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38|回复: 14

左山岭2009化石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8 09: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眼之间2009年已经成为过去,在这一年化石网一直走在中国网络科普前沿,为中国科普事业树立了榜样。作为化石网的一位网友和管理人员,我也享受着网络科普带给我的营养和指导,同时也在这个平台计划完成了我制定的个人目标,在化石爱好这条道路上逐步走向成熟。
" N8 I7 o' S& k   
' }. S; e. k& E. t) Q/ h) @9 m4 x      今年的野外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概括,展开中国地图,今年的足迹基本遍及了中国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东部从浙江宁波转战到金华;西部从甘肃和政转战到刘家峡;南部从贵州凯里转战到云南罗平;北部从黑龙江伊春转战到嘉荫。这其中所包含的艰辛与欢乐,痛苦与喜悦,已经和这过去的2009一样,成为了美好的回忆,但是收获的确是健康的体质、丰富的实践经验、精美的化石和石器、朋友间醇厚的友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09: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收藏方面,今年我重点确立的目标是三叶虫,为此我两下贵州凯里,因为凯里的三叶虫整虫的属种在中国以我所知的资料中属于最多的。在凯里我跑遍了所属县市的已知剖面,在这高山环抱的公路上和苗寨中,除了收获的喜悦,也饱尝了艰辛和危险,所幸那里有我们的朋友:忘时、美洲凌霄、叶果涛、巫老师、g41567、张老师、刘峰等,对他们给与的帮助表示感谢。我野外的另一个重点目标是石器,为此专门去了甘肃临夏考察齐家文化的数个石器点,还在黄河岸边发现了新的石器加工场,收集了数以百计的精美石器,在此对独狼、红枣、和政羊表示感谢。为了考察细石器文化,我北去黑龙江,在伊春的黑龙江畔,找到了原生的细石器文化层,亲手采集到了箭簇等大量精美的标准细石器,实现了我一年前的梦想。在此对萨满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也已经制定好了明年的计划,将徒步嘉荫境内的黑龙江畔做全面细致的古人类遗址考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09: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野外的过程中我的一些发现也在逐步被专家纳入研究范围,并且有的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5 K9 S. V8 b5 h! d! {4 y) A& T, g
1:4月中旬,陪同南古所袁金良教授和朱学剑博士再次对我发现的毛屯虫化石点进行了为期4天的野外工作,详细测量了整座山的剖面,对每一个层位进行了系统的化石采集和野外记录。发现并整理出从3个胸节至9个胸节的毛屯虫标本,可以进行毛屯虫发育过程的系统研究,其成果将在明年袁老的专著中发表。+ m+ s' x$ z# y( q) F/ k
& l5 u+ A9 a8 y
2:有我08年发现的一枚三叶虫标本被袁老鉴定为世界上唯一的原德氏虫整虫标本。
3 O) S4 X/ B% U& k4 \3 K, p0 W- C6 y$ D- q, S& D0 l$ ^" R2 D
3:今年前段时间有我帮助提供的山旺蜻蜓化石标本,有南古所黄迪颖老师和法国专家Andre Nel合作写的研究论文在法国《昆虫学会会刊》上发表。
( [# E* k$ p  {-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09: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我在网络的影响不断增加,在国家地震局副研究员俞老师的推荐下, 4月上旬北京《户外OUTSIDE》杂志记者樊龙智专程来对我进行了为期3天的专题采访。从马陵山到诸城的龙骨涧,我们进行了朋友一般的详细交流。10月《户外OUTSIDE》杂志在黄金月份用了5页的篇幅推出了我的专访文章—《化石猎人》,文章记述了我作为一名资深的化石爱好者从入门到发现新种化石,从在家乡附近到全国各地野外、探索、发现化石的历程。文中对我的记述既有作者在采访老左过程中的感受,又有国内古生物和地质专家对老左的评价。文中有引用了我在化石网发表的野外帖子中对野外发现化石历程和发现化石的最初感受,也有我对化石产地农民和盗挖化石之间矛盾的阐述和担忧。在此对俞老师和樊老师表示感谢。; O3 m8 z# m4 @# K
同期《户外OUTSIDE》杂志发表了我前几年整理创作的文章《如何发现化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09: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2月,有我配合7+2筹备,《史前乐园》大型恐龙、三叶虫展在四川成都省科技馆成功举办,取了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展览中增加了互动性,孩子可以在现场体现化石猎人的收获,可以说是国内化石展方面的一个创举。
0 {. J; d3 R) @3 U
& @% E( m7 o# t7 e- ^2009年8月在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上我做了《左山岭化石之路》的报告,总结了这几年野外的经历,以期对化石爱好者予以借鉴和启迪。* F, B0 C' z2 N( u

