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70|回复: 8

转几个有关重庆发现恐龙的消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0 20: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綦江发现完整恐龙化石

" ?1 t9 t; U5 _
近日,一具保存完整的恐龙化石即将在重庆市綦江县城城郊出土。经考古学者初步鉴定,该具化石将是当地发掘出的第一具完整蜥脚类恐龙化石。图为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恐龙化石

为进一步保护恐龙化石,当地正在申报重庆綦江木化石——恐龙足迹国家地质公园。据悉,重庆被称为是建在恐龙脊背上的城市,该市8.2万平方公里的40个县市区中,绝大部分都发现过恐龙化石。綦江是重庆发现恐龙足迹和化石较多的区域之一。2003年,科学家就曾在綦江莲花保寨一处石洞里发现了目前西南地区白垩纪中期最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

重庆市綦江县继前年发现大体量的恐龙脚印后,近日又发现恐龙化石。/ T3 n( G$ B3 s7 \
  此次恐龙化石发掘地点位于该县古南街道河坝村1组。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地俗称土地塝。几年前,一村民在附近修挖水池时就发现该片地上石头与普通石头不同,该村民猜测可能是化石。当地将这一推想迅速上报给县里相关部门,经鉴定属于恐龙化石。4 T7 w# T' u) H' F1 T# h2 E1 m
  6 `, r9 t6 W: p+ c7 C' r% F/ K) y
    是一具较为完整的恐龙化石。”1128日,在挖掘中,惊喜接踵而来。相关专家根据目前已经挖掘出的部分骨骼化石初步断定,该恐龙是一具距今一亿五千万年侏罗纪时期的蜥足类恐龙。
1 A' {  M, I  m: A, _1 D  ; d, k7 \9 l. q/ R$ U' o7 x
    听到这一消息后,1129日下午,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周世洪在县长徐世国、副县长王守华的陪同下前往河坝村,实地视察正在进行之中的恐龙化石发掘工作进展情况(如图)。在发掘现场,周世洪一行详细了解了发掘工作的进展情况。当得知发掘工作进展顺利时,周世洪高度肯定发掘工作,要求相关部门要全力协作配合,做好保护工作,确保发掘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T( ~3 b; \$ P
  
" A! M3 M9 X' R: [+ l" p7 O    此次规模发掘,在綦江尚属首次,将为地质历史时期上的气候环境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将成为我县国家级地质公园建设的又一大亮点。徐世国表示,接下来,该县将全力以赴开展挖掘工作,做好记录,以便后期修复研究。相关部门将制定方案,细化保护,通力合作,确保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 h2 \1 K2 J; r/ G3 J! a4 K  
. G" J; T4 F, K. t! X% Y5 _8 g  2 {# J& |$ R+ b9 D9 E, ~
綦江县地质资源丰富,拥有西南最大的恐龙足迹群,因恐龙足印的高度密集、种类特别而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007年开始,该县就开始着手于重庆綦江木化石——恐龙足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在申报过程中,除了加强对已经发现的恐龙足迹的保护外,该县还积极开展了恐龙骨骼化石的发掘工作。
' ]* x: C2 K) y; P; n# }1 y* t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20: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游永川龙
4 m. S8 r' j2 M) D( V发现时间: 1977
5 m9 [5 v: ]/ {8 [: t- s5 d; u
发现地点:永川上游水库
7 c  B" c) d9 @! J5 ]# u! l* ]7 D
生活 年代:侏罗纪晚期( 1.5-1.35 亿年前)

  I' i' Q) S$ K, \
保管地点:重庆自然博物馆(目前在重庆科技馆展出)

- J) d1 [7 Y( }9 T1 c
可谓天生的猎手。前肢很短却灵活,上游永川龙是 中国 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保管最完整的肉食恐龙。比大家熟悉的霸王龙还要凶猛。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可牢牢抓住猎物;后肢又长又粗壮,奔跑起来十分迅猛。
- a! R' K4 p  c, |" ^
却有一个大得吓人、长 82 厘米的大脑袋,永川龙身长只有 7 米。脸上还有 6 对大孔,有一对是眼孔,这表明它视力极佳;其它几对大孔是附着于头部、用于撕咬和咀嚼的强大肌肉群。还有利刃般的牙齿,从齿根到齿冠有 20 厘米高,每颗齿前后边缘有小锯齿,排列整齐不齐,就像一台绞肉机。

' P  P( v, W! R% k7 b9 R
最温顺的恐龙
3 R3 s0 w  c3 Y6 ]5 ~. U/ e
江北重庆龙
% m" E* u7 I2 n/ L发现时间: 1981
! H9 A3 q! t' |& x; d
发现地点:江北猫儿石

  `  r! n& G$ j. H6 d2 k  c
生活年代:侏罗纪晚期( 1.5-1.35 亿年前)

