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06|回复: 14

保定市五帝文化研究会成立 研究中华文明起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30 10: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定市五帝文化研究会成立 研究中华文明起源

2012年06月28日 09:53 来源:中国新闻网·保定新闻 【字体:↑大 ↓小


. s1 p. L) C4 B5 h( u

中新河北网保定6月28日电(高欣华)26日,保定市五帝文化研究会举行成立大会,通过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等领导机构。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时代是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为代表的历史时期。保定市所在的广大区域在五帝时期地处黄河下游,群山而歭,沃野东坦,是华夏民族的融合地。许多重大事件如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合符釜山、大禹治水等均发生在这里。徐水南庄头、易县北福地、容城上坡等史前遗址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五帝文化弥足珍贵,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祖根和血脉。

为发挥保定人文资源雄厚的优势,推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五帝文化研究会经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研究会将为该市建设文化强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对古迹重现、旅游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天,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胡振宇到会作专题发言。(完)
发表于 2012-7-8 21: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要认真研究传说,广泛搜集民间的传说。先秦以前的历史,在传说中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1: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农夫 发表于 2012-7-8 21:08 % |- H/ |( V: `' a3 ~
赞同,要认真研究传说,广泛搜集民间的传说。先秦以前的历史,在传说中发现。
( |) y5 e3 Q2 W+ t. ~% V' Q# b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1: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乐锐光 发表于 2012-7-9 18:30
: L9 ?( G9 [9 X$ w完全支持你,大家都会顶你

* _2 ]5 q& ~. t; R: x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06: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合符”在徐水釜山3 k0 {, x2 R2 S/ `" }$ y' ^* ]
徐水釜山位于太行山东麓,在河北省徐水县和易县交界处,因形如一口倒扣的锅而得名,著名的狼牙山就在附近。目前徐水县已经将釜山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已投资500多万元对徐水釜山文化遗址进行了挖掘和保护。图为徐水釜山。 ! j. e/ G* l5 d6 h( G
  山有其形( V* U5 I4 q$ E
  徐水釜山,因山形酷似一口倒扣的大锅而得名。釜山位于徐水县城西北约22.5公里处,整个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南三面山势较陡,东坡较缓,海拔290米,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5 V' I. _5 ^. m4 ~4 l' h# |, ~
  地有其名
/ f2 F. V+ i) u& q# q& d  ]  徐水釜山,以物理形胜命名,山脚下村名皆为釜山。釜山村分东釜山、西釜山、南釜山、北釜山四个自然村,为东釜山乡政府驻地。全乡约1.4万人口,釜山村人口近万人。
1 y9 d& f8 x: |- ?$ s& T/ o  釜山周边一些与黄帝合符有关的村名隐现着模糊的历史投影。釜山村南大王店村古称釜阳镇;北合庄村村南有北合台遗址,传为炎、黄二帝握手言合之所;解村传为古时黄帝擒杀蚩尤行刑肢解处;樊村传为黄帝外围屯兵的营地;大、小牟山二村居蚩尤坟两侧,牛为蚩尤部族的图腾,哞为牛叫声,后演变成“牟”;蚩尤坟在当地又称红土山,为人工堆积而成。: J+ F% j, V) S" g* @) U6 G
