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周日,驱车300里对钓鱼台进行了一年来的第15次考察。个人认为:从地表散落的打制石器各种器形、数量规模来看,这个近70000平方米的新石器遗址6 U+ w0 m9 M% q8 o. y
1、疑是旧石器时代的延续。(地表打制石器约有数万计,随着农耕、取土,暴露数量仍在增加), y; s+ @) ]# c* t% \
2、疑是石器制造场所在。(除了河卵石打制石器居多外,也有包括大型石核存在)! {# e2 x0 A, r
3、后期应是具有重要流通作用的古渡口码头。(不仅仅是大型氏族村落), g0 Z7 S7 @1 D) @5 v7 B! o
! j+ T5 a9 n- E# l" L" _) C
2 f& h% j* x) F8 {$ e. j: h9 g, n9 @6 j7 ~3 V
. x3 i; W! s5 ^% q& Z
附相关报道: # Y, p' ]1 w0 L) ~) w( A# \" b# H
/ N @6 m1 u& z7 ~0 A' {$ ?# j 钓鱼台遗址的中心发现有灰坑和草拌红烧土层,文化层深度一般在0.4至0.6米左右,是古代一个较大的氏族村落。遗物种类丰富,陶器多是泥质红陶和灰褐陶,另有沙质粗红陶。泥质红陶多施彩绘,部分表面磨光,灰褐陶质粗,表面布有连弧状细绳纹,器形有钵、盆、碗、大口罐、小口壶等。彩绘以黑色居多,兼有棕、红色、纹饰以植物叶纹变体组织为主,有弧形三角、原点、半月形、弧线等几种,而图案的结构往往是弧形三角两两相向或相背,侧旁、中间或绘直线或无纹,以几个弧形三角或半月形组成的上下左右相称或对顶的纹样也不少,其次还有少量的方格纹、带纹等。
1 T) q6 ?& Z) P 钓鱼台遗址位于曲阳县晓林乡西沙河东岸,南北长380米,东西宽180米,面积约7万平方米,最高处约8.4米,为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 W- _- }2 j3 [/ h: M( q 1997年,省、市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课题发掘,发现耕土层下面是厚度为0.30至1.50米、土质为灰褐色的文化层。考古工作者在该层中发现14个深1.30—1.50米、面积2—20平方米的不规则圆形灰坑。此外,还发现数个4米长的长方形土炕遗址和2个柱洞,柱洞位于炕中间,两个柱洞连线与炕边缘呈平行状,炕三面壁上有烧烤痕迹。
" F/ W" ^1 q I$ R1 b 该遗址出土文物种类丰富,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角器等。石器有花岗岩石质的石铲、石斧等,这些石器是河卵石打制的;骨器有铲、凿等,磨制粗糙。文物中陶器居多,大部分是彩陶,这在我省是首次发现。器形有钵、盆等,多是泥质红陶、灰褐陶和沙质粗红陶。泥质红陶多施彩绘,表面磨光;灰褐陶质粗,表面布有连弧状细绳纹。彩绘泥胎是红色和灰色,陶质坚硬细腻,彩陶片有的里表磨光,有的只表面磨光,可看出手制痕迹。彩陶罐口的花纹形制是小口大腹罐,口沿成宽平面,带斜条形彩纹,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相似。/ h* Q+ g9 E) F, c" ?
1999年9月出版的《新中国考古五十年》对钓鱼台遗址总结为:“钓鱼台遗址发现了类似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文化遗存,被河北省文物工作者称为仰韶文化‘钓鱼台遗址’……钓鱼台遗址的彩陶与庙底沟类型比较相似,是庙底沟类型向太行山东麓地区传播的一个重要代表。”
! a4 ~- F7 L) l/ \, [ |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