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1 08: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化石情缘 于 2010-12-22 12:45 编辑 " l, a6 i \9 d$ v8 u' F" k5 o
3 Y* H0 N; b5 N# ~* f$ n7 O9 V赤峰博物馆的中华第一凤 ) ?: K: `7 V9 K; j& a& s
, p$ |) a2 g8 A& J5 @6 Y( [
! j( ^2 ]7 _& X O8 q
& E' x# g( d, m- z* w2 i
(博物馆工作人员拿中华第一凤展示)
! g* U! `$ w- ], }) Z, p- Z
& W7 n" E" T, H+ ^1 U
0 k) L+ _8 E3 e: F' j" G
8 ?8 E& j3 T" H4 g# `1 w" D 张军:
5 s( x$ t( y8 O" N, _( P% U" |- f, a7 O. T7 m9 I1 _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有一个著名的民间收藏家,他叫张军。走进张军的文物储藏室,不计其数的陶器、玉器、蚌器、铁器、骨器、金器、银器以及各类钱币,会让你惊愕不已、大开眼界。& Y) R4 d8 X( \3 V" n1 d, I. \
0 f" N# X7 ?8 w! ^ 从小就对收藏感兴趣
- i% }/ S* N# n% o 张军1962年9月4日出生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2年高中毕业后到翁牛特旗印刷厂工作至今。他从十几岁起收藏古钱币,后来逐渐涉猎文物收藏,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青铜研究协会会员、中国钱币协会会员。提到张军的收藏,还得从他十几岁说起,那时他正在上小学。一天,他发现一个同学手里拿着一张纸币很特别,因为好奇就用一块儿糖把这张纸币换了下来。后来才知道,这原来是中华民国当年在乌丹地区发行的一种钱币。他如获至宝,精心地保存起来,也许就在那时他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拓宽,他也逐渐开始涉猎文物,并且越聚越多。, v% f. I) @) g% H) u2 }/ A+ q3 h) l' ?
5 h+ `+ u% o* C/ l! `& m
有一次,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一村民在春播时,翻出了一个玉铲,恰好被张军碰到,当时他身无分文,又实在舍不得这一文物从眼前流失,最后竟然用自己穿着的裤子和腰带作为交换,最终谈妥了这笔生意。为了收购文物,张军有时到野外去寻找,有时到有文化遗址的乡下去寻觅。为了收集一件有价值的文物,他常常日夜兼程,顶烈日冒严寒,在风雨中急行。
( L' l! `4 [. m w4 B, F' R/ j: D' T9 q
妻子张瑞兰说:“为了收集文物,我们夫妻俩曾经10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这时,双眼噙着泪花的张军说:“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没有她的支持,我也许根本不会有今天,我实在是愧对她了。其实人生最宝贵的就是青年时期,为了我这一嗜好,她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负担着全部家务,整天地忙碌,却没有半句怨言,从没有说过一个‘不’字。”
* v( O% Q, K; r) G6 k/ w/ v. G0 X; h- Z5 p+ V6 w* {) N
文物是属于国家的
: |9 P5 ^" h" I4 }) h A0 e: P% V2 K0 _
2004年5月2日,张军将自己多年收藏的2894件(组)文物捐献给赤峰市政府。这批文物目前收藏在赤峰市博物馆,其中6件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同年11月26日,他又整理出1205件文物,捐赠给了翁牛特旗政府,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34件。此外,张军还将翁牛特旗政府奖励他的2万元钱全部捐给翁牛特旗博物馆。张军是赤峰市个人向政府捐赠文物最多的人。他说:“文物是属于国家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出土一件就少一件,所以把它交给国家我心里最踏实。”
% l2 U! Y) d. n M. ^筹建私人博物馆
8 G; e' d8 b0 f& k* N+ M5 Q
/ N( w- `+ e1 O$ ? 截至目前,张军收藏的文物大大小小已经8000多件,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文物,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建一个私人博物馆,但是缺乏资金。他已经倾尽财力,投入40多万元用于博物馆的前期建设。为了早日将博物馆建成,张军正在四处奔走,筹措资金。
& w' U7 E5 v6 L1 O5 T1 X
( C, n/ w3 V6 q! M8 d( ? 采访结束时,张军对记者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放弃一定不会成功。所以任何事情我都会尽心尽力去做,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其实,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物传承者,这些文物也只是在我这里稍作停留,我百年之后一定会把毕生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那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