' t3 K8 c$ @8 q
2 d' f- v0 M9 b$ H5 Q' d第二天,毛晓沪按照约定带着5万元现金来到故宫,这时杨又向毛提出:“我儿子大了,要买房子娶媳妇,现在手头太紧,能不能把你分的5万也借给我。”毛二话没说,带着杨静荣到东华门外储蓄所又取了5万元现金交给了他。/ ~0 ] P9 W, W
& g9 O" }) W B$ S
半年后的一天下午,毛晓沪突然接到杨静荣的电话,让他速来杨家一趟。毛当晚要去洛阳出差,本想回来后再去。架不住杨在电话里苦苦哀求,说有急事,务必先来一趟,于是毛匆匆赶到杨家。谁知毛晓沪一出电梯门,就有两个理着小平头的年轻壮汉站在电梯口,他往杨家走,年轻人就跟在后面,也不说话。当毛敲开杨家大门后,里面也把守着两个小伙子,他们让开一条通道,毛径直走进杨的书房。书房里除了杨以外还有一高一矮两个男人,只见杨静荣神色紧张地坐在桌子旁,见毛进来,就对其中高个男人说:“我把毛晓沪给你叫来了。”此男子上下打量了一下毛,劈头就说:“你就是毛晓沪啊,那东西是你的?”毛问:“什么东西?”“装他妈什么傻啊,就那汝窑碗呗,拿一假东西骗了老子380多万……。”毛晓沪一听这话就猜出,可能是杨静荣和那个女人把海水龙纹钵转卖给了眼前这个男人。不知他找了哪位专家鉴定是假的,于是找上门来。肯定是杨静荣为推卸责任,就把自己台了出来,事实到底如何?恐怕只有杨静荣和沈琪清楚。做人要有道德,做古玩生意更要懂规矩,毛晓沪不会为沈琪和杨静荣转手挣大钱而眼红,但出了问题也应由你们自己去妥善解决,怎么能往上家身上推呢?毛晓沪等那男人哇哩哇啦大叫一通后,不慌不忙地问对方“谁说你买的那东西是假的?”“故宫专家叶佩兰和历博专家李知宴都说是假的,而且他们说是你做的。”他怒吼道。毛接着说:“你买的东西我没有见过(这是实话),你手里的东西是真是假我现在不和你争论。不过他们说是我做的,纯属诽谤,我从来没有仿制过汝窑瓷。不过我要告诉你半年前,我的一个朋友通过我和老杨卖过一只宋代汝窑海水龙纹钵,不过不是卖给你,而是卖给一个女人的叫沈琪,她给了我96万,卖家拿走86万元,其余10万元佣金交给老杨了。”说到这里毛晓沪看了杨静荣一眼——这个曾经的朋友。毛晓沪又接着说:“你的东西是从我手里买的吗?不是!你那380多万是直接交给我了吗?也没有!你从谁手里买的东西,你去找谁。这和我无关。如果沈琪认为我朋友买给她的东西是假的,她可以退货,我朋友不退,我把它买下,不过不是380万,而是96万并包括杨静荣拿去的10万。”对方无言以对。毛又转过身来对杨说:“你们挣多少钱我管不着,那是你们的本事,不过做事要像男人,别跟太监是的。你跟沈琪商量一下,不行就把钱退给人家,犯不着跟这种不懂行的人做生意。”这时那个男子也提出让杨静荣跟他们一起去找沈琪。毛晓沪提出“此事跟我无关,有事让沈琪来找我,对不起,我还要出差所以先走一步。”那人听了毛晓沪的话,可能觉得有道理,就让手下的人放毛走了。
: R( \: r; d5 \% O
% a; N5 ? s8 e% \毛晓沪在洛阳期间,接到杨静荣的电话,主要说了两件事。一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当晚毛走后发生的事。他们这群人押着杨到北京亚运村找到沈琪,沈琪一看来人这架势,赶紧报了警。警察把双方带到大屯派出所后分别进行了询问,初步确定是一场买卖纠纷,于是告诫他们双方不要闹事,有事可上法院。直至后半夜,警察做完笔录后才把他们放了。二是杨请求毛晓沪以后不要再对外提及10万元佣金的事了,这事让故宫的人知道了不好。这时毛对杨已极为反感,于是回答说:“只要你把10万元钱还给我,我就不会再说你拿过。有本事挣钱,就得有本事担事。”
9 Z* F5 O( e* e3 Y" j4 ]$ ]/ l n5 `4 {2 t! M W1 F) I1 j
几天以后,毛晓沪回到北京。沈琪匆匆来到毛的办公室,先是大骂了一通杨静荣不是男人, “是他扛不住事,把你撂出来的。”紧接着她又主动告诉毛:“我们(这里指她和杨)确实卖了380多万。买东西的人叫刘健,(毛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但这些钱不是我一个人得了,我分给杨5万美元(当时美元对人民币比值约1:8,合人民币40万元)。另外,五一期间我还请老杨一家三口去欧洲五国玩了一趟,也花了不少钱。最后,沈琪煞有介事地说:“刘健这伙人,都是黑社会的,绝不会善罢甘休,听说他们要找你算账,你还是赶紧躲躲。”毛晓沪对沈琪说:“最应该躲的人不是我,而是你和老杨。他不是从我手里买的东西,如果是我卖的,我早就把钱还给他把东西拿回来了。这样闹下去有什么意思。希望你尽快把这事处理好。”沈琪听后灰溜溜的走了。+ @" ]) _5 \) t
1 `) r/ U" ^' S! x
又过了一天,朝阳刑警大队的干警找毛晓沪调查此事,并拿出一张签有毛晓沪名子的收据给他看,上写收到货款200多万元。毛看后对警察说:“这不是我的签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张收据”。警察听后让毛晓沪在一张白纸上连续写了十遍自己的签名,带回去进行了笔记鉴定,最后确定此收据是沈伪造的,与毛无关。警察走后,毛晓沪才恍然大悟,沈琪让他躲起来的真正目的。是她向警察提供了伪证,如果警察找不到毛,她就可以轻松地把屎盆子扣在毛晓沪的头上了。沈琪并没有按照毛晓沪的建议取消这笔生意,把钱还给刘健,而是采取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事后听杨静荣讲,沈琪有一本土耳其护照,她去土耳其后再也没有回来了。& f' m' N8 Q! }4 {2 h" E$ c! l2 h
& C, m, k2 e: }7 i5 b, r {( i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