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20多年来,高古陶瓷在艺术市场上的显身与流通,一直是让文物管理部门颇为头痛的事。按照现行的文物法,这类陶瓷大多数是出土品,是禁止流通的。但事实上几乎每个城市的文物市场上,都可以看到它们沾满泥土的身影。管理人员如果前去干涉,店主就会振振有辞地说这是高仿品,属于工艺品的范围,或者说自己看不懂,真伪不保,一切由买主自行决定。而市场管理部门出于“繁荣繁华”的考虑,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上海,20年前在会稽路和福佑路古玩市场就可以看到高古陶瓷,市场管理部门接到举报后也冲击过几回,但店主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货源实在太充足了,而且价钱真是便宜。当时一件晋代的青瓷盘口壶只卖到四五百元,汉代的绿釉、青釉盘口壶也是这个价。有收藏家做过这样的数学题:如果你在两千年前往银行里存一元钱,到今天的利息也远远不止四五百元。 0 k, V" `" e) Y% ~所谓的高古陶瓷,据收藏圈内的约定俗成,指称范围囊括宋元以前的陶瓷,从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彩陶、春秋战国的印纹硬陶至两汉的灰陶、彩绘陶、青釉瓷、褐釉瓷,晋代的青釉瓷,隋唐的长沙窑、鲁山窑、邢窑、越窑等,宋代的五大名窑以及比较常见的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窑口众多,遗存也极为丰富。7 u. C! R4 b/ V6 t. U6 |+ b
) s' u$ z. U' u, D4 ~ A& j
+ `7 d- u8 F9 K8 {. l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在股市、楼市的财富效应激励下,民间收藏的势头不可阻挡,高古陶瓷受追捧的程度一年高过一年。实事求是地说,高古陶瓷被民间收藏,总比流向海外要好,更比砸碎了要好。据上海文物商店一位老“法师”回忆,十年动乱刚刚结束时,就有农民背着麻袋向文物商店出售高古陶瓷,其中有传世的,也有疑似出土的,但文物商店以判断不明而坚决拒之门外,最后农民只得在店门口砸得粉碎,以示“想不通”。 1 a; C: C0 g) F9 a* S' a , q" {0 c0 R2 d5 Y; o
价格上涨的理由: `3 i9 P5 V5 [5 a1 O
高古陶瓷之所以持续上涨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四点是肯定的。' L3 w9 `* U# L: H5 l
& h7 H( V A }% O 其一,在目前国内文物市场日趋繁荣,收藏队伍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收藏爱好者收藏一两件年代久远的文物早已不是稀罕事了。前不久北京某媒体作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有15%的收藏者都承认家里有高古陶瓷。而彩陶、汉罐之类的品种放在文化人的书房里可以增加文化气息,而一般收藏家则认为它们可以避邪。 # S1 t# H# Q' O5 X- w 7 d: Q2 |8 _: `1 c& z 其二,明清瓷器的价格被逐年炒高,遑论官窑,即使是民窑精品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少见,收藏爱好者就将收藏目标对准了流通还不那么容易、价格不算太高的高古陶瓷。# C6 x0 p8 L+ O, U! u
其三,大规模的基建已经结束,在野外出土的高古陶瓷肯定会越来越少。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就开始大量收进高古陶瓷。他们相信,一旦国家有条件地放开高年份文物的境内交易,那么高古陶瓷肯定还会上涨。事实上,有些小型的拍卖公司已经开始拍卖这类高古陶瓷了,一方面是他们有相关的资质,另一方面则有人脉关系,在突破这层坚冰方面,小公司反倒不那么引人注目,便于操作。. P) v5 x/ o; K3 ~- w
业内专家也表示,高古陶瓷这几年的发展还是理性的,符合国际文物市场发展规律,只不过由于政策和鉴定方面的种种原因,还未能达到预定的高度。但高古陶瓷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升温及民间资本的大举进入,肯定会迎来一把大行情。这种态势也为现行文物法规的突破营造了一个庞大的背景。 % e% S6 \% J( }- y" N 8 r f2 D* A1 y, m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