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10-8 23:00 编辑 5 b' Z7 x! A& O* U- c/ F
$ K* c! O$ U6 z3 Y
宋代各种产品题铭上“真”字经常使用,作为一个大宗产品,青铜镜也有真假之辨,镜铭上常常可以见到这个字,著名的湖州石家就常用“真”“真正”字样。例如“湖州真正石家无比炼铜照子”、“湖州祖业真石家炼铜照子 ”、“湖州真石家青铜照子”、“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真石家二叔店照子”、“湖州真正石家念二叔照子”、“真湖州石四郎造铜镜”、“湖州石五郎真炼铜照子”、“湖州仪凤桥石家一色青铜镜”、“湖州真石三十郎家无比炼铜每两一百文”等,石家之外其他有实力的镜家也有称“真”“真正”,如“湖州真正方家炼铜无比照子”、“苏州乌鹊桥南缪家真青铜镜”等。在出土漆器的墓葬中,同时出土此类铭文的铜镜。杭州北大桥出土漆器的宋墓,也出土了铜镜,阳文铭 “胡州真石念叔无比炼铜照子”16。杭州老和山南宋初203号墓,出土漆器,同墓出土铜镜铭“湖州石十五郎真炼铜照子”17。& _5 x% b) \6 i7 C% {: Y2 f
宋代镜铭不用押字,是习惯问题。相反押字的也不只限于漆器,还有陶瓷器。成都市琉璃厂窑是北宋时间的民窑,在碗的圈足内多有窑工印记,它是窑工用特制的阴模压印而成。蒲存忠先生多次前往宋窑遗址,共收集残碗底 5000余件,印模130枚,印记题材很多,有坊主姓名文字外,还有常见的牡丹、芙蓉、梅花、兰花等花草,以及与小动物蝴蝶、鱼等,此外还有一些点线结合的几何图案等。值得注意的是有数量庞大的押字,文字中有反书及异书。值得注意的是数量庞大的异形押字中,某些形体很明显与漆工的押字相似,也在是在姓氏之下。无论从部位和字形来看,它也是一个“真”的押字(图1-11)18。湖南洪江市黔城村北宋窑址,遗址内器皿盖内壁有“?”。当然这是明显的“真”的押字 19。山东成武县宝峰乡发现窖藏金代五彩瓷人,全身施白釉,再绘红、黄、绿、黑等色,属于宋加彩作品。同地出土的白瓷碗碗底无釉处墨书一圈:“泰和三年十二月十日买二只”。中间书“马”字,字下有押书, 也是“真”押字(图2)20。, J0 e7 T/ N4 F* [* w3 J
' A" L' H1 T" B' c6 K j. w7 T1 |& Q2 s花押是一种文字变体,变体的目的是隐蔽原来的字,已经有人指出“这显然无装饰性而带有一定商标意义的隐匿性。”隐匿了文字的意义,设置一道障碍,保持了秘密。当然奇特的字形,不仅仅为了隐蔽,如果大家用同一个字,几乎岂不到隐蔽的作用,仅仅起到一个标志作用。我认为押字无论形体原理和内在意义,都与道教的符字存在密切关系。唐宋时代道教大兴,道教秘文和符书盛行,近年来成都近郊宋墓不断出土真文镇墓石,如北宋张确墓、石羊乡北宋墓、北郊甘油村宋墓、东北龙潭乡宋京墓以及外东跳蹬河南宋墓。其中云篆为主体的真文高度程式化,表明道教的变体秘文达到完善和成熟的阶段。道教的隐秘文字除了真文外还有符书等等,构造不同,原理相同,都是破坏形体,只保持大致轮廓。这个原则给押书开辟了很大的空间,提供了押字的理论依据。“今浯溪石上有人押字,题云‘押字起于心,心之所记,人不能知’。21”只要自己明白,押字可以变化无穷,破坏汉字形体,自由创造。道教同时赋予押字神秘力量。宋佚名《异闻总录》:“马少保公亮,少时临窗下阅书,忽有大手如扇自窗棂穿入,次夜又至,公以笔濡雄黄水大书画押。窗外大呼速为我涤去,不然祸及于汝,公不听而寐。有顷怒甚,求为涤去愈急,公不之顾,将晓,哀鸣而手不能缩,且曰:公将大贵,姑以试公,何忍致我极地耶?公独不见温峤燃犀事乎?公大悟,以水涤去花押,手方缩去,视之亦无所见。”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反映当时人把押字和符书当作一回事。特别是这个“真”字具有非凡的意义。佛教的真言、道教的真字,都是“真”字当头,都是具有强大的法力的的符号,所以漆器的“真 ”不只是“真实”“真正”的含义,还有借助花押使用道教法力,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0 q* ]% z2 u) S; Z9 d7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