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85|回复: 15

中国清代名画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5 10: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v8 l4 j$ b( {. C& b. j8 @- ^/ g0 J
仿古山水 清 恽寿平
9 ?1 T1 e7 X1 `( z; c  J/ G% Y; G纸本 设色 墨笔 纵26厘米 横19厘米  ~! f9 f% n# j9 s# M
无锡市博物馆藏! F4 g6 A7 R# J. V
  此册共十页,其中设色四页,水墨六页。此十页山水画意境恬淡深邃,运笔秀润俊逸,设色明丽清新。此选一页。2 t# I  {0 e' |8 M! `+ i! B
  图款“松雪渔隐图”,钤“寿平”白文长方印。芦获枯枝间,老者戴笠握桨,坐在船头。枯笔随意,意境萧索。/ r6 p( e  [% m
  作者曾云:“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抒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此册可作为此语注释,每页笔墨见情,章法、结构,各有特色,少有雷同,既有奇险俊逸,又有平远清幽。岗峦、溪泉、树木以及一切景物,穿插自然,变化多端,草莽空灵。
+ c" s, W" [1 q% B! ?6 T9 {
2 T" i9 W; K, e0 \$ k! d% x& _$ O秋林舒啸 清 颜峄
& l) P: n! E) S0 x/ G) M绢本 设色 纵140厘米 横81.8厘米6 |+ a/ G, \- G# I: t
辽宁省博物馆藏
; u1 t3 \, _! m2 Z# T" H  颜峄(生卒年不详),字青来,江苏扬州人。出李寅门下,惯写古木寒鸦,飞呜楼宿。山水、人物学北宋人,笔墨苍劲,能界画,尤擅米家山水,由淡入浓,细细加点,妙能融化无迹。至人物直以勾勒提空之法为发眉,衣褶类张子羽。日本人枳重其画。主要活动于顺治,康熙年间。- b0 m/ h3 M+ R+ E& V4 |
  此图构思奇巧,清丽多姿。霜叶如姿,青松如染,朱青相映,枝斡槎栉交错,蛇曲龙蟠,山岚如盘,流泉有声,有高土舒啸于林泉间,侍者相从,车停于路旁。写景抒情较为真实。笔墨苍劲,山石用勾斫法,质理分明。人物鬓眉用勾勒提空法,刻划精微。$ x  s5 S& h  o9 S

- ?& O  Q5 t$ P+ U柏鹿图 清 沈铨
4 {9 t  V- _. C- h绢本 设色 纵98 .2厘米 横47.2厘米
# `/ j5 O( _. |" C3 [7 p) h  沈铨(公元1682—1760年),字南频,号衡齐,浙江湖州人。善画花卉、翎毛,用笔工致流畅,形象生动,设色艳丽。雍正年间,他应聘到日本授画,留海外三年,他的花鸟画很受日本人重视,学他的人较多,而以圆山应举最为著名。
2 @& U5 E% X/ |" b  图绘波涛汹涌的溪边,一对梅花鹿幽立坡石上。上端古柏苍翠,虬枝盘旋,后有石壁远崖,悬泉隐约,构成一幅清丽娴雅的图景,令人心旷神怡。沈氏笔法清俊涓秀,工翎毛走兽,尤擅鹿,毛茸细腻,神态活泼,栩栩如生,具有深厚的写生功力。山石水墨滋润,色彩清秀,绚丽和润。题材富有吉庆寓意,深得识者喜爱。款署“乾隆丙寅三秋”,时年六十五岁。
  I8 G/ b) @6 Z' r; H1 @. p5 @4 A  j, D" x
鸳鸯白鹭图 清 王武+ U( q, h9 y4 ?8 p/ X& x
绢本 设色 纵156 .3厘米 横74.1厘米, |# D2 E/ x9 z
上海博物馆藏
- t; X$ X1 y7 t: H' Q! V  王武(公元1632—1690年),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家王鏊六世孙,精鉴赏,富收藏,善画花鸟。风格工藏秀丽,正如王时敏所云:“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为清初院画的名家。亦善诗文。: u' M" n$ o0 Q7 w3 y- i  o! G
  此呼描绘宁静萧瑟的夜景。秋月倒影,夜色澄明,坡岸上芙蓉盛开,鸳鸯双栖,白鹭单足缩头停立在水中崖石上,兼葭稀疏,花草随风摆动,水波荡漾。
$ f3 ^" M. A/ ?4 `( @  设色淡雅,鸳鸯白鹭以工笔细描,芙蓉、蒹葭以点叶写意,两者视合,相映成趣,
, S1 V6 G! g, w, x! p  自题七绝一首,署款“已巳”,为康熙二十八年,作者时年五十八岁,钤“王武私印”白文印、“勤中”朱文印,起首钤“忘庵”朱文葫印,左下钤“草木中人”白文长方印、“三槐之裔”朱文印。5 Y) V" j+ f( F1 g/ L( w9 R
9 [; Q4 c' J( l2 z: ?* f
醉儒图 清 黄鼎
; N% K' r1 I. y1 W绢本 设色 纵115.5厘米 横57厘米
- C6 f* [9 \  S; ~( B0 p3 f+ s1 l广东省博物馆藏
" P0 j2 l* A' s; I" W/ Z- K5 T* _  黄鼎(公元1650—1730年),字尊古,号旷亭,又号独往客,晚号净垢老人。江苏常熟人。善画山水,临摹古画,咄咄逼真,尤以摹王蒙见长。后学王原祁,一变其蹊径。笔墨苍劲,画品超逸。
+ i7 S3 m: R  A' I1 x" ]/ J3 n, k  此图松柏参天,虬曲茂盛。浓荫下,湍流边,上身裸露的男子,醉倒于兽皮上酣睡,旁置两个酒坛,一函古书,将风流倜傥的归隐文人,活灵活现刻划出不羁的性格,体现了黄鼎的功力。自题“勾龙爽醉儒图,虞山黄鼎临”。勾龙爽又名句龙爽,四川人,宋代宫廷画家,擅长人物,据说他画人物“其状质野,有返机之意”。今观黄鼎临本,不啻把勾氏的风格保留下来。( h; C2 z: ^$ m8 |