0 _- L0 A6 |$ s5 [在这一年前后为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和常州恐龙博物馆捐赠了我发现的毛屯虫化石标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09: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一年,我前后接待了来我这里考察的众多朋友:南古所的黄迪颖老师、袁金良老师、 朱学剑博士,也接待了网友河北的赵哥,江苏的冲冲羊、迦楼罗王、辽宁的wanghua521和本地网友章鹏昭、ly0539ly等人的来访并野外。也走访了外地网友,忘时、美洲凌霄、叶果涛、巫老师、g41567 、蓝田人、独狼、红枣、和政羊、洒满、青木工、52化石、张老师、slj123等等。. a" @! N+ ]  e( K5 m5 h6 y4 I
  b2 v- l" c# H' w
这一年中除了4次大的远途野外活动,其他野外活动也是不断,例如浙江兰溪的二叠纪地层考察、黑龙江嘉荫恐龙地质公园考察、山东汶南宁家沟晚侏罗纪地层考察、临沂及马陵山系列石器时代遗址考察等活动,都为我的野外考察增添了不少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09: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的野外经历如下:
) t/ l& M3 U( X/ a" A- @3 B' P# c$ v, b% i) i+ K
1:贵州化石之旅。
0 Z+ P% ~- ^  x4 P4 G% U+ Y2 r
% a* o- R+ a8 ?! s+ c2 M  M2月27日到达武汉在会合了网友武汉大学的张国刚老师(hbzgg8888) 青松木 52化石 一起参观了武汉省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和中国地质大学校园。
% p" c% Q1 C" I8 g& D, }: h: z) |" N& D2 |- L0 X
2月28日起在凯里的10天时间里和凯里四中的巫宜山老师、凯里科协的张老师以及网友忘时、美洲凌霄、叶果涛一起,前后考察了:始海百合的发现地—翁岭塘、八朗苗寨乌溜—曾家崖剖面和中下寒武统界线、苗板坡剖面、黄平教孝奥陶纪地层、镇远江古杷榔组剖面、普舍寨剖面以及凯里四中化石展品室。
1 G+ Q$ @+ J8 W1 `( I( c* K9 d0 V2 k( y5 r. V# J
3月7日8日考察了革一和附近的地点,并有幸亲手采集到娜罗虫和蠕虫,并且所采集的娜罗虫是革一点的首次发现,除了各保留一块外,其余均赠送给巫老师,一便转交给专家做研究之用。. r% o5 m5 E1 [
' _& P" z( r. w2 ~3 u" N# [$ ?
3月11日至15日辗转到和兴义一河之隔的贵州龙新产地—云南富源,深入产地洞穴,参观了贵州龙的产出过程,化石的修理经过。还参观了罗平产地和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V( S* _) w: H
. Y3 L9 e, Z4 B4 Q7 M
3月16日来到了遵义,会合了网友郭安顺大哥,对遵义奥陶纪化石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至此结束了这次长达22天的贵州化石之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09: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2: 4月9日到13日和南古所黄迪颖博士及他的俩个学生在费县寒武纪地层野外,我们取得了重要发现。7 k" r9 z' l) G% a' J$ _
) W/ f. N; O: D
3:4月9日到11日北京《户外OUTSIDE》杂志记者樊龙智专程来对我进行采访,计划出一篇有关化石猎人的专题,我和他一起去了马陵山和诸城龙骨涧以及恐龙化石博物馆。& q; k/ I8 `' C8 M+ G9 I7 v4 [

" j: O1 f$ S( e9 x& y' l4:4月17日到20日,陪同南古所袁金良教授和朱学剑博士再次对岐山进行了为期4天的野外考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详细测量了整座山的剖面,对每一个层位都进行了系统的化石采集和野外记录。发现并整理出从3个胸节至9个胸节的毛屯虫化石标本,为毛屯虫的发育过程的详细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标本,有关结果将在明年袁老的专著中发表。; c- o) {+ N, ^/ r

3 O' Y3 W0 v/ a  W2 v0 u, q, {0 U5:4月23—25日陪同袁金良教授和朱学剑博士到新泰汶南考察寒武纪地层,其中我自己对汶南宁家沟晚侏罗纪地层做了考察,这里曾出土中国正式命名的第一只蜥脚类恐龙—师氏盘足龙。在产地发现了大量瓣鳃类化石—蒙阴蚌& w! R" W! \/ N+ \

