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78|回复: 21

关于萨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6 14: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长久,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
3 R5 ?0 c! X$ @- o! F* v7 S, f  O5 D' ~: c- X

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但是,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独占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它在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的影响根深蒂固。直到后来,甚至在佛教伊斯兰教成为主流信仰的我国北方一些民族当中,仍可明显见到萨满教的遗留。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蒙古、土、东乡、保安、达斡尔、维吾尔、撒拉、乌孜别克、塔塔尔、裕固、朝鲜、以及大和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萨满教信仰活动。但是,相对地说,萨满教在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蒙古,在三江流域的赫哲、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以及在部分锡伯族当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继承。萨满教在韩国保存的最为完整,日本的神道教也是萨满教的变体。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种。曾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


* c0 ?9 ^. ]9 I+ R% {

, h7 W% a+ s9 I, v+ Q; `: x: ^. E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4: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满一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尚保存该教的信仰。因为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得此称谓。通常泛指东起白令海峡、西迄斯堪的纳维亚拉普兰地区之间整个亚、欧两洲北部乌拉尔一阿尔泰语系各族人民信仰的该类宗教;也有广义地借指今天世界各地原始社会土著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特别是北美爱斯基摩、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原始宗教。十二世纪中叶,中国南宋徐梦莘所撰《三朝北盟会编》中己用“珊蛮”一词,记述了女真人信奉的萨满教。2 x4 P3 O% p, B
编辑本段简介
, n' q  ]# C. R$ I' s% u- z+ r1 j
2 F) }. q( u4 M: C  萨满教一词源自西伯利亚满洲-通古斯族语的saman,经由俄语而成英语之shaman,shaman指从事萨满技术的萨满师,Shamanism则由研究的学者所起,所谓萨满教并非指某种特定的宗教或信仰,而是凡具萨满经验和萨满行为的通称。在通古斯族语的saman一字中,sa意指知道(to know),shaman按文字表面意义来说就是「知者」(he who knows),所以称知者,意谓萨满教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方式。萨满教是一种现象的通称,没有教条或是特定的信仰体系,不同传统的萨满教有不同的实行方式与特征,一般对萨满教的定义也是来自其经验与技术。强纳生·霍尔维兹(Jonathan Horwitz0则表示,“萨满教不是关乎信仰,而是关乎经验。"Horwitz定义萨满师是「有意地改变其意识状态,以接触和/或进入另一个实在之中,能由此获得力量和知识。任务完成之后,萨满师从萨满旅程回到原本的世界,以其所得的力量和知识帮助自己或他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4: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教具有较冥杂的灵魂观念,在万物有灵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灵为主,兼西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内容。崇拜对象极为广泛,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巫师的职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受世代嬗递。0 j+ [, W$ z. A' v/ Y' w5 A+ x4 o9 a
  随着原始公社解体和阶级社会的出现,萨满教日益衰落,社会上层人士陆续皈依藏传佛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等。该教的一些原始因素不同程度地为上述宗教所汲取和融合。但在民间,仍有其浓厚的影响,甚至以变异了的形态残存下来。
/ O& ?) \% z+ l2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8 k1 ?* K& W- M) ^- O5 z
  萨满一词最早是在我国史籍中出现的。《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兀室奸滑而有才。……国人号为珊
" j; C" e0 j' u; @$ F4 Y  发不了图,汗之: _7 m2 H; N1 g# x
萨满教. C5 E6 w% S. G* J# ^
