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1-2-17 17: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动山人 于 2011-2-17 17:15 编辑 : C5 o! n" b: u& p% Q0 @( H/ V' X
$ O1 s2 ]6 h# M. ]9 b ^
胚料是一种可能,但这件器形已经打磨很方正,个见作今天的工业化生产之胚料很好,但古人或不会这么做。
6 r; s& r' V# l* q- O古今思维不同。石制器物“胚料”的前提是生产分工、较方便的快速切割成型,唯有有此前提,胚料才是有效率有意义的,但这两个前提红山时期可能都不具备。我认为红山时期制石器,一件器物基本由一人完成,并无分工产生,也无方便的快速切割成型机械,故无必要费劲把天然石头磨成方形胚子,效率最高的单人操作方法我臆测应该是先打制,有了大体量后琢制成型,最后磨光。
$ J, R8 d4 J& U/ Y
: l& X' `, o C" j" u& j( m; l, x! b4 R5 k; [9 H
讨论一下,这个图说明一个问题,这是块胚料,看来它的制作程序是先打孔,再磨制的。如果先磨制后打孔不利于 ...
) o0 b; Y9 j4 J% mzhaoge 发表于 2011-2-16 16: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