  史有所载
, \3 ~0 {- n& W+ r' \# j9 ^  许多史志、碑刻、诗文等都有明确记载徐水釜山是黄帝“合符”之地(徐水旧称安肃)。
2 o% v% k$ X$ J  《资治通鉴》注:“黄帝合符釜山为武遂(徐水遂城旧称)之釜山” 。, z/ }9 E5 `- U  l4 ~
  《通鉴纂要》(《炎黄汇典·方志卷》)载:“釜山在安肃县(徐水旧称安肃)” 。
0 n. p, R/ K- r" i' W! ]  《辞海》述:“合符台在徐水西”。! d8 \6 p9 c7 y  Z1 V/ Y+ ]4 u
  《保定府志·卷十八》(清光绪七年)载:“釜山在安肃县,黄帝朝诸侯合符于釜山,即此”。 : l% z7 E7 q! ]9 t
  《名胜志》载:“釜山在安肃县西四十里。. f, A; A/ _$ _0 Y+ g4 K# S
  清嘉庆十三年《安肃县志·卷九》载:“釜山符合,在县西四十五里,状类釜,黄帝朝诸侯合符于此,今为八景之一。”
$ K) U% f# ?* d5 U, M3 Y, k" J; r  民国三十二年《徐水县新志·卷十》载:“轩辕氏巡方问俗,登釜山会诸侯,合符示信徐水西。釜山顶上有黄帝台,遗迹犹存。”9 _8 N" x" q. l: x) y
  《炎黄汇典》记载清朝文人王余佑文:“釜山,黄帝会诸侯合符之所,万古胜迹,不可不临眺。”
$ n0 A; o6 n$ r- {  清朝大诗人魏士为徐水釜山赋诗:“合符事远矣,石泉水自深。试尝淡泊味,犹见古皇心。”
4 c2 S9 }! @3 P2 G  物有所证
! a; q2 W, r& J$ Y- c/ K  在徐水釜山周边出土的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诸多遗址和釜山山顶挖掘的残碑是黄帝合符于徐水的有力佐证。
1 d. H" Z% N9 e; J2 c! u2 E: D  河北目前仅在徐水釜山和满城县的北部发现了多处汉墓画像石刻,其它地区尚未发现,表明这个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可以想见汉代釜山的繁华富庶,也足见两千多年前当司马迁撰写《史记》时,釜山周边已有大量居民在此繁衍生息,釜山之名已经确切存在。6 G( t' p8 ~, n! L8 d9 j6 B+ r* s
  2008年9月-10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对釜山山顶古庙进行发掘,在清理庙基时,从一米以下的乱石中发现一块残碑,可辨文字为“黄帝时诸侯合符即(此)……最著龙之先……”。) \- I2 n4 M' _6 d+ Y+ c
  民有所诵
1 l- c; R$ V" d: d  徐水釜山及周边有关黄帝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积淀和内涵所在。同地名一样,这些古老传说隐现着模糊的历史投影。% p# r6 E) s: W% w4 d
  釜山及周边地区至今流传着大量有关黄帝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炎黄二帝战阪泉、釜山画龙合符说、釜山源头宴诸侯、西陵蚕姑织锦绸、除夕之夜摆龙灯等等。9 P/ _* f0 I$ G$ p2 h' h
  徐水釜山周边许多村庄至今活跃着被当地称为“釜山古乐会”的民间音乐团社。这些民俗音乐乐风古朴,曲目乐谱丰富,具有很高的原始古乐学术研究价值。釜山古乐已绵延几千年,相传源于黄帝时期。) A4 c9 n; }0 U  t
  此外,釜山村还保留着一些祭祀黄帝的民俗活动,诸如每年三月初一的釜山黄帝庙会,祭祀活动就在釜山上进行。
5 R8 F/ x  P! C0 d4 G  史无断代
! B+ ?" u% x& \  g* E  徐水历史无断代证实了合符釜山的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传承。0 p" b, ?0 y0 G* K: d7 {, T
  徐水县地处中华文明的腹地——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的黄河中下游,釜山周边多处挖掘显露出的史无断代的遗址,展现出华夏文明发展历程的一幅完整历史画卷。. s$ M0 ~! c5 }/ T/ Q% u2 r
  徐水县南庄头遗址,从古人类遗物年代考之在一万年左右。在釜山周边出土的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诸多遗址,展示出一个从炎黄时代直至夏、商、周、春秋、战国长达数千年的演进过程。
& B( I6 K1 z0 G: t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队对南水北调工程所穿越的南、北釜山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出土的随葬器物包括汉、唐、宋辽、明清四个主要时期,时光跨越两千年,说明该地区是先民活动的重要区域。
0 l, g) V3 ^# B8 {  u  黄河故道
9 E) f4 E3 A& r* E( O) o  经考古文物部门多年考察论证,初步认为“釜山合符”是一种黄河文化现象,黄帝在釜山奠定了华夏民族融合的基础。5 O& e+ _9 r1 s