蛮。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但是萨满一词引发了一些研究者关于萨满教起源和分布区域的许多联想。有些学者认为,“萨满”一词源自通古斯语Jdam man,意指兴奋的人、激动的人或壮烈的人,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也被理解为这些氏族中萨满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萨满一般分为职业萨满和家庭萨满,前者为整个部落、村或屯之萨满教的首领,负责全族跳神活动;后者则是家庭中的女成员,主持家庭跳神活动.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萨满企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超级生命形态的秘密和能力,获取这些秘密和神灵奇力是萨满的一种生命实践内容。
4 Z9 @: G$ N- |  由于萨满教曾流行于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如通古斯语族的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突厥语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以及蒙古语族的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等。所以各民族对萨满的称呼不同,每个民族对萨满的称呼也不一不致。蒙古族把男萨满称作“勃额”,把女萨满称作“奥德根”。雅库特人称萨满为“奥云”。达斡尔族称萨满为“雅德根。”塔塔尔族、哈萨克族等称萨满为“喀木”(KAM),也有称“奥云”或“巴克西”的3 E* A1 {' R4 C1 C( m. X5 U# {
  在中国东北诸民族萨满的跳神仪式中,尽管不同民族的萨满有不同的程式,甚至不同的氏族之间亦不尽1 j) a  x! ^8 v4 i$ f
  发不了图,汗之7 y2 u$ L: g2 R: f' L
萨满教舞蹈- f- I7 a; Q' |- {9 O- c$ w
相同,但基本程序是完全相同的:请神——向神灵献祭;降神——用鼓语呼唤神灵的到来;领神——神灵附体后萨满代神立言;送神——将神灵送走。这样,请神(献牲)、降神(脱魂)、领神(凭灵)、送神便构成了阿尔泰语系诸族萨满仪式的基本架构。此外,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一些民族还有许多相同内容的祭祀仪式,譬如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都有祭敖包的萨满仪节;鄂温克族的“奥米那楞”,鄂伦春族的“奥米南”,达斡尔族的“斡米南”,都是同一性质的萨满集会活动。显然这是东北阿尔泰语系诸族长期互相影响与融合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东北地域文化的某些共同特征。
, L; j9 \$ g0 ^9 i0 L7 `  [8 l  萨满教的本质像其他宗教一样,是关于神灵的信仰和崇拜,因此不应该把它排除在宗教之外。萨满教在宗教意识之中确立了各种具体的信仰和崇拜对象,并建立了同这些对象之间或沟通、利用、祈求、崇拜,或防备、驱赶、争斗等宗教行为模式萨满服务其中的社会组织约束并规范了其社会的共同信仰和各种宗教行为,决定了萨满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作用,并利用它们服务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秩序和社会组织体制。因此萨满教应看作是以信仰观念和崇拜对象为核心,以萨满和一般信众的习俗性的宗教体验,以规范化的信仰和崇拜行为,以血缘或地域关系为活动形式三方面表现相统一的社会文化体系。, t9 p1 k& `- U& L9 t' t
  萨满教是原生性宗教。萨满教不是创生的,而是自发产生的。广义上的萨满教是世界的。萨满文化是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其流行区域集中在亚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欧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这是广义的萨满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4: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狭义上的萨满教为阿尔泰语系,如: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蒙古、锡伯等民族所信仰,其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萨满教的基本特点是没有始祖、没有教义、崇拜多种神灵,没有组织、没有固定的庙宇教堂、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萨满教的主要活动是跳神。另外萨满教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萨满教者多为女性。, a; b  K) W1 Y6 i) c1 [
  归纳之,萨满教的定义基本上有两点特色: (一)意识转换:从萨满教的脉络来看,意识转换即是出神(ecstasy)状态,Mircea Eliade认为,出神同死亡一样,暗示着转变(mutation),在这种转变的状态中,平常实在(ordinary reality)和超常实在(non-ordinary reality)之间出现桥梁。ecstasy一字源于希腊字ekstasis,字面意义为放在外面(to be placed outside)或被放置(to be placed),意谓外于或超越自身的状态,即超越平常实在,能够与超常实在沟通。在萨满教中,一般称这种意识转换状态的超常实在过程为萨满旅程(shamanic journey);(二)疗愈能力:不论萨满得到的是知识或是力量,做为信息的知识或力量都具有疗愈性,可与其它治疗方式搭配,疗愈的指导通常包括疗愈的方式和精灵助手的决定等。萨满所疗愈的对象不祇包括自己或他人,也包括大地或世界;萨满疗愈的范围则包含了物质、身体、心理和灵性等各个层面。更精简地来说,萨满教的意义就在于其疗愈功能,不论是治疗疾病或是意识转换,萨满教的目的都在于维持健康和增进健全,如前文所言,所谓健全不仅是指人类、自然以及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健全,也包括了人类潜能的发掘、自我的完成或大我的实现。
