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48|回复: 2

遗迹化石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2 02: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来源:百科江西
3 f3 Q2 n0 ^3 \# _1 E$ [% u0 J5 ], Y/ O2 F; G2 S3 H
遗迹化石的研究可以为古生物学、地层学、古生态和沉积环境提供许多有用的资料:
) w: J  ~2 `3 |) F" T  对古生物学的意义
/ S; \0 O6 b  B8 w+ q$ O$ }  遗迹化石可以补充古生物实体化石在地层分布和保存上的不足。现代生物群落中,只有那些具有硬体的生物才能保存成实体化石,软躯生物很难保存成实体化石,但软躯生物却可以形成遗迹化石,补充化石群落的多样性。广西早泥盆世莲花山组只发现过鱼类骨片及介形虫、少数软体动物和舌形贝,但已发现有许多遗迹化石,如以浅海三叶虫潜穴为主的Cruziana及Chondrites等遗迹。许多地层中的遗迹化石研究特别是前寒纪遗迹化石的研究,将会对后生动物的进化和起源提供丰富的资料。; a8 q  W: r: m* n
  在地层学的应用
  H6 H9 R% H! `! W! \/ ]  尽管大多数遗迹化石的地史分布较长,不利于划分对比地层,但经过详细研究的三叶虫潜穴Cruziana和Rusophycus在古生代(寒武纪至泥盆纪)却能用来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依据。在中国云南、四川广泛分布的Cruzianarugusa遗迹群落不仅可以对比云南早奥陶世红石崖组和四川的大乘寺组,而且可以同西欧及世界各地早奥陶世阿仑尼格阶对比。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含遗迹的层位往往可以考虑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
$ x+ l3 h8 X6 K& b/ d  在古生态学和古环境分析中的作用( r3 y+ p, C' t2 b& I5 t# R
  由于遗迹化石几乎完全是原地埋藏,所以在决定沉积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遗迹化石的出现表明海底当时气体环境良好,因此才有生物存在。研究古环境应当注意遗迹化石群落组合的变化。遗迹化石种类稀少而个体数目很多表明是极端的环境,例如微咸水或超咸水环境。正常浅海环境以多种遗迹类型为特征,数量众多的停栖迹和居住迹以及比较少数觅食迹。大量的牧食迹和觅食迹,少数停栖迹或居住迹,表明是较深水(例如浊积岩及复理石)或静水环境。
3 t& S1 y; k+ `' A5 Z8 R  应用遗迹化石组合确定古环境最典型和广泛流行的是赛拉赫1967年提出的遗迹化石深度分带。他区分出6个按深度划分的遗迹相:①Scoyennia遗迹相,近岸红层或非海相主要是两栖性的甲壳类,叶足类和肢口纲遗迹及昆虫幼虫潜穴。②Skolithos遗迹相,滨海上部潮间砂体环境,以分异度很低的垂直潜穴,泥质沉积中往往以“U”形潜穴为主,坚硬的岩岸以大量钻孔为特征。③Glossifungites遗迹相,滨海侵蚀面以近岸滤食性动物潜穴为特征。④Cru-ziana遗迹相,产于大陆架正常浅海环境,以各种无脊椎动物停息迹、爬行迹和觅食迹混合。⑤Zoophycos遗迹相,产生于大陆斜坡附近波浪基准面以下浊流沉积以上,以系统觅食迹为主。⑥Nereites遗迹相,产于较深海浊流沉积和深海扇出现各种复杂的系统觅食迹。以雕画迹(Graphoglyptida)占主要位置。
$ D/ C  W5 Q* n1 g: ~% f7 ?  除去以上遗迹相模式以外,近年来有人主张再建立Trypanites遗迹相和Teredolites遗迹相。前者为滨海岩岸或硬底钻孔遗迹相,后者指木质基底上的钻孔遗迹相。
  k/ r3 j. d% X, ~! j  专门研究遗迹化石的古遗迹学与研究现代生物遗迹的新遗迹学(Neoichnology)都是遗迹学的组成部分。遗迹学专门研究各种生物成因的构造,如生物扰动、生物侵蚀和生物活动形成的成层构造等,以至各种生物活动的产物如粪粒、卵、胃石等。
43.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7-24 21: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学习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E098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0-1 09: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6-3 20:23 , Processed in 0.0612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