  1975年,被誉为“文化神州”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在《山海经》中找出了一条经流凿凿可考的黄河故道——“山经河”。“山经河”经流图显示,黄河出孟津小浪底沿太行山东麓折向东北,途经今安阳、邯郸,经深州、高阳,在徐水境内釜山脚下折了一个近乎90度的急转弯,掉头东去,经安新、霸州流至天津北汇入渤海。
# ]) N* f5 S. C# C& Y  1985-1986年的文物普查工作证实,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几乎遍布徐水釜山周边,即古黄河故道沿岸。如,距今1万年的南庄头遗址,出土了陶片、石器、石料、骨器及大量的动物骨骼;距今8000年前的北福地遗址为史前村落遗址,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重要遗物……源远流长的众多遗址和史无断代的历史文脉,辉映出釜山周边黄河故道的远古文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06: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庙沧桑  Z2 Z, @& W' U- d$ b+ K! D
  黄帝庙址发掘出的3500年前的绳纹陶片、历代建筑构件及史书、碑刻记载,成为黄帝合符徐水釜山的有力证据。
! k6 ?3 O5 d: J5 Q4 I# u1 s* O1 [  黄帝庙遗址位于徐水釜山之巅,相传舜帝为纪念黄帝而建。该庙因人为、雷击、山火、战争等诸多因素,屡建屡毁达十余次,可谓历尽沧桑。0 I, E, Z# h# _# `+ M2 f" v
  2008年9月20日-10月15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对釜山山顶古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据《考古试掘工作报告》述:“这次发掘圣母庙遗址年代为明清时期,不仅在顶层院落填土中发现唐代黄釉瓷钵残片、金元时期白底黑花瓷片,还挖掘出先商时代的绳纹陶片(距今3500年)。”挖掘出土的汉、唐、宋辽、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古庙建筑构件,是釜山黄帝庙屡建屡毁、历尽沧桑的实物证据。
7 _1 b& k5 U4 h  崖刻谜团
- x' |% o7 G  j. O: z  在釜山发现的5000年前的古文字,与黄帝合符釜山相吻合绝不是历史巧合,如果古文字今天能破译,这很可能就是黄帝“合符”徐水釜山的最重要的证据。
* T2 {  S6 ~( l1 l+ M9 j  1978年,靳凤云在釜山崖洞发现109个古文字。经研究发现,釜山崖刻和史前出土的刻划符号对照有相同的,与早期青铜器上的刻划符号相比也有相同的,说明釜山的崖刻不仅继承了仰韶时期的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同时又发展到青铜器时代,它的传承是不间断的,有头有尾。这些刻划符号上限是公元前5000多年,下限是先商时期,釜山崖刻古文字刻画年代大致相当于黄帝“合符”年代。6 Y1 r. w6 L( [6 L0 Z, \; J* r
  大文化圈8 E1 ]6 Q' o8 b- x; S
  以釜山为核心、以黄帝家族为主线的大文化圈,使黄帝“合符”于徐水釜山更加明朗化。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发生在以釜山为中心的保定范围。( u5 H, ]+ X7 d  v: ^  g7 b
  研究证实,在今保定范围内,五千年前曾形成了以徐水釜山为中心的向周边放射百里的中华古文明大文化圈——是涿鹿文化(涿州)、古乐文化(涞水)、后山文化(易县);二是嫘祖文化(易县)、桥山文化(满城)、唐尧文化(顺平、唐县、望都);三是龙图腾文化(徐水),颛顼文化(高阳)……以五帝活动为主的大文化圈,为创立中华多民族文化的同根、同种、同宗、同脉的民族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史记》“合符釜山”为依、以大文化圈为据的模糊历史投射,证实黄帝合符在徐水釜山这一历史事实。
3 P$ }, q3 t! {  “炎黄文明五千载,釜山合符定中华。”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釜山合符”值得全民族永久纪念和传承。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在釜山历史文化研讨会上说:“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提到文化事业要大发展、大繁荣,这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很重要的举措。作为徐水县来讲,我们有这么多的文物古迹,如果我们早十几年下手的话,可能奥运会火炬的传递就是从徐水釜山开始的。”
' I0 W6 b5 H" s, e' F1 J  釜山合符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文明五千年从徐水釜山走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06: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境内釜山考' X5 `. w" z' z, X+ O' W" J
