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2 13: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以石清心 于 2010-12-12 14:14 编辑
' a$ d7 I$ ^- n9 h" h& G0 A/ i+ l0 O* y. v1 P4 v. o6 n- D
这个其实是没有争论的,太古兄的确实是最常见的脱核残余,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来回答:0 P1 q* j8 p. ~% y$ t, E
一、形状的来源
$ G6 C( `# n; Q7 f9 h二、孔的来源
( e/ Z; ~2 f+ ]! y8 P; q三、裂口的来源
7 b, f# O6 J# V
4 I. N: D' o- e9 }( J一、此石外形确实与玉猪龙十分相像,而且广西出水了玉猪龙,所以很多人推理为玉猪龙,但实际却是广西一种经典石种——脱核石的残留。此类脱核石最常见的造型之一就是外表浑圆、内圈为内凹弧圈,见下图) R3 \1 p- K( a7 G/ i
$ d* {* ?; U7 c6 Y$ _
. C& R+ |, S/ |7 I
脱核之后,形成和太古兄一样的内凹弧圈: \1 i5 g5 ]5 t
5 t$ {$ ~& u, { {) Z _+ C太古兄的“龙”
$ x/ w' L$ m. D: E1 J0 b
, h( _! M/ b+ B1 O3 v2 ^: A5 N. ?- V; N7 {0 G$ X
客观来说,太古兄的这个圈没有任何区别于脱核石残留的迹象,而且十分典型。+ U4 D. K3 d: s6 {' e% u( q0 q% F
2 R2 t8 V' F6 l0 K h
二、孔的来源6 {- L/ J; n( E0 m X! a6 q
许多人看到圈内有孔,而且很圆,所以认为是古人钻的,但恰恰相反,这倒是脱核石最常见的情形,由于脱核后,内圈石质未经冲刷,相对外表容易腐蚀,在毛孔处呈圈状往外腐蚀,能形成较为规整的孔洞。
_9 c# c3 U( H! y/ H( S* S+ [下图为脱核窝窝内皮形成的大量圆孔
5 e; u2 z& `# O2 x
& n+ ?+ e+ j$ C# A: i
其实,在太古兄的石头上也可以看出,那些圆孔大小不一,方位杂乱,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 q. K Q' u( k/ q
# d( V" z" |: B& Q5 u三、裂痕的来源
, F* Y8 C, ^( ?0 O, @大家也许还有一个疑问,为何在那个地方有如此巧合的一个平面裂痕?见图
8 v/ v6 n) O- X/ j 9 F8 C3 y7 b! S
其实,无论是天然圈石还是古人工圈石,裂缝和平直裂缝的存在同样是十分常见的情况。大家仔细看,会发现断痕是出现在最细的地方。这是因为圈石在水下历经千万年寒暑的考验,经反复热胀冷缩后会在受力最小的地方就是最细小的链接出出现断裂,请看下图
0 G3 [( D* I$ C4 u% |$ V
! i e: A. h3 b+ s# K2 L( I- `
% L9 N, {/ O5 s但,大家会认为,太古兄的石头裂缝特别平直,是否可能人为加工呢?首先可以确认的是,这裂缝年代久远,绝非现代人所制作(原因不在此细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交流)。至于平直的裂缝可以说有极少的可能性为古人类加工,原因是这类裂缝平直的天然完全可以形成,看下图:
, M6 V8 A4 @* R
) c) Y# B1 z" ~& D都是没有完全断开前的平直裂缝。' h' m1 p! {! w5 Z3 t
所以说太古兄的石头自然属性十分典型,非为玉猪龙前身。
& r/ R- b+ x( }* _0 t0 f5 X但在广西出水的各类圈石和窝石中,也常见人为痕迹残留(老动动就捡过管钻痕迹明显的未完工圈圈),所以要为出水石器正名,不仅要有丰富的石器知识,还要有玩水石的常长年经验,如此才能真正树立出水石器的大牌。9 o* U. C3 o0 D6 p! o1 W
(限于水平,说不到或错误的,请太古兄等多包涵,共同进步。 )
1 P8 L- U: w& Z4 m' I \. P( u% q$ p f$ g$ g, @. v. @
|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