$ \) Y8 C0 b8 u2 s8 b# d  与前述大地之母的常青灵性或万物有灵论相同,萨满教的世界观可以归结于三点: (一)万物都是活
  z0 E! T6 A; b  I1 F$ K6 z  C) d( u& `发不了图,汗之 * p! y% D. e' ~
三个萨满教七星法器
9 S0 {) i- A6 U- R! S3 w& y: Z8 m的;(二)万物相系;(三)万物皆神圣。或人类中心主义或科技造成生态危机,或机械论世界观使人类与自然的疏离,或集体主义对个体的箝制,种种的危机都是萨满教「复兴」的原因。也因为这样的背景,新萨满教的时代特色主要就在于「强调」自然与个体的能力。过去,萨满「被视为是某个特定阶层的人、具有特定人格或是被公众所授定的人才能够扮演的角色。」现在,则视为所有的人都具有成为萨满的能力,体验到与万物一体和万物之神圣,感受到存在本身就是意义与价值,这种回归大地之母的怀抱、回归生命本身就如Gossett & Wallace所说:「无论情绪是欢愉或痛苦,整个身体/灵性/心都明白到,萨满经验实现了深层原初的出神需要,这种出神是人类存在的意义!  i* `: I# c& N1 [" n
编辑本段基本信仰& ?0 r& c" b& l! ~: A) \
灵魂观念' Q# b- p' f6 Z' P8 X
  认为世界上各种物类都有灵魂,自然界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祸福,都是各种精灵、鬼魂和神灵意志的表现。
# C' g, e# H! I3 t/ z+ t6 A  萨满教认为人有数个灵魂。赫哲人相信人有三个灵魂:% u8 K: C( a  h$ k6 x& N
发不了图,汗之
# H! D1 `  O  I. d' _! O萨满教法器
2 g: o' Q9 _, {9 v" m0 F①生命之魂(斡仁)。系生命之神赋予,它同人的生命共始终,人死则永远离开躯体而消失。! f2 X, ~/ w+ ]9 V0 a
  ②思想之魂(哈尼)。为人在清醒时的思想和梦中见闻,它是暂时远离身体和其他灵魂交遇。人死后它不消失,需请萨满将它送入阴间,以免在世上作祟,伤害人畜。
, y9 {2 J+ Q9 S0 V% ?  ③转生之魂(法加库)。系转生之神所赐,人死后按其生前品行,或转世为人,或投生动植物,妇女不育、流产,认为是她们没有转生之魂或该魂被摄所致。上述各魂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R/ B: t4 u& H9 b
  阿尔泰人和雅库特人称灵魂和生命为“腾”、“苏内”(或“苏尔”)和“库特”,认为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有腾,它一旦离开人体,人就死亡。苏内为人特有,它使人类有思想、意志和感情,睡眠中它能离开身体四处游荡。无生命物体内均有库特,能给它们感情和意志,羊栏马厩里有了库特,牧畜就兴旺,主人会富有,它若附在牧人的鞭棍上,病魔和恶狼就不敢加害畜群。他们还认为人的灵魂特别是亡灵,能同自然界各种灵魂或精灵交往沟通,甚至相互转移;亡灵喜附在活人身上或附在其他物件上,使其发生变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7: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9A兄补充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8: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感谢,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22: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这就是研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21: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专家,每两个人枪毙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22: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毒蝇伞

毒蝇伞
在西伯利亚西部,毒蝇伞的用途只有萨满教徒才可使用,并且这些教徒使用这种替代方法达到一个迷幻恍惚的境界(按照常规,西伯利亚萨满教徒是经由长时间的击鼓和舞蹈来达到)。在西伯利亚东部,毒蝇伞可以在萨满教徒和外行的信徒所使用。在西伯利亚东部,萨满教僧侣使用毒蝇伞,其他的人则喝下僧侣们的尿液。而这种尿液,仍然含有有效的致幻物质,并且实际上可能比毒蝇伞的菇体(只有少许的负面影响)更有效,例如流汗和痉挛,促使原先的食用者可能对于毒蝇伞其它的化合物,产生像是大脑装了筛选过滤器的效果。在科里亚克地区里面,一份报道认为,贫穷人会食用这种有能力买到毒蝇伞的富裕人家尿液。' F, Y& ~: g) f) ?6 t; Q4 f

$ {# k# X- I& ?2 W9 X  u( n  z7 b* ^* N. m3 v" N( u. b, q

% T2 N; U; t' F- Q  z4 f4 F/ u4 N" f0 p
本文由 http://www.qqywf.com 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qqywf.com/view/b_1102951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09: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 ,都很有研究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1 19: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萨满  从阿尔泰语系的北方诸民族词语语音中可以辨析:在满语  赫哲语   锡伯语   鄂伦春语    额温克语     ...