7 z/ X' n4 ^, M& T6 y; `$ D6:5月16日,会同蓝田人冲冲羊对浙江金华兰溪的三叠纪地层进行了考察,采集到一些精美的黄铁矿化的菊石 腕足等化石。: v. \7 K& G: o: V; _( s

- M3 B0 A& p% d3 E4 R* _; S7:6月7日化石网网友赵哥来访,一起到费县寒武纪地层考察并采集化石。
' O/ A" ?* d8 T# Y) K3 I'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09: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8:自6月20日开始踏上了为期14天的甘肃临夏之旅,在临夏的10天里有网友独狼带领,以及和政羊、红枣的陪同,先后参观了齐家文化遗址、和政国家地质公园、和政化石博物馆、赵家遗址、柄灵寺石窟和刘家峡水电站,可喜的是我无意中在黄河边上发现了一处打制石器遗址,其石器之多,应该是个石器加工点,其中伴生大量彩陶片和动物牙齿。
. I- J4 X; f) X% a5 d
! }" y& g1 H" [) M* s! q) I7 o9:2009年元旦以后多次去马陵山细石器文化遗址进行考察,8月初网友王华(wanghua521)来访,我们一起考察了马陵山的大贤庄旧石器遗址。
, _( K2 d0 c' R* }$ W& Q" i! E- `2 _  P; Q
! L$ i4 H1 R, O3 {) }10:8月中旬参加了第二届化石爱好者大会的野外活动,考察了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公园。同期和广大爱好者一起参加了野外考察。后又与蓝田人、化石猫以及南古的郑全峰博士一起考察了浙江、安徽、江苏交界处的二叠纪和三叠纪地层。
$ H9 M  |1 G  U5 k) w& B4 }4 D* d1 t3 Z% Q. e& S- u: N% t
11:8月下旬受黑龙江伊春恐龙博物馆的萨满邀请,考察了伊春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嘉荫细石器遗址和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这次行程为期10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09: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12:10月7日考察了临沂晏驾敦新石器文化遗址。
# I3 f  H2 E& c* o- J3 E+ A
: I1 {- Y5 z: J: q/ J2 j+ {13:10月10日考察了临沂凤凰岭细石器文化遗址。+ ?7 _/ g2 z7 A
( H+ t9 m' R8 Z  x  ]
14:10月29日-30日和冲冲羊迦楼罗王考察了马陵山大贤庄和黑龙潭2个细石器文化遗址。
8 k* u, q0 D' {5 u6 B3 m0 T. ?% e9 Y  H1 _" R; V; J7 C# t' i. ^' O
15:11月中旬在湖北武汉和青木工 、52化石 、张老师、slj123一起在武汉野外。
0 s( \" W/ s! F2 c& x8 g  Q7 J" r$ k3 K2 K0 G4 ?
16:11月中旬再次去凯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先后考察了普舍寨、石桥、革一 、八朗 、丹寨等剖面。' f" i9 G5 e" z# M6 P

4 P$ [' |, l7 q5 D7 R17:12月下旬会同章鹏昭ly0539ly考察了东海马陵山瓜墩细石器遗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09: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计划在一个个制定,也在一个个实施,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野外的经验,也学会了观察地层,通过看老百姓实际的化石采集、修理过程也丰富了自己的化石鉴定经验,需要考察的点还很多,路也还很长,我会将我的化石之路一直走下去。今天在这里是对我2009年走过的化石之路的一个简单总结,期望对爱好化石的朋友有所启迪。同时我也期待2010年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对化石有所新的发现,期待下一步把我的经历写一本书,也期待着和我们的网友做进一步的全方位交流,更期待着化石网长期强大稳步发展。$ H0 a; J* g! @

; k! t# d! k* Y. r! d" O9 C再次感谢化石网的各位朋友对我一年以来的支持,谢谢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09: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山岭2009化石之路在化石网的链接:http://bbs.uua.cn/viewthread.php ... =%D7%F3%C9%BD%C1%E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功成名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4 01: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ge 于 2010-8-4 01:35 编辑
5 ~. x4 N( p! O7 h% d/ {, b0 e5 `6 ?; m/ a0 U9 {- V0 T3 u0 R
国内跑遍了,该往国外走一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5 08: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犀利太犀利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5-17 15:05 , Processed in 0.0722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