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1|回复: 0

非常罕见!四川发现又一处旧石器遗址,距今超过4万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0 13: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常罕见!四川发现又一处旧石器遗址,距今超过4万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
  古人类如何采集狩猎
  如何与大自然以及野兽做斗争
  著名的“资阳人”的前世今生到底如何
  距今超过4万年的资阳濛溪河遗址
  新发现带来了新惊喜
  上世纪50年代,距今约3万年的“资阳人”头骨的发现引起关注,如今四川省资阳市再次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存。

1038348749026409037.jpg
“资阳人”头骨以及头骨旁的旧石器时代唯一骨锥(图据资阳网)
  近日,记者从资阳濛溪河遗址考古发掘专家座谈会上获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基本建设在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丰富的遗物,除了石核、石片等常见的石器外,还发现了牛、犀牛、鹿等动物化石,并发现较多的植物类遗存,甚至还包括了疑似骨器和木器等。专家认为,濛溪河遗址对重新认识“资阳人”和研究四川盆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计模式、古环境地貌等学术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资阳人”遗址附近洪水冲出旧石器遗址
  上世纪50年代,成渝铁路修建至资阳黄鳝溪(现九曲河)时,意外在黄鳝溪铁路桥一号桥墩基坑泥浆里发现了一块古人类化石,这就是“资阳人”头骨。经过初步测年,头骨距今大约3.5万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发现的第一颗头骨化石,“资阳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引起世界关注。就在“资阳人”头骨化石发现70年后,又一处更久远的旧石器遗址在资阳被发现了。
  2021年9月,资阳雁江区和乐至县交界处的五一水坝因突发洪水导致水坝和河岸垮塌,冲刷出部分乌木、动物化石等遗物,引起当地文管所的注意。因为上世纪80年代,资阳的鲤鱼桥旧石器遗址也曾经发掘出乌木、石器等遗物。消息很快传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该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赶到现场勘察,在一片烂泥滩中发现了明确的石器和保存较好的地层剖面。


8857755928760137589.jpg
遗址地理位置图
  濛溪河遗址直线距鲤鱼桥遗址约13.5公里、距“资阳人”遗址35公里。考虑到该遗址和鲤鱼桥遗址公布的地层状态及出土遗物相似,郑喆轩敏锐意识到两处遗址可能年代会比较相似,“或许还可以从侧面推动‘资阳人’头骨化石的相关研究”,于是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抢救性发掘。
  去年1月,考古工作正式开启。目标很明确: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从而保护一批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存;又初步厘清遗址环境、年代和文化面貌问题,从而能为鲤鱼桥、“资阳人”等遗址的相关问题提供新的线索。
  遗物丰富 现场极具视觉冲击力
  伴随考古发掘推进,濛溪河遗址多个地层不断发现丰富遗物。
  “目前为止出土的各类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已有近千件。”郑喆轩介绍,这些石器包括了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等典型的旧石器时代遗物。动物化石(包括动物骨骼和牙齿)则比较破碎,仅部分可鉴别出种属。此外,现场还发现了较多保存较好的植物类材料。它们为研究人员还原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提供了宝贵资料。整体而言,遗址遗存丰富,石制品、化石较多,植物类遗存在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得以大量保存非常重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遗址还发现了疑似骨器和木器,这在旧石器遗址中也不多见。


376383872191868993.jpg
遗址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
  站在遗址现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不由遥想濛溪河的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他们生活在小河边,附近是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栖息着大象、犀牛、鹿等动物。沧海桑田,高大的树木倒下了,留下大量树干树枝,几万年的时光则让动物变成了一块块化石……”
  通过初步的碳十四测年,濛溪河遗址年代超过4万年。为探索该流域远古人类的活动半径和迁徙路线等问题,考古人员还以濛溪河遗址为起点,已发现了同时期十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点。

3087084198884098919.jpg
  价值重大 为复原古代社会提供丰富信息
  “濛溪河遗址的学术价值非常重大,它弥补了这个区域和这个时段的重要空白。要搞清楚著名的‘资阳人’的前世今生,濛溪河遗址的发掘研究是一个开端和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表示。
  在高星看来,濛溪河遗址虽然才开始发掘,但已发现了石器、骨器、木器等丰富的考古材料,这些材料还显示出强烈的文化和区域特点。高星介绍,濛溪河遗址的石器原料是硅化木,“这非常难能可贵。此外,骨器和木器也是一大亮点。因为濛溪河石器原料缺乏,当地基岩是疏松的砂岩,无法做成工具,古代人类就发挥聪明才智,把动物骨骼和木头做成工具,这些工具所体现的技术和文化,反映了当时的人类为了适应本地环境资源条件,在如何获取工具资源上所体现的智慧。”

7727527615411239519.jpg
专家现场考察
  王幼平也表示,濛溪河遗址是国内旧石器遗址中展示人和环境关系方面最清楚、最系统、全要素的遗址之一,对于还原晚更新世远古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一个鲜活场景,“这种全要素非常少见。”
  在遗址现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张家富看得格外仔细。他表示,濛溪河遗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考古遗址,更是一个研究古环境的教科书式的重要遗址,此外,“它对古气候研究也提供了宝贵资料。”
  4万多年前的遗物不会说话,但遗留下丰富的信息。高星认为,濛溪河遗址从上到下的地层无论土质、颜色、水分含量以及包含物都不一样,“尤其其中的湖相层,说明当时是特别湿热的环境。”地层的变化记录着数万年来环境的变化,这对今天也有一定启发:“气候变暖,其实几万年前的人类就已经经历过。”
  郑喆轩介绍,由于濛溪河遗址是一处配合水坝建设的抢救性考古项目,因受连续降雨和疫情影响,目前才发掘了冰山一角。对此,专家建议协调好基本建设与重要遗址保护之间的关系,继续加大考古调查和发掘,加强多学科攻关,推进学术研究,尽快发表成果。专家们还认为,濛溪河遗址还是珍贵的文旅资源,各方应做好遗址保护工作,为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创造条件,将其打造为公众认识远古历史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窗口。
来源:四川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3-29 15:32 , Processed in 0.05217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