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非齐白石
- r) Y0 L8 P% Q* J 9 n9 ?4 a' [- e. b$ j9 C8 r1 J
文革初期风云迭起之时,有两位艺术大师,尽管已经逝世,同样也被推到了历史前台接受讨伐。美术界是一九五七年去世的齐白石,戏剧界是一九六一年去世的梅兰芳。
5 z0 U) |/ c% @$ k
. ^2 ^0 q! i* q L* k, l 齐白石成为讨伐对象,是在一九六七年五月。我所搜集的批判齐白石的小报有如下几种:
$ r) a0 B. Y) I' d i$ g
0 B- `. d1 p! M. l5 H( f8 h8 i/ r1 k 一,《风雷》(第十三期),一九六七年八月二日,首都出版界革命造反总部,地址:北京市朝内大街137号科学出版社内。八开四版。头版文章整版并转第三版:《齐白石——周扬竖起的一面大黑旗》,作者:工代会人民美术出版社革命造反团。发表该文时,还配发了一幅丑化漫画,一支巨大的尖锐笔尖,挑起齐白石、陈半丁两人,身下写着“反党、反社会主义毒草”字样。' q- ^4 C% k+ \5 ]2 n
5 i. L, w6 O% h( U( @% { 二,《红画兵》(7,大批判刊头漫画专辑),一九六七年九月,天津人民纸制品厂革命造反者联合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革命造反委员会编辑。八开四版。二、三版为《革命大批判漫画参考资料》,人物漫画肖像约七十幅,包括美术界两人:齐白石、华君武。$ v, D$ |( B: l! @. N o' P
; J9 }* t4 w: D$ y1 t7 s 三,《撕开臭权威画皮》(1),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南大八二七兵团大批判战联编印。十六开三十八页。刊文《美术界的武训——齐白石》,无作者署名。3 E! J# }4 y2 B3 l8 I6 I: U
/ u: a! E. {3 P" d& w6 \3 O; _8 l 四,《撕开臭权威画皮》(3),一九六八年一月。十六开三十页。刊文《反动画家齐白石及其作品的反动性——美术界反动霸头齐白石批判之二》,无作者署名。1 v* W; z2 J" q; J9 V
7 ?( O( v; y' A9 B5 S
五,《打倒齐白石》(美术批判资料8),上海美术界大批判资料编辑部。联系地址上海中国画院(汾阳路150号),无出版时间。十六开六十页。参加单位:十八家,其中包括上海中国画院《新画院》革命造反队、北京批判齐白石联络站、上海美术学校革命委员会(筹)、打“丰”专案小组等。定价:三角一分。(此书由许宏泉兄提供,谨致谢。)
) i$ s% p* D' h I据一篇文革小报文章称,一九六七年五月,红卫兵和造反派发现了毛泽东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八日关于绘画使用模特儿问题的批示,并将之第一次披露出来。文章说:“……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千方百计地进行歪曲和抗拒,一直不予传达,直至今年5月才被红卫兵小将和革命派查出,公布出来,竟扣压两年之久,是可忍,孰不可忍!”(《陆定一、周扬一伙贬低徐悲鸿,吹捧齐白石,用心恶毒》,载《打倒齐白石》专辑。)
1 r: n: L, g4 p3 Z Z, a3 t
$ H8 t& P0 x+ i9 k1 V+ L; a' X 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册,根据手稿刊印了毛泽东的这一批语(未用“批示”一词)。据编者注释,这是毛泽东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员闻立鹏、王式廓、李化吉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二日关于美术学院使用模特儿问题给江青的信上写的批语。批语为两部分,分别写在来信的首页与末页:
5 g' z; _/ y% `' i/ `一9 B! k8 q0 H& R
' a; J8 K& e% Q: H# }
定一、康生、恩来、少奇、小平、彭真同志:
: F v: V: ~$ @0 M
( D3 L/ D" [1 B; k% c. b6 a- } 此事应当改变。画男女老少模特Motel是绘画和雕塑必须的基本功,不要不行,封建思想,加以禁止,是不妥的。即使有些坏事出现,也不要紧。为了艺术学科,不惜小有牺牲。请酌定。" Y& _2 ^; U; e% }; u
" o/ t) v8 c, l. h' J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八日( T& W' J. S$ Z" ^2 A L