  P, E, U" S6 S1 h2 F+ x9 ~" t: `! ~aaaaaaaaa 发表于 2011-4-6 15:25
- `5 W' _2 ]; o5 B* G* ]( U4 \
' N5 Z( B. q  M$ X  r
为您补充我研习的 嘎啦喀 材料。
& V: A/ ~. h7 S$ ~2 }6 w6 d) @0 d
欢迎您讨论质疑和指教!8 C/ N# k9 v- f0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1 19: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09: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12: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胡 于 2011-8-1 12:28 编辑 ! i9 w# p1 l1 B4 b; M
为您补充我研习的 嘎啦喀 材料。% F$ T3 z. r/ y+ i; y

/ q. W( }' P! h; s. f; O欢迎您讨论质疑和指教!
( k1 @' [( _( `7 E. `1 H( _$ }/ i4 R东胡 发表于 2011-7-31 19:30
( t0 \3 f5 T( c& ^

+ G* Z% @7 y9 v+ r1 ~- @, b6 _嘎 啦 哈  东胡撰文 第二稿
9 M$ z6 D( Y; z) l  E- H& g/ a; V 照片 03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12: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利》1994年4期和1995年2期由杨敬民老师和王刚老师分别撰文介绍了马纹铜币。为了对马纹币做深入探讨和研究,笔者把几年来研习马纹币形状、称呼、源流和作用等有关的周边材料,介绍给爱好同道者,以便达成共识,携手解开马纹币之谜。《中国钱币》2002年第1期介绍了黑龙江省克东县发现“万贴货泉”一文,文章中介绍了嘎啦哈形状的辽代货币。万贴货泉与马纹币在型制上都类似于嘎啦哈,本文就嘎啦哈谈一下,文中有不确切的地方,恳请师长与同道给予指正。
( E- N8 w6 O8 _) \2 |0 E一、        形状、称呼和源流% }" v8 @0 |) M! N% ]& U, u
1、形状
0 E4 x/ p' F2 I! S! ?% d; ^嘎啦哈是后腿位于小腿骨和蹄骨之间一块骨头称距骨。一只羊有二块距骨,每块距骨的凸面朝前,内方;凹面朝后,外方。取羊的距骨与猪、牛、马的距骨做了一下比较;羊的规整,猪的稍长,牛的粗糙,马的长大。奇蹄和偶蹄动物都有。
/ U. S  L+ C9 e0 _2、 称呼
  b" e+ C6 H  }6 _羊距骨接近四方形,蒙古族人称嘎啦哈(读去声),蒙古族地区的汉人称嘎啦岔或嘎岔;北京地区人称拐或羊拐,天津地区人称子儿或子,山西、陕西人称平儿或平。各地区对羊距骨称呼略有不同。# D0 B4 F/ Z- m0 o* P3 F# x5 z: E
3、源流* y0 \- p' f: @' I4 E
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有汉朝时期的铜质嘎啦哈,与羊的骨质嘎啦哈型制一样。从冶铸分析,铜嘎啦哈是依据骨质嘎啦哈实物用二块石范铸造,两块石范分别刻有嘎啦哈模型,这是由铜嘎啦哈的铸造痕迹,即分型面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历博的展品没有介绍铜质嘎啦哈的用途,铜嘎啦哈上也没有人为的钻孔。如何来携带呢?
