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9|回复: 3

新会古井发现石制兵器 陶片见证文化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4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会古井发现石制兵器
' Z( t) k' q. E3 U3 }; T+ @/ _! r$ I* Q/ V( q, W
  从这一迄今3000年的遗址中挖掘出的“夔纹陶”代表外来文化 " m. \2 w) S! V+ m, k
5 [: h' T% A: |! n% z0 d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年4月至5月在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长沙村发现一处迄今已有3000年历史的周代遗址,出土一批石器制品和部分陶片。据考古人员介绍,这里新出土的陶片复原成陶罐后,可见与早前在惠州市横岭山遗址出土的陶罐相似。专家说,可以由此推断:新会与惠州的两地文化交流始于周代。目前,该遗址被命名为象边山遗址。- }6 D9 B9 N* Z* H
% j7 f1 U! `( i5 V
* s# G- f. I9 B0 f
象边山遗址出土的陶片
U136P4T8D1702229F107DT20090521144328.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8: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块状石头名叫石范 4 ]9 w' v; `" n. g
, P$ r: b1 d! S' c$ n
  “我们是在去年年底做广珠铁路沿线考古调查时发现这个遗址的。”广东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说。广珠铁路新会段去年年初动工,去年年底,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广珠铁路新会段沿钱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当考察到新会区古井镇长沙村时,大家在一个名叫象边山的地方发现了大量陶片和一些裸露在沙土外表的石器。今年年初,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向国家申请对这里进行抢救性挖掘。( v$ C: O  l- t: }

1 r) i9 S0 o" ~  象边山遗址发掘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今年4月10日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已发掘清理了500平方米的面积,估计全部发掘完毕要到今年8月。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被发掘出来的石器、陶片已开始归类入袋。在现场,一个打磨得十分光滑的桃形石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考古人员说:“这个桃形石刀,其实是一种兵器,石刀上有两个洞,石刀表面还能看到不太明显的凹槽,估计是通过两个洞,装上把柄用的。”记者看到现场还发掘出一些块状石头,考古人员说,这种石头名叫石范,是一种制作器物的磨具,将两片断开的石范拼接起来后,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石范是一块用来打磨青铜剑用的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8: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陶片见证文化交流9 t2 V# J! m! M7 u( v
- M0 }3 M7 \6 N7 |( c
  考古人员还在象边山遗址发掘出大量的陶片。陶片上有方格纹、凸点纹,还有夔纹。考古人员说,从外形、质地来看,这些陶片和惠州横岭山遗址出土的陶片类似。长沙村是一个靠海的村庄,说明新会早在周代开始就有人类活动。考古人员在遗址中还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一种是以“夔纹陶”为代表,另一种则是以“夹沙陶”为代表,前者与广东省惠州市横岭山遗址出土的陶罐相似,是先进的外来文化;后者则是当地本土文化。两类文化的共生,反映了当时新会和惠州两地文化交流比较频繁。此外,桃形石刀和石范,是考古人员在同类沙丘遗址中首次发现的。
/ p+ V( `5 C; L- G0 B
/ s, r) f! H# d$ ^" p  饶新一、冯瑶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贝呗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5-28 12: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5-17 18:01 , Processed in 0.4952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