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87|回复: 21

【红山 美沁青玉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8 21: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不动山人 于 2010-12-8 21:42 编辑 # x0 |# f- x% A& U0 L  m% B

2 ~. i5 ?' `8 e* }' e3 J( n5 `玦,是中国古代乃至东北亚最古老的玉器,最早的考古记录是据今八千年的兴隆洼早期玉玦. d' [! j1 G& P. [$ `
很多专家认为史前的玦是一种耳饰,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大误解,玦和耳环完全是两回事。在泛红山文化体系中,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器。# `! p8 c7 J2 O0 d
玦的使用应该是特定人群,如巫师,佩戴方法是玦口向下(而不是专家想象的玦口卡在耳垂上),玦口的对面缚绳,挂在耳朵上,这种佩戴方法,可以从老玦的使用痕迹中发现。
" A" ?6 K+ f0 T6 n* F, g玦的作用,大概也是通神,与璧等通天礼器的区别是,玦更偏重于礼地(红山文化没有琮),及与地相关的母神、生殖、祖先,文明期以后玦有了决断意,我认为也是由天圆地方(所谓天圆地方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天地的形状,而是功能,天的功能是周流不息,地的功能是方而成型,方,不是指形状,而是限制,定向,定型的意思,与天的圆流无限不息相对。礼天的璧的肉是环而无限的,缺口后则马上“决定”了首尾、方向、定型。)的上古意向取象比类而来。
$ G! |+ H0 A2 ]: f0 U: r' C: D此件玉玦来自内蒙敖汉旗,器形大概红山晚期或小河沿,比较大,生坑有土皮,清理后略盘状态。玉质青玉,红沁明显,背部侵蚀尤重。
7 U! S! |$ l% e& Y, d  m+ H 0yu53a.jpg 0yu53.jpg . S: C& b) n! K5 q  ~$ m: W) l: `
玦口对面的使用痕迹(绳缚坑):5 S4 ~" E* ^- [" y" h2 o* p$ c3 d
0yu53c.jpg 7 M3 z: P2 x3 }
背面沁蚀重:' T2 _9 F% N6 X8 M3 S
0yu53e.jpg - {' q  C& T+ ]6 `  _5 ?
侧光表面岁月痕迹:
. T4 J" L( T- [1 x 0yu53f.jpg
& m  H& j' ]( f' U孔内图:
& h8 p+ u6 h: e, M1 x, k9 Q 0yu53g.jpg , ?: T+ H  s. o& U1 r7 m9 }
玦型薄而大,玦口在线拉工艺后加了细打磨,使玦口看起来更工整
7 d- d) S  m4 D与红山早期的浑厚粗放相区别,已经有了后来夏家店下层玦的影子:$ H# P" n( ?/ o0 ~  g5 y
0yu53h.jpg 0yu53i.jpg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8 2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李东长
% e* B9 a5 U6 \8 Z/ g4 U1 H! X: X- u3 E4 x5 q6 ]- U  o, u

& Q9 K. t; U" R2 w2 `0 P/ |! \  共同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2: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动山人 于 2010-12-8 22:55 编辑
6 }$ A3 C0 `, |2 J/ |& R; [1 ^1 V; ~& M, R8 R& t  ~
上一个颜色接近的红皮青玉仔,此和田籽料的沁色与毛孔和玦表面沁色毛孔类似,不同的是后者沁孔在工上、且较籽料略软。
- O2 M. t7 C' r' h- z# M6 d) n0 j* ^( I  F
0yu53zi.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23: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06: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养眼——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07: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好宝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21: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楼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21: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2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0 13: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2 11: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玉   学习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3 08: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南方古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2-13 11: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9: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存疑!{:3_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8-25 11:35 , Processed in 0.18957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