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繁华街市 埋藏古代墓葬群, z3 G6 h4 s4 t- V0 j, ]& |
| 出土的釉陶壶、陶钫、陶瓮等陪葬品。 | 中评社广州讯/今日的繁华市中心,原是古代广州城的墓葬区!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淘金坑一建筑工地内发掘一古墓群。此次发掘清理出的10座西汉至明清时期墓葬及其出土的陪葬品为研究广州地区古代墓葬风俗演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
, h8 |5 s" ?& R8 }6 o, S- o4 V! V/ U/ V. l0 B# e
此次发现的墓葬群位于淘金坑淘金西街一号东侧一建筑工地。在现场看到,发掘的其他9座古墓遗址已经彻底清理完毕,仅剩下一座唐代古墓遗址。据专家介绍,此次发掘的古墓中有5座均是西汉时期的土圹竖穴墓。其中一座西汉中期带墓道的竖穴木椁墓也是此次发掘中最大的一座古墓。从该墓出土了多件形体较大的釉陶壶、陶钫、陶瓮等陪葬品。 8 y4 q- x' |& R- W4 `! k- j( q
0 i/ U. d3 W! G* W1 i" x
南朝晚期墓出土罕见青釉盘
[ P6 z+ A# N4 N3 s- I6 p' T9 ~0 S
而此次发掘的一座南朝晚期的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墓壁用砖单隅结砌,所用的砖均为红皮砖,而砖内则呈黑灰色。而从一座南朝晚期的长方形券顶砖室墓中出土的青釉陶盘则在此前的广州考古发掘中非常罕见。这件青釉陶盘为方唇、浅底近平,下附喇叭状圈足,造型非常特别。
% C6 U+ g/ h" R* _4 c+ o3 s a/ O3 g; B$ _& q. q G6 V
据专家介绍,红皮砖筑墓是从南朝晚期开始的,一直到晚唐才发生变化,该墓的发掘从墓壁的结砌用砖到墓葬结构,从陶器的釉色到器形的变化,都为研究广州地区六朝墓葬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 G; i9 R: M/ z; @5 L9 r, h
) Z6 n0 Z, p7 A8 k$ Y
而此次发掘的另外一座唐代土坑墓则为研究广州地区的古代墓葬风俗演变提供了又一例证。据专家介绍,一般认为,从六朝至唐初,砖室墓盛行,土坑墓基本绝迹,至唐代晚期,随着薄葬之风盛行,土坑墓又再出现,该座唐代土坑墓的发掘恰好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与此同时,考古队员还在该墓葬遗址中出土滑石猪、滑石握手及“开元通宝”铜钱两枚。滑石猪长4.3厘米,为浅雕刻,刀法简练,虽然寥寥数笔,但其形象却跃然而出,栩栩如生。 * d4 @- o4 F* } Z" w1 ?
?1 M% V% U) o- _* R: u+ t( _ 而在此次清理的明清时期的3座墓葬中,考古队员在对其中一座清代长方形竖穴积炭墓发掘时发现,在墓坑底部四角各有一个用砖结砌的砖函。砖函用四块砖卧砌而成,在砖函内放置有釉陶小罐和陶羊,小罐内灰化的稻子仍能粒粒可见。据专家介绍,就广州地区而言,积炭墓从南越国时期到唐代都有发现,而此次发掘的清代积炭墓则从侧面反映了广州地区墓葬用炭较早并且延续时间较长。
% \5 g6 x& M. c5 B; _! f7 x% K% `
) x5 S, Y- \. r0 a# h' | 是南越国至明清的墓葬区
( M3 F6 ]/ W" O: k- c: P. t
/ V7 v* s- ?5 f9 d, W 据专家介绍,古代广州城在宋以前没有出越华路,到清代才发展到小北路,所以淘金坑一代从南越国时期起直到明清时期都是墓葬区,古墓葬密集。而古代广州城的墓葬区则包括了南到淘金坑一带,西到麓湖路,北到横枝岗,东到黄花岗、动物园、太和岗甚至到沙河顶一带。从1953年开始发掘以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一地区所发掘出的古墓葬已达两三千座。其中最早的是在区庄发现的秦代墓葬。而发掘的古墓葬当中,尤以西汉时期墓葬最多。
4 p, v, m4 I! X7 x# W1 J | / w; b7 H+ w( r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