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0-10 22: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10-11 00:10 编辑 1 @- n$ _/ W. v+ s* ^; D3 N
, X: @# F" s1 }$ K9 |- f
仔细看了金版的话,觉得和笔者说的并无二致,书画的鉴定要综合来看,但材料之中,有主有辅。书画的本身是主要的。鉴定书画还是要多看多比较原作。笔者是外行,还是听听方家来定夺吧!又附:李叔同圆寂于1941年秋。) z. W) R' m9 ^3 M) H. n6 J" _* A4 w
4 } c. l7 v) B: N
笔者摘录书画收藏家的话:4 u0 C7 z2 @. K. n! x
“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只是相对于主要依据而言,它包括题款、题跋、印章、纸绢、装裱、著录等。称它们为辅助依据是指即使这些内容全是真的,也只能作为辅助材料,因只有当一件书画作品的本身是真的,这些材料才有价值。如果主体立不起来,辅助材料再正确也绝不能将这件作品定为真的。”
9 C8 a, Z& q# i6 g. [* O“有关书画鉴别的原理和方法:对作品辨真伪,明是非 必须先从书画本身“开刀”。那些辅助依据如印章、印泥、纸绢、题跋、以藏印著录、装潢等,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当作可靠依据,因为印章可以代代下传、被人窃用,像沈石田的题款印章,可以直接在假画上写他的名字、用他的印;齐白石也有过儿子的画来题上他的款,代笔人的画也多是真款,种种情况,不再一一列举。看纸绢更不能确信它也可以代代下传。对著录收藏印、题跋也要细心,不可轻信,如明代赫赫有名的鉴赏收藏家项子京,有人对他的鉴定准确性,评为三比七,即在十幅画中,只有七幅画信得过。当然,我们不必去详细考察古代鉴赏家的准确率,只要在自己的判断确认以后,著录作为参考即可。首先书画的本身是笔墨,笔法和墨法是我们视觉直观的第一印象。中国书画用笔有轻重、徐疾、正侧、曲折、顿挫、虚实,千姿百态的现象,墨随笔运,相互依从,不可分割。”
4 [" E a$ D2 R, C( z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