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70|回复: 17

关于雷公石的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8 15: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民间通常将石斧,石锛称为雷楔,雷石,雷小斧。于是,有的巫师将其作为法器,有的群众将其作为神物来辟邪,甚至把它作为药物,磨水服之以治症疾,小儿惊风,妇女催生助产等。" [) _. o. v+ e2 e  u0 n0 K- ?
        随着金属工具登上历史舞台后,石器的实用性质渐渐消失,由于年代的阻隔,人们对它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慢慢的被披上了一神秘色彩。将它同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而加以神化,视之为顶礼膜拜的神器,(梦溪笔谈)载;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坠,多于震雷之下得之,而未尝得见。元丰中,予居随卅,夏月大雨,震一木折,其下乃得一楔,信如所传,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无孔。(文献通考。物异考)记述唐“上元二年,楚州献宝玉十三”其中有一件为雷公石斧,无孔。6 B$ H! W; |& P& Z& l9 \
      视石器为神物,起源必先早于唐宋,具体时代虽难确定。但雷之为神,可远溯到殷商。(山海经、海内东经)(淮南子、地形训)都有描述。2 ]( f" t0 N# c$ e. _
       以上是我转载(贵州省博物馆馆刊),一九八六年十月,第三期(论石器的用途)中间部分。作者是贵州博物馆的前辈。名叫宋先世。这种石斧我有一个,有明显的磨水痕迹。放在家好几年了。如果网友需要看相片,估计春节能行。
发表于 2011-7-28 16: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配个图 来看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03: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7-29 03:40 编辑
- r& Q$ [* ]" n, ^$ O3 {5 ~2 [6 B4 G% Z$ q4 I2 G
看标题还以为讲的是“玻璃陨石”-雷公墨,另名雷公石。一查才知"雷公石"另有一说,历史还挺久,说的是闽越一带新石器的一种。; \, {- x4 y6 k+ T/ f0 U
网上有一篇"雷公石"的报道:/ o, [4 i  K5 n7 p7 B+ Q  |. ?
原始人的新石器!晋江铁灶山发现"雷公石"- {# W9 ~& ~% O) ?5 j
专家介绍,其乃原始人使用的新石器石锛
$ ]/ Y' y2 T% ]  {4 f7 w9 J* j“真是难得,真是难得。”昨日,泉州市文物局组织对晋江紫帽山之铁灶山上施工场地进行文物勘查时,发现了一块闽越人古用石器———石锛。可把文物工作人员乐坏了。
& @6 [) J/ p/ X0 D; }, Z* B闽越人经过一段很长的原始社会生活,他们应用简单的新石器,伐木造舟,在海上过着航海生活,在泉州各地皆有发现他们遗留下来的史迹与物证。这次的新发现,又给泉州文物保护工作者们一次新的惊喜。5 n! Q; [9 m+ m* n; B$ T/ O4 i7 s
泉州博物馆陈健中副馆长说,在泉州,被俗称为“雷公石”的,就是这种石锛。在这里发现石锛,表明这里可能曾有原始人居住或活动。铁灶山———这是一座位于紫帽山南侧的小山,并不高,也许本来就是原始人择地而居、防御灾害的天然好地方。相关链接
4 q' ?  h/ {# ~: l+ g  ?/ t(1)“雷公石”的由来.原始人的工具石锛在雷雨之后,时常会被冲刷出现。古人不知这是什么玩意儿,认为这种石头是雷公用来打人用的,是雷霆中落下之物,俗称它为“雷公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还将雷公石列为药物之一。
' _; t$ L1 U' P) }(2)“雷公石”的故事.相传,400多年前泉州有一道士叫董伯华,捡到了一块雷公石(石锛)。董伯华喜欢去东街金池巷口一家豆腐店喝豆浆,有时喝完豆浆后就扬长而去,店主郭氏夫妇也不追讨。为了答谢郭氏夫妇的盛情,董伯华特地画了日、月、风、云、雷、雨等不同图像相赠。神像或执日、或执月、或煽风、或播雨,各具形态。最后,他又将雷公石也相赠了。9 w2 i! I' L4 W8 g# u, g$ b
后来,郭氏后人将这雷公石赠送给了厦门大学的博物馆。雷公图现珍藏在天后宫闽台史博物馆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03: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7-29 03:38 编辑 9 H! y0 @# }( E9 S+ m1 M# \

5 M6 J) q' N& b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  太平广记   】 卷第四百四  在“杂宝篇下”说到过“雷公石”:雷公石两枚,形状像斧,长四寸,宽一寸左右,没有孔,细腻光滑酷似青玉。。原文较长,恕不载。原文见: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2992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03: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纲目中,石部第十卷也提到过类似之物:
% d* L& D9 D/ e此物伺候震处,掘地三尺得之。其形非一,有似斧刀者,锉刀者,有 安二孔者。一云出雷州,并河东山泽间,因雷震后得者。多似斧色,青黑斑纹,至硬如玉。 或言是人间石造,纳与天曹,不知事实。 2 S. r, G1 |+ X% ]: ?
时珍曰∶按∶《雷书》云∶雷斧如斧,铜铁为之。雷 似 ,乃石也,紫黑色。雷锤重 数斤,雷钻长尺余,皆如钢铁,雷神以劈物击物者。雷环如玉环,乃雷神所 遗落者。雷珠 乃神龙所含遗下者,夜光满室。又《博物志》云∶人间往往见细石形如小斧,名霹雳斧,一 名霹雳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08: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3_59:}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08: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3_59:}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08: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3_59:}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0: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的角度没照好,但水磨的痕迹很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1: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1: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相的角度没选好,被水磨凹的地方不太明显。第二图被水磨的痕迹很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09: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7: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 _. a0 z; z* Q
磊磊 发表于 2011-7-30 09:03
2 a- a' y$ C+ c+ n3 U
) Q6 n9 y( |+ ^/ ^; g6 D6 i4 \' O) o
5 }8 P- h5 A8 [8 _* W
    呵呵,您客气了,这是应该做的。我已经快四年没回家了。前几天送孩子回去,时间匆忙,来不及翻箱倒柜。就把原来的老电脑硬盘下回昆明了。这几天清理了一下,有部分原来照的相片。就发上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1 08: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09: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5-1 21:29 , Processed in 0.0674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