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41|回复: 27

山东莒南左山岭恐龙足迹化石考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4 10: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字:唐永刚  摄影:唐永刚
$ X( [8 Q/ a) E3 W& g( ]在山东省的东部有一条长约600公里、宽约50公里的中生代白垩纪地层,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这条狭长地带的莱阳市发掘出中国第一具建国以来最早、最完整的鸭嘴龙化石骨架—棘鼻青岛龙,在诸城市发掘出多具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骨架—巨型山东龙,以及鹦鹉嘴龙、原角龙、金岗谭氏龙、中国谭氏龙、霸王龙等恐龙骨骼化石、牙齿化石及恐龙蛋化石。
8 q6 |* f% Z. Q% g% Z2003年9月各新闻媒体报道,在山东省莒南县岭泉镇左山岭上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脚印。恐龙专家赵喜进教授到莒南进行了实地考察,最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认定,在左山岭南北长500米、东西宽约100米的地震断裂带上发现的近千枚脚印为恐龙脚印,已发现的恐龙脚印种类有蜥脚类、兽脚类、鸭嘴类、鸟脚类、禽龙类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其规模在山东省境内是最大的,在国内外也十分罕见。这些化石产于距今八九千万年前的早白垩纪大盛群田家楼组。2004年又有重大发现,在山东省莒南县后左山早白垩纪大盛群田家楼组发现保存在泥质粉砂岩层面上的5个连续的足迹是一新类型鸟类足迹化石, 命名为山东鸟足迹。该足迹是中国最早的鸟类足迹之一, 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唯一的新遗迹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左山岭在足迹化石前留影
DSC03237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的9月10日教师节,同样喜爱化石的郭老师邀我野外考察,早已对莒南恐龙足迹化石向往已久的我提议到莒南左山岭对恐龙足迹化石进行实地考察。左山岭坐落在县城西面10公里的岭泉镇境内,自西向东有三座山岭,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在西面较低的山岭上,这个山岭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金牛墩。金牛墩一直以盛产色彩绚烂的紫砂岩闻名,金牛墩下的小山村叫左山村,村中的百姓盖房都在金牛墩取石,久而久之在岭上挖出了两道长几百米的石塘。取石的过程中,他们在倾斜的岩石上发现了神秘的脚印,直到这些脚印被专家认定为恐龙足迹化石,乡亲们怎么也想不到,远古时代的恐龙竟离他们这么近。
: O' ]  G7 H! W1 P/ y: S一条笔直的公路从左山村穿过,在路边的一个标志牌上写着山东莒南恐龙遗迹地质公园。沿着标志牌向东200米,我们来到岭上,出露化石集中的山岭已被仿古式的围墙围住。我们找到了看守公园的老徐,老徐很热情的带领我们到园内参观。初秋的岭上密密麻麻的覆盖着一米多高的蒿子,整个公园看上去郁郁葱葱。我们在老徐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离大门不远的一个石塘边,石塘东面的一块紫砂岩出露两个层面,下层岩石的中间有一个长 25 厘米,宽 20厘米 ,深 2 厘米的三趾形足印,这应该是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印痕保存十分清晰,甚至连恐龙脚上皮肤的纹理都看得清清楚楚,旁边还有几个浅浅的圆形的鸟脚类化石呈连续分布。上层岩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就象一片水波纹,整块岩石上布满了小小的圆点,原来这些就是雨迹。在老徐的指引下,我们又在岩层左方发现几个连续的较小的足迹,这应该是山东鸟足迹了。面对这块不足5平方米的岩石,上面竟保留了这么多恐龙时代的遗迹,另我不得不敬畏自然的神奇。足迹化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主要是湖边或江河沿岸,随着水位的下降,湖边的地面显露出来,这种不干不湿的状态是最好的,足迹形成后不能出现突然的环境变化,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中,足迹才能保持坚硬的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层在足迹上继续堆积, 通过沉积物的重量及热等压力作用,逐渐硬化为岩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塘东面的一块紫砂岩出露两个层面,下层岩石的中间有一个长 25 厘米,宽 20厘米 ,深 2 厘米的三趾形足印,这应该是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印痕保存十分清晰,甚至连恐龙脚上皮肤的纹理都看得清清楚楚。