河北徐水“釜山”考
: F5 w! _; H/ g) H  “釜 山”考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曾“北逐荤粥,合符釜山”。   “合符”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久远的一项合盟信物制度,屡见于典籍,并有出土实物为证。“符”的材质有竹、木、玉、石、金、铜等等,不一而足;“釜山”是黄帝与各部族代表合符之地,即统一符契、共同结盟的地点。釜山合符,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作为汉民族前身的华夏族的基础初步奠定,中华民族雏形初现。   上古各大部族经由釜山合符,完成了初步的融合,黄帝也由部落首领一跃而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了诸侯共主、万国宾从的天子,带领先民们结束了游牧或半游牧的历史,进入了定居农耕、驯养家畜的时代。上古先民及其文化得到进一步融合,直至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黄帝由此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初祖。诸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术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所以,釜山是中华大一统的开端之所,是开创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奠基之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源。然而,“釜山”究竟在哪里?人们对此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两年来,一个由民间人士自费组成的考察组,就目前文史资料中重点推举的五处名为“釜山”的地方做了实地考察。包括:河南灵宝的“釜山”,山西高平的“釜山”,河北涿鹿的“釜山”、涞水的“ 釜山”和徐水的“釜山”。另有韩国的“釜山”,无争,不考。% d: V; O/ h  r" b, K
河北涿鹿“釜山”考
" R; |6 C# Z: K& o) a0 [$ r" P  2007年11月21—22日,考察组赴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考察。当地早在十几年前就成立了“涿鹿炎黄蚩三祖文化研究会”,并开发了文化旅游资源。据其论证,《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的黄帝“合符釜山”的釜山,位于矾山镇窑子头村北三里处。   考察组找到窑子头村,村北并无山,只有些极不规则的土层土包,属低矮连绵的丘陵地带。当地村民对“釜山”亦茫无所知,称“从来没听说过什么釜山”。再三询问解释,仍对“釜山”毫无概念。   这是涿鹿矾山镇窑子头村“釜山”的宣传图片。窑子头村周边土层极厚,高处土层清晰可见,并无山形。   这是保岱乡2005年立的历史沿革碑志,言此地已有3200多年的历史,且为黄帝第九世孙虞舜出生地,但无一字提及釜山。   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与发现”栏目制作了《发现黄帝城》的节目,其中对釜山的说辞亦自相矛盾,耐人寻味。& q- i) g/ Y. K  J
山西高平“釜山”考2 p' W( Q) @7 O( F
  2007年12月20日—21日,考察组考察了山西高平的釜山。釜山在山西高平的说法,主要见于网络传播。在高平宾馆,考察组随机访谈了三个当地人,回答是一致的:“这里倒是有个釜山村,但是没听说有个釜山。”随后,考察组辗转找到了传说中的“釜山村”。   这是个只有大约300户人家的村庄。考察组首先对村里小卖店的老板娘做了个访谈。老板娘说,这里没有釜山,不知道为什么叫釜山村。   在釜山村,考察组特意采访了一个70多岁的村民,老人说:“这里有牛山、米山,就是没有釜山。”几个过路的村民围上来参与这个话题,同样印证了这里没有釜山。$ m8 E8 w& [) }9 \% o/ g
河北涞水“釜山”考
" b0 |% c. W% {% w" Q% e) @2 n3 _  2008年2月22日,在原涞水县文化局局长刘阜先生的陪同下,考察组考察了涞水的釜山。涞水釜山位于县城西北约15公里处的娄村满族自治乡,与伶(灵)山相连。   相传黄帝在此发明了舟车,伶伦在此制乐器作五律制十二钟,至今这里尚存嫘祖洞、黄帝藏兵洞、伶泉(俗称灵泉)、伶祠、伶伦调音的乐坪等传说遗址,且在《保定府志》、《涿州志》均有记载。涞水有一项蜚声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高洛音乐会。涞水高乐,传说是伶伦创制的黄帝家庙的祭祖音乐。“涞”水之“涞”,在《说文解字》中就有“祭祀”的意思。这种古老深奥的音乐曲目,在涞水、易县、徐水等县的民间一直顽强地传承着。有趣的是,在“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图”中,汇入古黄河的古涞水(今拒马河)旧称“伦水”,此地似与伶伦有着极深的渊源。   涞水釜山,形如覆釜,山下娄村,原是个古老的村庄,因釜山仅见于近代县志,推测娄村之名早于釜山之名;又因邻近古黄河,舟车的发明及伶伦始创音乐发源于此的说法,有着不可忽略的历史地理依据。   在山脚,考察组对刘阜先生做了简短的采访—— (刘阜:涞水的古县志上记载,黄帝战蚩尤的时候,黄帝曾经藏兵于釜山,更多的是黄帝的一个负责祭祀的大臣,也就是咱们华夏的音乐始祖伶伦,他经常活动的地方。在这个山的北边有一个三层崖半坡上,据传说是伶伦当年铸钟的地方,现在那个地方还有好多冶炼的金属废渣。釜山顶上曾经出土过一个古陶器,陶器上面有一个文字,目前没人能认识它。)