7 F4 x& U. a6 V# u考古材料介绍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塔布敖包石彻墓,出有一只骨质的羊嘎啦哈,是夏家店上层文化,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另外,羊嘎啦哈上是否有人为的钻孔,材料中没有介绍。4 |& e) M/ f. z  q

7 U* m' q" d3 k2 Y仅从春秋战国时期羊嘎啦哈到汉时期的铜嘎啦哈再到辽代的万贴货泉和马纹币来分析,两者型制基本相同,材质不同。
% x+ R5 b6 p$ m$ ^/ P二、嘎啦哈的四个用途0 b! |. q: D8 e8 n8 V& u
1、占卜工具% m3 Z! r* ?6 u# z# W8 U) _+ s
a.羊嘎啦哈的四个面,分别称做坑儿,包儿,针儿和鱼儿,有的地方把针儿的一面称做板儿,四个面的称呼略有不同。有材料介绍说这种叫法来自古代巫师。
+ X# O% S; f1 G' M. t  Q  b1997年秋季,随朋友去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白音它拉草原采风,见到当地一位老萨满(北方草原的一种原始宗教,该教的头称萨满,蒙古族人有信奉萨满教的,现在萨满教面临绝迹),手捧刚刚宰杀的羊嘎啦哈在做道场,头束彩带,身披响铃,前后胸挂铜镜,边跳边唱。据介绍这种“活取”的羊嘎啦哈在占卜时很灵验。现在草原牧区还有人用嘎啦哈进行占卜。笔者仅知道嘎啦哈能用做占卜工具,如何来使用,不精于此道,还望精于此道者指点迷津,以便从另一个侧面为解开万贴货泉与马纹币之迷增加新鲜材料。! P% i. N! S. E6 Q
b.在一枚铜嘎啦哈上发现有“米”字纹的符号,在嘎啦哈实物上称作“板”或“包”。有材料介绍这种“米”字纹符号也与古代占卜有关,以后又发现一枚辽代时期的符咒文腰牌,上面也有米字纹,由传承来看,这种有米字纹的铜嘎啦哈与古代占卜术确有渊源关系。
+ n7 R3 U* Q" _: tc.笔者依据米字纹嘎啦哈形状,又找了一枚型制近似的铜质嘎啦哈做了抛掷试验。结果是米字纹的一面和米字纹相背的一面出现的次数最多,其余二个面几乎不出现。这与羊嘎啦哈和铜质仿嘎啦哈四个面都能掷出来,在占卜的术语上是不同的;占卜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从型制和重量来看,这种米字纹嘎啦哈存在变型和减重,在断代上要晚于历博汉初期铜质嘎啦哈。那么马纹仿嘎啦哈也存在变形和减重,是不是西汉初期的东西,这是其一;其二马纹饰是北方草原马背民族的主要标志,是否也充当过占卜工具,或者用做与马有关的占卜活动,待考。现在又发现了辽代的万贴货泉,形状也似嘎啦哈。但是,属于单面型铸造。
/ X& P8 |+ q: C1 R0 A+ {2、礼器
- Q! |$ d% v3 i" h6 O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孤山子乡政府后院有一处人面像岩画。岩画是磨制的,形状似嘎啦哈。在该地区还发现有用嘎啦哈制做的人面像。北京红山文化研究所在因特网上发表了一枚刻有人面像的骨质嘎啦哈。经询问是红山文化晚期物,距今约四千余年。与岩画的人面像很相似。骨制嘎啦哈人面像是赤峰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东西。考古材料报道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距今约四千年。在嘎啦哈的上部钻有一孔,分析是做为悬挂用。以后又见到二枚嘎啦哈,一个是牛的,一个是羊的,年代是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距今约二千五百余年,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西,牛和羊的嘎啦哈上各有一孔,也是用于佩带,上面没有人面像。此后又发现有白玉材质的嘎啦哈,上面也有一孔,用于佩带。上面介绍了用于佩带的有人面像和几枚无人面像的嘎啦哈,归到礼器类当不致有误。这些骨质嘎拉哈是用于祭天礼地的牺牲,嘎啦哈是敬神后的圣物。  # R% @$ t/ D  Z) W
3、货币! W- g, Z, l# M) X; t: k/ g6 M6 n