# I G/ B0 `8 W6 J2 l) w3 B( b: N1 _3 z$ f0 `: e
二; ?% P R. O% T0 R
4 L8 F: \( u# ^4 A
齐白石、陈半丁之流,就花木而论,还不如清末某些画家。
! @! _8 t7 m* ] I. a( [ & |: d3 a y8 ^- Z; h; K" H! B
中国画家,就我见过的,只有一个徐悲鸿留下了人体素描,其余如齐白石、陈半丁[之]流,没有一个能画人物的。徐悲鸿学过西洋画法,此外还有一个刘海粟。
7 R& D5 v; _- L( |
+ k8 @3 |5 N% y5 i4 Q . a Y2 x8 P8 e4 q/ k/ B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一九九八年出版),还公开发表了毛泽东另外一个牵涉到齐白石的批语,即一九六七年八月四日《对张际春关于美术院校使用模特儿问题来信的批语》:1 W+ V! ^ u% B' _
1 _/ Z$ j( }1 W9 g: K
. }' b) E6 {" t% L
画画是科学,就画人体这问题说,应走徐悲鸿素描的道路,而不应走齐白石的道路。
5 c$ N6 k8 f9 B9 W2 Q ; T7 V( l) L# H* u) ]1 y4 H8 B
中央文革小组传阅,存办公厅秘书局。
, Z3 K+ s$ ?, Z, [8 G0 t E9 a. \* n$ E t! D& Q- \$ `
毛泽东八月四日
7 u: t- x# z% k; I+ s& q 8 o# S! q& u/ c( o
1 Q; x9 j H! i, T. I" E3 x4 E 这一批语写于齐白石批判高潮迭起之时,当年有可能没有公开,故未见小报提及。不过,张际春却因为此事受到打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的编者注释提供了与美术界有关的重要历史信息,特转引如下:, _! q* q1 \' V' p9 A
( ?4 K% R6 }) _0 F! {0 t( m# |, _1 K
" h$ g2 M& [7 ^9 \/ L( ?. y
这个批语写在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张际春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写给毛泽东并中央的信上。张际春在信中谈了几年来一些美术院校使用模特儿进行人体素描的情况,申诉了他的一贯看法,以及他对毛泽东过去有关批示的认识和理解。他说,要画人体,不写实、不用模特儿当然不行。但使用模特儿,似不一定要从社会上专门雇请,可考虑用别的办法代替。信中最后写道:“我没有说‘主席批了也不能执行’的话。我是主张要模特儿的,只是就解决的办法提出了一些新意见。”在“文化大革命”中,张际春受到错误批判,于一九六八年被迫害致死。一九七九年一月,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昭雪。% R# M/ M! I8 ^2 L; [' c2 J
& _$ R# ^5 C2 y8 Y7 u. b
- E! M7 {& Y2 z( F
且回到一九六七年五月。* c& [ o# X. K' Z c
( N* @' i- Q! ^ 此时,与毛泽东一九六五年的批示一同在小报上被披露出来的,还有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谈话,即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江青与中央美术学院三名老师的谈话。发表《与美术学院教员的谈话》时,小报上只写到当时有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些教师、干部、学生,曾给毛主席和党中央写信,反对该院修正主义党委”,未说明三名老师的身份,他们是谁?是否同为次年写信反映模特问题的三位老师,还是另为他人?该谈话是根据美院老师的记录自行披露,还是江青本人整理后授权发表?有待进一步考证。
( |+ B% q- ?+ i4 Q4 I' K" o江青的谈话中直接涉及美术的内容如下:
( _. u- E! H1 I+ l) C5 k
* u* W: c! G# x4 F \) j! L2 S: V
, e: S0 h& j$ i “题材无主次”,这个调调和文学上是一个调子。
* U. o* |( F& X9 q# d) u( l/ a G( } q3 T6 b7 C* V1 L
陈半丁的画各地都是,齐白石的一把葱、两头蒜、几个虾米说得那么好?很奇怪,怎么捧起来的?齐白石反对土改,身上挂一串钥匙,守财权!
