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白釉划花钵,出土后曾被作为狗食盆子苦捱了几年,终于偶遇“知遇之人”,在济宁博物馆里安了家。 - H) ?( r6 y; ]
( W2 C) K# H, X

/ r) S0 i7 R! z f p" Y5 A
2 }! s# J3 h& P宋代白釉划花钵
# [: S( A+ i* n6 b- m' b
4 H8 g Z3 E! I! }' ]4 Z# M1 }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出现了五大名窑。今天要讲述的是一个文物“幸运儿”,它产自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出土后曾被作为狗食盆子苦捱了几年,终于偶遇“知遇之人”,在济宁博物馆里安了家。它就是一一一宋代白釉划花钵。0 ]/ _( W. s! ?. T% o1 A
看上去像个柳编的小篓
; n$ M; i- D. Q3 D( n3 w% i9 ^ 第一眼看见宋代白釉划花钵,有点像个柳条编制的小篓。象牙白色的底子,横横竖竖的褐色条纹。这种样貌在宋代堪称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完美结合的产物。当时,工人先是制作好瓷胚,再画上柳条编织的图案。在瓷胚还没干透的时候,刻划上柳条花纹,最后入窑烧制,成为精致的容器。这个宋代白釉划花钵的“脚上”还划有一些弯曲的花纹,在横竖格纹中,更透出几分生动。
! {4 ` H3 A. n+ C, v/ f( f6 e! D 宋代的五大名窑分别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其中,定窑以生产白瓷为主,位于河北省曲阳县。定窑白瓷的釉色白中闪黄,相当于今天上的清漆,增加了器具的光泽,而且可以防止色料的一些有毒物质出来。在宋代,河北的瓷器能卖到济宁来,其品质应该经得起考验。. F0 p0 j( q6 N* s
曾是一只农家狗食盆子
% O+ V, ~" [; I% w* l2 I8 C 这件宋代白釉划花钵怎么来到济宁市博物馆的?还有着一段戏剧化的故事一一一犬口夺宝。济宁市文物局的原局长宫衍兴一谈起此事就乐得合不拢嘴。7 b7 ~; Y2 r* k
据介绍,从1979年到1982年,济宁文物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寻找散落民间的文物。1979年的麦收时节,宫衍兴像往常一样骑着大梁自行车,来到泗水县田间地头进行“拉网式搜寻”。天气非常炎热干燥,宫衍兴忙活了一天,随身携带的水壶也见底了,他口干舌燥。 k0 a9 a% s. K5 j8 d
正巧一个农家院落就在不远处,宫衍兴紧蹬几下自行车,打算找村民要点水喝。当时,一位村妇在家里,也很热情,可是拿起水壶,里面却没水了。“那位大嫂便问我喝井水吗?”宫衍兴说,以前井水很干净,人们经常直接就喝,更何况自己已经非常口渴,忙点头答应。, T+ s( |5 U* |1 d2 J
井在后院里,宫衍兴来到后院时,院中拴着的一只小狗,见到陌生人“汪汪”直叫。宫衍兴一边喝水,一边就注意着小狗。他忽然发现,小狗跟前的狗食盆子非同寻常。从事文物工作那么多年了,宫衍兴有着非常敏锐的判断力。他告诉记者,盆子的颜色、造型、刻花等让他一眼断定,那就是宋代的物品。# R* C. e- U+ P7 G3 i, G2 G
得知狗食盆子的来历后,宫衍兴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原来,那盆子是村妇家人在挖地时刨出来的。因为忌讳,没有拿到屋里,给小狗做“饭碗”已经好几年了。这小狗的“饭碗”便是如今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宋代白釉划花钵。宫衍兴将自己的身份表明给村妇,并告知要买回这件文物。村妇听得哈哈大笑,小狗吃食的物件,又脏又破,竟然还有人买?!她当即表示送给宫衍兴,坚持不收钱。理由很简单,死人用过的东西不吉利,用来卖钱会更不吉利。就这样,一次偶然找水喝,找到了宋代珍宝。
2 j5 v# f5 w. J/ D6 A 幸运成为国家二级文物+ @ {" l- |: o2 ~
宋代白釉划花钵刚收进文物局时,身份并不是十分“显赫”,直到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到来。因为宋代白釉划花钵在做小狗“饭碗”时,被狗爪子挖出了一条缝,宫衍兴并没有特别重视它。上世纪80年代,国家的文物专家到济宁鉴定文物,瞥过房间角落处的宋代白釉划花钵,直接定级“国家二级文物”。“它上面有点残破。”宫衍兴说,专家们笑了,“是啊,没残破那就是国家一级文物了!”大家这才明白宋代白釉划花钵的真正价值。
. E1 s0 G8 s: u 宋代时期,定窑生产了大量的白瓷,北方老百姓都在普遍使用,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理,本来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可是瓷器,这种物品容易破碎,特别不易保存,一个家庭能用几十年的碗恐怕也不多见。而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老百姓即便挖出没有损坏的古代瓷器,也往往因为忌讳,常常扔掉,甚至当场打碎。这也成就了流传至今瓷器的宝贵。尤其是这种具有代表性的白釉划花瓷器,犬口脱险,更是幸运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