从历博的展品和已经见到铜质、骨质和石质嘎啦哈分析,都充当过礼器和占卜工具。从目前见到的形状不等,重量不一的铜质嘎啦哈来看,以及杨、王二位老师就货币的看法来分析,有可能这种马纹嘎啦哈就是当时一种大面额货币或叫做铜铤。是否为汉武帝时期的白金三品马纹币,材料尚不充足,有待于新材料证实。* k$ c& \8 X; _% H/ g# a0 W9 D, _
内蒙古考古所李逸友先生在《中国钱币》1994年1期报道了1990年元上都遗址南砧子山34号墓内,出有一枚铜质嘎啦哈和一枚铜质天下太平钱。嘎拉哈是与货币有关系的。另,这种铜质嘎啦哈属于草原骑马民族器物,同时也把铜质嘎啦哈的下限年代延伸到元代。" J6 Q: T/ S$ x
2002年《中国钱币》报道了黑龙江省金光龙先生收藏的契丹文书写的“万贴货泉”铜质铤状货币,形状为嘎啦哈样式。由于“万贴货泉”的发现,为辽代货币型制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同时也为铜嘎啦哈是大面额货币增加了一个佐证。但是,这种大面额货币如何使用和流通,根据手头掌握资料分析,这种铜质嘎啦哈最重的近200克,最小的仅6克,是否用于称量货币,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8 {. {* b* w! b* j
4、玩具: C' f0 r7 q# Y3 g' m- I$ T
现在有许多孩子玩一种类似嘎啦哈的塑料玩具,积分制。玩法是用一个小球和几个嘎啦哈,边抛小球边翻动嘎啦哈的四个面,以积分高者为胜,也有用猪或羊的嘎啦哈作玩具的。有材料介绍,这种玩法源于元朝妇女和儿童。2 [! d& |. g5 s5 u5 G! y1 A6 Y
三、辨伪
2 n* `3 \. S+ l7 W+ K' ]9 a4 k2000年6月去北京报国寺参加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的第七次全国钱币活动日,发现有马纹饰的铜质嘎啦哈赝品面世。由于作伪者没有很好的研究过嘎啦哈的几个用处,只是从型制上来仿制,铜质和锈色还可以蒙骗收藏者。以下就见到的赝品嘎啦哈谈几点个人想法。供收藏家参考。6 u) r9 k8 S( Z# p7 J5 I7 @" O+ F
1、从重量上分析:赝品马纹饰嘎啦哈超重,这是与燕山南北已经发现的马纹饰嘎啦哈相比较以后,得出的结果。
) \- q: m6 v3 U2 }, f2、从形状分析:赝品马纹饰嘎啦哈上的马的形状来自大画家徐悲鸿大师手笔的翻版,不是马背民族大写意的马纹饰画法。
2 H- a, X/ v. D' {7 b5 b2 E3、从冶铸分析:赝品精正,真品粗犷。赝品是翻沙冶铸,而真品是石范冶铸。, f( c2 Y3 L2 C1 X/ Y, X
4、从型制分析:真品嘎啦哈的大小,形状各有不同,最基本的都保留有一个古代宗教内容的“坑儿”面,而赝品没有,这是作伪者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G0 H- S  j" Q+ W
5、从铜质和锈色分析:真品嘎啦哈的铜质有杂质,并且发红,赝品嘎啦哈的铜质发黄,杂质少,类似藏家称呼的精铜。真品嘎啦哈的锈色为贴骨锈,红斑绿锈给人一种美感,而赝品嘎啦哈的锈色发浮,是出于盐碱洼地的那种锈色。
/ X, s2 q7 I, U) ~$ j6、从产地分析:铜嘎啦哈多出于内蒙古大草原及相邻地区,是马背民族的产物。7 ?- \# ?; m  z0 j
以上从重量、形状、冶铸、型制、铜质和锈色等方面,提几点看法,供藏家参考。* |  h% r) Q0 S& Y( w4 S1 L* R
四:综述' Y9 k4 m5 D  Z8 i9 }' x
以上就嘎啦哈的源流,用途和辨伪叁个方面,说了个人的几点认识,对马纹饰嘎啦哈曾充当过货币或铜铤,笔者是持赞同态度的,相信随着考古材料的相继面世,肯定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的。
0 h, a1 W3 S3 b' d4 B, ~' b1 P结语:本文在研习期间曾受到赤峰市博物馆刘素侠老师,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韩仁信老师,赤峰市农牧学院几位师长,赤峰市地方志白金生同志,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老师和几位泉友的支持和帮助,一并表示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5-2 01:33 , Processed in 0.1841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