# x4 t5 G8 W/ t" \  [6 j3 ]河南灵宝“釜山”考
6 b  q4 k1 [2 v- c/ T, m  听说河南灵宝有个荆山,也叫“釜山”,考察组查不到文史资料,为严谨起见,于2008年3月15日—17日,赴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一探究竟。   传为釜山的地方,实际上叫作荆山。考察组辗转来到灵宝县阳平镇,找到了荆山脚下的荆山村。荆山由数座小山包起伏相连,有的山包也确似覆釜。但是考察组访问了多位荆山村村民,包括耄耋老者,当地人均闻所未闻釜山之称,只知道此山此地世代称“荆山”,有“黄帝铸鼎原”遗迹和传说。   铸鼎原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黄帝铸鼎铭功升天的地方,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当地政府和民间都以庙会形式举行祭祀盛典,伴以鼓乐歌舞,热闹非凡。3月16日这天正是农历二月初九,一行人躬逢其盛。
6 [$ S( @: V) M河北徐水“釜山”考) p  j$ N8 U5 \) w& T
  徐水釜山,山形如釜,俗称锅顶山,位于徐水县城西北22.5公里处。西、北、南三面山势较陡,东坡较缓,西北—东南走向,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290米。山上遗迹众多,有轩辕黄帝庙基址、围墙基址、黄帝台、黄帝泉、古井、古碑等,荒草凄籁,残垣逶迤,三块残损的古碑兀立山顶,似乎在等待着人们去揭示它的年龄和来历;半山腰一巨石突兀而出,传为黄帝台,黄帝台旁即黄帝泉。   釜山下有四个村庄都以釜山为名,分别为南釜山、北釜山、东釜山、西釜山。釜山乡人口近万人,80%都住在釜山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07: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飞 发表于 2012-7-11 06:47 9 J. ^6 D6 S) E* C/ F5 K
我国境内釜山考
. M: _) e/ a" L# K$ y河北徐水“釜山”考$ u7 J4 f( v# ?( w+ j5 s
  “釜 山”考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曾“北逐荤粥,合符釜 ...
: ^6 S* e" ~3 o( x" N# v
专家啊!拜读,学习。感谢您的赏复,向您致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02: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中华历史文化!!!/ }6 W) z& _8 e% C  L+ U/ v
乡亲们,加油!努力!——在外游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6: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石 发表于 2012-7-19 02:21 - Q% U, D5 I7 c
弘扬中华历史文化!!!. q7 ~5 G8 K+ z6 N+ h! F
乡亲们,加油!努力!——在外游子

; r, Q$ z) S& p4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10: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11: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bole 发表于 2012-7-19 10:54
3 g$ x  T7 d$ _4 Z, G0 q呵呵 支持
  _& S. P" ~3 {/ b/ `
谢您的赏复,向您致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2-7-19 11:36 3 F$ O* e" c5 o9 p
学习了~~

) {6 K* p9 _6 U5 x% l/ ~感谢赏复,向您致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5 14: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文章值得读,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8-3 18:21 , Processed in 0.6787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