* K0 D. j& C4 t. ~
保管地点:重庆自然博物馆(目前在重庆科技馆展出)
" I( p: q" B* b* s% A
恐龙中的小个子。背上耸立着两排尖刀般的骨板,江北重庆龙身长只有 3-4 米。尾巴上长着两对剑棘,看上去非常凶猛。其实,属恐龙中最温顺的剑龙家族,这些武器只有在受到侵犯时才动用。
% d8 j: x0 t4 ^; a& K
还有人说它警报器,剑龙背上的两排骨板有什么作用?多数学者认为它防卫武器。摇动起来不只哗哗作响,可吓唬敌人,还能提醒同伴躲避。有学者则提出,剑龙的骨板外表可能有层皮膜,能适应环境变色,以防肉食龙发现。也有学者发现,骨板里有空洞,认为它剑龙的散热器。
% C2 U' Y  T" N  Y5 T* D- G
最大规模恐龙足印

; B1 e: e0 A( j2 v
綦江恐龙足印化石群
/ D  V) r2 e) N+ V+ N6 s发现时间: 2003
! E% ~  R3 G! x3 S( {5 p( G4 q
发现地点:綦江县三角镇红岩坪村莲花保寨
1 x3 I/ L. K: Q6 ]1 O9 T7 X
生活年代:白垩纪中期(距今 1 亿年前后)
- c5 n3 z5 D1 Z0 E8 v& Y
保管地点:就地保管

' n1 i0 S! o2 Z+ x! q
西南地区白垩纪中期最大规模的恐龙足印群,目前。隶属于甲龙类、鸟脚类和兽脚类三大类,其中甲龙类足迹为中国首次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20: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工十年守护恐龙秘密
# l/ L$ R. Z5 N( i0 e% X. @, A
拒绝黑市三十万诱惑()


8 A: p% `. u' Z0 V( T; \

  清理出土的恐龙化石

  看见恐龙化石终于被挖掘,老蔡露出了笑容。

  綦江县城古南街道河坝村一组有座小山,这几天,三四个保安昼夜在围山设立的警戒线旁值守,四周拉起的红色横幅表示,这里正在发掘恐龙化石。

  除发掘现场每天引来上千人次围观外,当地64岁的老农蔡长铭也成为焦点:发掘现场曾属他家承包地,作为第一个亲密接触恐龙化石者,他“绝不给任何人讲”的承诺,一直坚持到上月26日专家前来发掘———践诺整整十年。

  挖出怪石

  守护艰辛

  专家请他保守秘密

  昨日,老蔡作为受雇农民工之一,在现场协助专家发掘。

  “我守了10年的恐龙化石秘密,做梦都想弄清它们藏在土里是啥模样。”老蔡说这话时显得很兴奋,他和其他雇工在专家指挥下,1根直径约10厘米的肋骨化石露土。

  细看化石颜色良久,他伸手触摸较普通石头光滑的化石表面,指头微微发抖———10年前接触恐龙化石的事浮现眼前。

  那时,老蔡和儿了在这座因斜度不太适宜耕作的小山脚,挖土建鳝鱼池子。开挖没两天,老蔡一锄挖出一坨怪石:体积似小洗脸盆,具体形状像一节牛颈骨。啥子牛的颈骨有恁大?父子想不明白,却有意识地收集。当天,他们挖出的怪石足足装了两口袋。

  儿子读过书,猜测这可能是恐龙化石。由此,他在鳝鱼池建成后,特意提着两坨“怪石”来到主城,向当时的市自然博物馆专家请教。

  “有一天,开来3辆小车,下车的是考古专家。”老蔡回忆,他带专家去发现“怪石”的小山过程中,有些邻居好奇围观。事后,专家把老察叫到一旁,大意是,“怪石”可能是恐龙化石,但需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另外,专家请老蔡保守秘密。

  “我绝不给任何人讲。”现在,老蔡仍记得当时向专家承诺的这句原话。

  守护艰辛

  时常和打听者吵架

  老蔡记忆中,他向专家承诺后,没多久又来了几拨专家。期间,有专家采取现场伸舌头舔“怪石”(化石较普通石头更具吸水性,敏感的舌头能感觉这种微妙变化———记者注)试验。再后来,专家郑重告诉老蔡,严谨的考证表明这属恐龙化石。

  受经费等因素影响,发掘暂缓。老蔡除像最初那样承诺保守秘密外,还主动请缨守护恐龙化石。按他的话说,承包地是他的,他得守土有责,再说“自己有义务保护国家宝物”。

  昨日,在现场的綦江县国土房管局副局长王丰平,证实了老蔡保密事宜。

  保密和守护之初,老蔡比较清闲:鳝鱼池建在恐龙化石上方,这意味着,就算有人从邻居那里打探到池下有“怪石”的说法,想取恐龙化石须先撬鱼池———老蔡在池边搭护鱼小棚值守,有人想这样干都不可能。