( x$ ^$ j% r0 U+ ^
% b% r1 U2 G; B9 p6 H: q# c$ S& T 林风眠用中国办法画的那个女人,多难看!主席和我喜欢徐悲鸿,他写实,有思想。当然,思想是民主思想,和闻一多一样,但是有思想。 q' y3 \/ f% c- N( e' t
- q3 K4 X; q3 }% I g/ \8 { ……
8 ^) D+ u! `% } 6 Z1 H. k( g! [* H( s e) H; w
刘文西等人的事(指《人民日报》发表刘文西画主席像的事),《人民日报》要检查。傅抱石在人大会堂的那张画,看了半天也看不出是什么。有那么好?对他的画要检查。
# o& z" z7 R% D! s9 ^/ V% D" A
$ z" k# N' m/ r6 W 《延河边上》是谁画的?我看不出是主席。美协张慎真告诉了我,还是不像。主席在延安,根本不是那样衰老;进城时也没有那样。我看这张画对主席有歪曲,好多文章把它捧得太高了,为什么?……要画现代题材,和京剧现代戏一样,反映现实生活的画再不好,但这是我们自己的。学院派总是摹仿别人的东西,怎么行呢?这样做,生活不是艺术的源泉了。音乐上是崇洋颂古,美院崇洋颂古,还加一个现代派。
9 v0 t% @# U* @9 V/ g* G8 P
& x# l: f8 O6 o/ u& d3 F4 c! v 我平常油画看得多,很喜欢油画,它表现力很丰富。7 C5 E3 V6 Z1 n! I. {
) @' f3 P! J5 p: n3 m& D
4 f+ U0 K6 i. E9 |4 u
该讲话发表之时,除齐白石、徐悲鸿外,其余被提及的画家陈半丁、林风眠、傅抱石、刘文西等,均健在。9 K$ g' V" ^+ ^! _% u
' L4 o9 |# e2 ^
江青的谈话,将本属于艺术风格的喜好,转变成了政治批判。该谈话的公开发表,无疑大大刺激了美术界齐声讨伐齐白石的声势。被吹捧、反对土改、守财奴——她对齐白石的三点指责,自然也就成了众口一词的高喊。哪怕去世十年的齐白石早已不可能听见了。
1 ^1 [( ` Q1 {
3 G3 Q, C @2 x$ ]5 c 既然江青基调已定,于是,对齐白石的讨伐首先侧重于政治鞭挞和人格贬斥,进而,齐白石作品所体现的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韵味,也成了所谓“有闲阶级”的“点缀品”。譬如,一篇文章以下面文字评点齐白石的《荷乡清暑》:
9 T, @+ ^: w/ F0 M/ a5 {+ | . @( h( z5 |5 _4 Q9 r `+ @) b, Z
; m7 z+ Q- s* Q" m- N
《荷乡清暑》是士大夫在开满荷花的池园里赏荷、沉湎于闲情逸致、反映齐白石腐朽寄生生活的黑画;苏修点中此画,大肆订货。《大寿图》则是宣扬封建迷信的四旧毒草,三年自然灾害时竟成了“可以作为祝寿的礼品”。这种“全民文艺”的出版物究竟为谁服务,不是一目了然了吗?至于那些不题字和诗的花卉草虫鱼虾作品,则是齐白石寄生生活写照,更是有闲阶级消闲生活的点缀品。(《反动画家齐白石及其作品的反动性》,载《撕开臭权威画皮(3)》)
' ~. r/ W: @* ^1 W5 D
! H3 A" Y. p0 {1 k7 R1 d/ w - d( v( i; C" o: ~# ^
在这几种文革出版物中,文章最为集中、资料最齐全的是第五种——《打倒齐白石》专辑。此书未注明出版时间,似应在讨伐齐白石高潮掀起之后,即一九六七年秋冬之际。
/ o0 K# w0 ~# X' b- A) T
1 ]8 `4 {* e2 @% z 《打倒齐白石》在扉页刊登两段“毛主席语录”,一是《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中的一段话,一是一九六五年关于模特批示中涉及齐白石、陈半丁的批语(此处时间错印为“一九六四年”)。
2 e" q6 O8 \; } : X+ r' F5 L, Z1 @
此书中批判文章大同小异,多为政治鞭挞和人格谩骂,今天读来,可笑、可恶,复令人无奈,似可不必过多转述或摘录。在“黑线人物吹捧齐白石黑话摘编”一节中,摘录了以下人士文字:蔡若虹、王朝闻、力群、于非闇、叶浅予、李可染、郭味蕖、张仃、傅抱石等九人。由此可见,把业已去世的齐白石拉出来,无非是为了在文革风暴席卷之时,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美术界的集体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