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0|回复: 0

鉴赏紫砂壶的常用术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4 21: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紫砂茗壶经历几代艺人传习形成规范的制作法则,从形态结构上基本可分三大类。
  (1)光素器:即方壶、圆壶。
  (2)筋纹器:即以线纵向、横向、旋转分割的壶。
  (3)花塑器:即带有自然形装饰的壶,相互组合贯通,并作为壶的主体。从制作结构上亦可分:主体和附件。
  (1)主体:即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
  (2)附件:嘴(流)、把等。
  主体和附件包含着相互间的配置关系,比例关系,外轮廓转折关系,镶接手法的明暗缓冲过渡关系,实体与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舒适实用和艺术欣赏的关系。
  紫砂茗壶以完善的功能美,主体造型的视觉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关键在附件与主体的配置,壶口、壶盖的配置,壶嘴(流)的形制式样,底足结构的处理,壶钮(的子)的大小比例,壶把端握舒适程度等。因此,合理的结构,完善无缺的艺术效果,才能构成紫砂茗壶的特殊造型语言,使其百看不厌。
  壶钮:亦称“的子”,为揭取壶盖而设置。钮虽小,但有“画龙点睛”作用,变化丰富,是茗壶设计的关键部位。常见有球形钮、球钮、桥梁钮、瓜柄形钮、树桩形钮、动物肖形钮。
  (1)球形钮:圆壶中最常用的钮,呈珠形、扁笠、柱形,往往取壶身缩小或倒置造型,制作中采用“捻摘子”工序,搓、转、压挤而成,简洁快捷。
  (2)桥形钮:形似拱桥,有圆柱状、方条状、筋纹如意状等。作环形设单环、双环,亦称“串盖”。平缓的盖面,环孔硕大的为牛鼻盖。
  (3)瓜柄形钮:花塑器常用的钮式,如南瓜柄、西瓜柄、葫芦旁附枝叶,造形生泼。
  (4)动物肖形钮:源于印钮。有狮、虎、龙、鱼等,有写实、抽象变形、仿古手法并举,与主体统一协调即可。
  (5)树桩形钮:取植物或果瓜的形态捏塑而成,如梅桩、竹根、葡萄等。
  (6)花式钮及其他:随着新的陶艺形式发展,打破传统程式,以壶边大于口取代壶钮,有盖与钮融为一体的。
  二、壶嘴:紫砂茗壶的嘴,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它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胥出自然的称“暗接”。如汉扁壶把、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
  (1)壶嘴:称之谓“流”,为注茗而设置。出水通畅而不涎水,注水七寸而不泛花,直泻杯底无声响,这与壶嘴壁厚薄、光滑,壶体孔眼、壶嘴眼、壶盖孔眼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传统模式可以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
  一弯嘴:形似鸟啄,俗称“一啄嘴”,一般为暗接处理。
  二弯嘴:嘴根部较大,出水流畅,明接和暗接处理均可。
  三弯嘴:源于铜锡壶造型,早期壶式使用较多,明接处理较常见。
  直嘴:形制简洁,出水畅,明接和暗接处理都有。
  流形的鸭嘴:源于奶杯造型,一般用于茶器、咖啡具的造型上。
  上述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式仅指其基本形,依附于壶体又可在壶嘴上分割筋纹,亦可加饰花塑器方法与壶把相统一。
  (2)壶体孔眼:明代多为独孔,清代中后期为多孔,有三孔,七孔,九孔等。七十年代出口日本的紫砂壶一度用球形孔(侧面),其孔要求排列整齐,与嘴对正,并依据嘴形而设置。
  三、壶把(柄):为便于握持而设置。源于瓷执壶条形壶把的称“柄”。壶把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称、均势。具体可分端把、横把、提梁三类。
  (1)端把:亦称“圈把”,其使用方便,变化丰富。把、口、嘴三点呈水平、对称。垂直形式安置,具端庄、安定的效果。
  (2)横把:源于砂锅之柄,以圆筒形壶居多。
  (3)提梁:从铜器及其他器形吸取而来的壶式,除提梁的大小与壶体协调外,其高度以手提时不碰到壶盖的钮为宜,有硬提梁、软提梁两种,光素器、花塑器都有,变化丰富。
  四、壶盖:紫砂壶以其里外都不施釉的特点,盖与壶体能一起烧制,以达到成品壶盖直紧、通转、防尘、保温的要求和作用。主要形式有压盖、嵌盖、截盖三种。
  (1)压盖:亦称“完盖”。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的样式,其边缘有方线和圆线两种,均与壶口相呼应。与口置平的泥片称“座片”,弯起泥片为“虚片”,壶口泥片称“坨子”,壶墙的泥圈为“子口”,几个部位及转折过渡用脂泥镶接,润合贴切、浑若天成。壶盖稍大于壶口之外径的俗称“天压地”,以适应功能和视觉的要求。
  (2)嵌盖:嵌盖是壶盖嵌于壶口内的样式,并与壶身融于一体。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能达到“准缝如纸、发之隙”者属上品。平嵌盖口与壶口呈同一平面,制作时在同一泥片中切出,故收缩一致,仅有“纸、发之隙”,有圆形、方形、异形、树桩形等。虚嵌盖与壶口呈弧形或其他形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6-17 02:05 , Processed in 0.0462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