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傎窑青白釉双耳三足香炉元 重庆市博物馆藏
一九五二年西南军委管理科移交,高一二厘米、口径九.三厘米,宽沿,敞口,内敛为短颈,宽带形耳,耳下附贴图形环,鼓腹,平底,兽面足,胎厚洁白坚硬,通身施青白釉,器内施半釉,底心点釉,釉色明澈丽洁,如玉,施釉略显厚,整个器型显厚重、饱满,治体无半透明特征。此器具有元代瓷器的特点。瓷炉始于东吴,宋以前均见无足香薰和托炉,宋代开始流行三足炉。
* l) \0 S1 ?- f a6 S; P& ^1 d9 m9 e+ ^$ J0 A3 P: o

景德镇窑青白釉乳钉纹三足洗 元 首都博物馆藏
一九七四年北京安定门煤厂元代遗址出土,高一二厘米、口径二三厘米, 敞口微内敛,洗身上下各饰一周凸起的乳钉纹,中部为划花串枝莲花,底三足呈如意云纹状。底内外无釉,器表釉色莹润,胎体厚重。此类造型的器物在元代较为少见。该器出土于元代遗址中,因此其年代下限可以肯定为元。
! Z' M, F4 a p1 A: o6 l7 b8 E* L
) u: f" m- F; v" Z6 o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牡丹纹双耳瓶元 江西省博物馆藏
一九三一年江西省贵溪县出土,高三三.五厘米、口径八.五厘米,瓶盘口长颈,瘦长腹,高圈足。颈部贴塑花形扁平双耳挂环,长颈的下下部各饰两道弦纹,中区环刻蕉叶四片。腹部主题纹样刻牡丹两朵。近底部环刻双体仰莲五瓣。圈足外壁加饰凸弦纹三道,呈隐约台阶状。全器通体施青白釉,均匀润泽。瓶体高硕,胎细纹美,为元代景德镇窑精工之佳作。
" m' ~- E8 ]; v# _7 g1 J
7 k( y' c! }$ G2 W8 s

景德镇窑青白釉龙纹三足瓶 元 重庆市博物馆藏
一九五四年四川省广汉西外乡三村官洞子头龛内出土,高一四厘米、口径二.五厘米,直口,长颈,鼓圆腹,内收为小凹底,腹侧附三足,外撇足端内卷,颈部堆塑缠绕状螭龙纹,龙身较细,嘴部上翘,龙首两角,细目圆睁,有爪无趾,[S]尾渐细,器身满施青白釉,釉色晶莹。元代青白瓷上采用堆贴方法制作立体形象的龙纹的器物甚少。
! ? Y- d: f0 {) S8 j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龙纹双耳瓶 元 故宫博物院藏
高二二厘米、口径七厘米、足径七.八厘米,瓶撇口出沿,粗颈垂腹,圈足外撇。肩、颈处安双耳。通体施青釉,釉色呈半透明状,釉面有细小开片纹。腹部于釉下模印龙纹并有朵云环绕,腹下一周仰覆三角形变体蕉叶装饰。龙在青白釉瓷装饰纹样中不多见,这件印花龙纹瓶造型古朴,模印龙纹清晰深刻向外凸起,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
; a6 S) N* N# w) E; b9 ~
2 M. @2 s8 u) K+ A. C$ h) ?+ B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云纹花瓶 元 重庆市博物馆藏
一九五二年四川省广汉西外乡大德十年砖室墓出土,高二四.四厘米、口径九.三厘米, 敞口,水波状唇,颈饰四片蕉叶纹,颈、肩各两圈凹弦纹,丰肩,然后腹急收平底,下为撇形圈足。器身布满繁密的均匀的云朵纹,腹下一圈凹弦纹。整个器身的纹饰简练,繁而不乱,生动,釉色润泽,如冰似玉。造型、釉色、纹饰都具有元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的特点,元代器物不太盛行花纹装饰,所以一些器物都光素无花纹,有的只是一些很简单的莲瓣纹、卷草纹,其花纹构图比较简洁,像这样刻划精致、纹饰繁密的器物在元代是少见的。它可作元代青白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 _0 n+ l$ _# H: b2 m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