DSC03158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秋的岭上密密麻麻的覆盖着一米多高的蒿子,整个公园看上去郁郁葱葱。
DSC03246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顺着石塘边的小路我们向南,边走边观察岩石的构造,所有的岩层均呈60度左右的斜理结构,沉积的层理结构清晰,在岩层的表面保存了大量的波痕、雨痕、泥裂、甚至冰晶痕等地质现象,以及大量的恐龙足迹化石、虫迹化石,由于紫砂岩上有一层厚几厘米的泥岩层,化石保存状态良好。出露较早的岩层表面有风化和脱落现象,出露较晚的岩层及化石保存清晰,大的岩层整个层面有几十平方米,形成高大的泥裂石墙,另人叹为观止。据老张介绍:这些石塘大多是在50年代以来取石盖房形成的,由于岩层暴露时间不算太长,大多数足迹及地质现象保存完好。在很早以前村里人就注意到在岩层上有神秘脚印,只是不知为何物。村里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多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肥沃的原野,人们由于无力耕种,生活贫困,玉皇大帝知道后,就派了一群金牛帮助人们耕作。秋天丰收之后,金牛便恋恋不舍的回到了天庭,临走时在村西的左山岭留下了无数的脚印。当地老百姓就将这道岭称作「金牛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泥裂现象
DSC03181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这条长几百米的石塘南部,发现了一片几十枚与众不同的兽脚类足迹化石。脚印呈凸起状,灰白色,仔细观察是由于上层岩石剥离不完整造成的,足迹大小、方向各不相同,应该是恐龙群体活动痕迹,足印与相连的泥裂纹理构成了一幅生动优美的画面,整个园区只有这片足迹呈现此种状态。在这片岩石的北面我们又发现了几个连续的很小的足迹,小巧而精致,轻盈生动。还有一片恐龙活动的印痕,或许这只恐龙八千多万年以前在这儿小憩、嬉戏。
& V% d' l0 y8 A4 P在老徐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东面的石塘,路不长但密密麻麻、高及胸前的蒿子和土名叫拉拉秧子的植物另我们狼狈不堪,脚上、腿上被拉了许多小伤口,衣服上则刺满了叫做鬼叉子的东西。石塘的底部都盛满了水,我们沿着小路边走边寻找恐龙足迹化石。有圆形的,应该是鸟脚类植食性恐龙足迹,有三趾形的,应该是兽脚类肉食性恐龙足迹,这两种恐龙足迹或大或小,以兽脚类恐龙足迹居多,保存优良。出露最大的一个鸟脚类椭圆形足迹大100cm×70cm,一般在30-40cm。最大的兽脚类足迹为三趾型,长49cm、宽35cm,是大型肉食恐龙类的足迹;最小的一个长8.5cm,宽4.5cm,可能是虚骨龙类的足迹。另外还发现了少量可能是驰龙的足迹。这些脚印或深、或浅、或连续、或独立,足有上千个之多。当然在未出露的岩层里还有大量的足迹化石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岩层上分布着大小方向各不同的脚印
DSC03204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来到一块不足2平米的岩石面前,在这片岩石上分布着几十个大小不一、密密麻麻,重重叠叠的三趾形足迹,且色彩绚丽,呈现橙黄色。在这块岩石的旁边大家坐下来聊着恐龙的话题。闭上眼睛坐在这片恐龙曾生活的土地上,我仿佛回到了中生代。八九千万年以前的白垩纪时期,沿郯庐大断裂形成了一个浩淼的水乡,这里是一个大的湖泊,周围草木郁郁葱葱,成群的恐龙在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鸭嘴龙在湖中腻食,体态高大的鸟脚类恐龙在森林漫步,兽脚类恐龙则在寻找他们的猎物,还有早期的鸟类已在天空翱翔,他们来湖边饮水,留下了大大小小的足迹,经沉积作用逐渐形成岩石,后经地质运动,地面隆起形成丘陵,八九千万年后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这些鲜活的足迹又呈现在我们面前,多么美丽的一个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块岩石上保存了4个连续的三趾形足迹
DSC03177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密麻麻相互交错的恐龙足迹
DSC03217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此文章发表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的《生物进化》杂志2007年第1期(创刊号)
DSC06523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页
DSC06524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4 10: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5-5 09:06 , Processed in 0.07369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