  然而,5年前,当地一家化工厂爆炸震裂鳝鱼池,保密和守护迎来挑战:蔡家整修池子时,难免使用铁铲等物,由此被邻居淡忘的“怪石”说法又起———“怪石”几年前引来专家,现在蔡家用铁铲捣鼓,他们猜池下可能埋着“金牛”或“大龙蛇”宝物。

  “当时,经常有人问我地下是不是埋有宝物,每次我都跟他们吵得脸红脖子粗。”老蔡回忆当时状况,忍不住笑。

  吵架是无法守护10年的。为此,老蔡开始了他的行动。

  拒绝利诱

  不要文物贩子30万

  “吵架伤和气也费体力,我干脆把鳝鱼池填满土变成菜地。”老蔡说,一次又一次吵架后,他逐渐变成别人眼中守护“怪石”的怪人。无孔不入的文物贩子因此嗅出端倪。

  “有个我认识的人悄悄找到我,说他亲戚是卖黑市文物的,愿给我30万元,前提是让我打掩护让他挖化石。我才不干呢!”他讲,正是这事加快了他毁池填土,也铁定只有这样干才能有效守护恐龙化石的决心。

  说干就干,池子没几天便被他和儿子四处挑来的泥土填满。

  为让守护更具迷惑性,他一改曾忌讳地下藏宝物的说法,有意无意向人讲,“啥子都没得,不然我不会填土种菜。”是时,种下的菜苗在疯长。松土或锄草时,细心的人很不解:地道庄稼汉挥锄的动作咋恁个温柔?

  “一锄下去,我只挖半锄深。只有我和儿子晓得,再挖深些,说不定就会挖到化石。”老蔡讲述近几年守护秘闻,笑声爽朗:别人笑他,包产到户几十年了,他还像大集体干活那样磨洋工。

  让邻居们更不理解的是,小山位于公路边。偶尔有陌生人从菜地附近经过或仅仅是走路稍许停留,家住附近的老蔡就不动声色过去,保持10来米的距离跟踪。直至对方彻底离开。

  今年初,老蔡不知道,綦江县相关部门把发掘恐龙化石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并很快落实专项资金。

  上月26日,随着发掘恐龙化石的横幅在小山边插起,老蔡知道自己完成了践诺使命。

  “我没工资,更没领奖金。不过,我愿意干。”昨日,他谈及十年践一诺的动力:如果中途虚场合,致恐龙化石被盗,他怕背了10年的“怪人”黑锅永远难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20: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猜想

  它是什么东西?

  是食草恐龙

  昨日,记者现场发现,该恐龙头骨已露土大半,似小圆桌;颈椎骨小脸盆大小,骨骼构造明显;肋骨像农村弯曲的扁担粗细……

  现场负责发掘施工的甘肃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研究中心工程师梁金森介绍,从化石骨骼分析,它属蜥角类恐龙,靠草食生存。另外,它骨骼堆积的形态表明,其死亡时是侧卧倒地,且颈椎骨叠头骨上方。

  它是怎么死的?

  可能被偷袭

  这头恐龙死因应该有两种可能:

  1、死前正埋头食草,被埋伏茂盛草丛或大树背后的大型食肉恐龙偷袭,它一番挣扎后,鲜血溅地———脖子被活生生撕扯断裂。形成化石前,它一直保持死亡姿势。

  2、突发疾病,倒地后尸体逐日腐烂。当白骨渐露或皮肉完全腐烂后,骨骼在雨水冲刷或其他小型肉食恐龙拖动下,颈椎骨被叠加在头骨上方。

  从掘出长度及倒卧姿势推断,这头恐龙体长10多米。据蜥角类恐龙普遍高四五米的信息估计,它伸长颈后的离地高度应八九米,相当于三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背景

  重庆曾是恐龙窝

  綦江古貌是湖泊

  据了解,恐龙死亡地必须靠近水源地,才能满足化石形成首要条件———现场相对潮湿等。

  “重庆主城曾是恐龙窝,侏罗纪时代遍布沼泽湖泊。綦江的古地貌是湖泊,20多米长的恐龙不少。”昨日,来自綦江县国土房管局的消息说,发掘老蔡守护的这具恐龙化石前,他们结合该县三角镇老瀛山地区发现大量恐龙“足印”化石的状况,请教市自然博物馆专家,得到这样的答复。

  据悉,现在发掘的恐龙化石将成为正处建设中、占地108平方公里的地质公园(重庆綦江木化石———恐龙足迹国家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它经过出土、修复和组装等工序,半年后就可供人参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22: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考眼力啊,我这2.0的眼都看不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10: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左山岭 9 [# ]1 C0 y1 P5 T) V- Q' M9 z. Z. O

. w/ c+ s( X0 L1 S9 `+ Q( h 有想法的人自然会仔细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3 06: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3 06: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谢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5-1 21:40 , Processed in 0.7623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