1 ~# v6 r4 `1 j2 l- C3 U# ?$ l: v幽篁坐啸图 清 禹之鼎+ _& {' y& B$ e4 a  e9 N" X* H
绢本 设色 纵63厘米 横167厘米% I3 q7 q: a4 V
山东省博物馆藏
- K+ b4 t% q8 v2 O  禹之鼎(公元1647—1716年),字尚(上)吉,一字尚其,号慎齐,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康熙间供奉内廷。善画小像,亦能山水、花鸟。幼师蓝瑛,后出入宋、元。其写真多白描,秀媚古雅,一时名人小像,多出其手。康熙五十五年卒,年七十岁。
  r, c: W/ s3 ?  此图画清代诗坛领袖渔洋山人王士祯。王士祯临坐于铺有裘皮的盘石上,眉清目秀,长发朱唇,横琴未弹,若有所思,具有诗人学者气质。衣纹用柳叶描,颇生动;以水墨写幽篁,有元人法;石用披麻皱。溪流向远处淡化,令人遐思,皓月当空,更增寂静雅趣。作者录王维诗以烘托画意。画前提“幽篁坐啸”四字,款署“海宁门人陈奕禧”。画后题诗甚多,作者均系王士祯门人。禹之鼎另绘王渔洋柴门倚杖图卷,与此图不姐妹作,亦藏山东省博物馆。4 B( J( Z) |% x& O

2 }, \' i# K! {. B6 z: \  ?* B9 \豪家侏乐图(部分) 清 杨晋
. s+ o& a( v; R绢本 设色 纵56.2厘米 横1274厘米
( ?: c7 s7 G  W% @! ?8 i' m/ W: ^南京博物馆藏
  @- {, ^5 i' u# w/ C" P& V' \/ K  q  杨晋(公元1644—1728年),字子和,一字子鹤,号西亭,又号谷林樵客,鹤道人,又署野鹤,江苏常熟人,王翠入室弟子。善画山水、牛、马,兼及人物、花鸟。曾与王翠绘《康熙南巡图》。晚年多率笔,苍而不润。然画农村景物则颇精工。
# X$ \3 ~% W/ t7 D+ J# p2 k  此卷写春夏秋冬豪门享乐生活。此幅为长卷中一段。画仕女幼童十多人,游乐于长廓、水榭之间,玲珑湖石之下,浓荫草坪之上,或观荷,或细语。人物神*静穆,园林环境清幽,足以驱闲消夏。笔墨工致,疏密得体,设色明丽。款署:“岁次戊辰嘉平虞山杨晋写”钤“杨晋之印”白朱文方印、“子鹤氏”朱文方印。戊辰为康熙二十七年,时年四十五岁,为国年精心之作。( K, O. @9 E5 i9 B9 }

- x" z+ j# G1 y% J: d: \1 \梧桐双免图 清 冷枚6 R) r6 S' H3 L9 U$ V8 r
绢本 设色 纵176.2厘米 横95厘米" X$ j0 W( \0 T& J' T" U, n
故宫博物馆藏
) z5 P( N! R6 h# r# d: O! [  冷枚(生卒年未详),字吉臣,号金门外史,胶州(今山东胶县)人。画学焦秉贞,康熙后期进入宫廷供职。善长画人物仕女及山水楼阁。画风工细,色彩浓丽。康熙五十六年与王原祁合绘《万寿圣曲图》。
' U3 O: u: q& _. }  画梧桐二株,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满地,柔草丛中,两双白免相戏。似为中秋佳节而作。双免造型准确,形象生动逼真;皮毛滑而富于质感。免眼用白色点出反光,眼神显得晶然透明。构图疏密有致,用笔细腻清秀而注意质感,设色和谐艳丽而有对比。显然受到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款署“臣冷枚恭画”,钤“臣冷枚”一印。上钤清高宗弘历等印多方,说明它流传有序。9 {& `' }" B( l% c6 x
/ |( X  A+ _# n
海上三山图 清 袁江
( B0 @+ C* u6 Q( O5 ~绢本 设色 纵41.3厘米 横56.8厘米
# A9 o5 v4 {5 L4 ^! {" f南京博物馆藏' r8 u" {2 k: x: ^6 S
  袁江(生卒年未详),字文涛,江都(今扬州)人。善画山水、楼阁和界画,兼画花鸟。早提学仇英,后广泛师法宋元各家。他作的界画,在继承前人技法的基础,加强了生活气息的描绘。笔法工整,设色妍丽,风格富丽堂皇。雍正时,召入宫廷为祗候。是清代著名的界画家。
; K, }& L! @& T2 _. J0 F  描绘神话中的蓬莱三岛。仙山危耸于茫茫大海中,山势陡峭险峻而有奇致。岛山楼阁崇宏,建造精巧;松梅环植,苍翠葱盛,左下一座小岛突兀海面,一群仙鹿游息其上。波涟浪涌,云雾飘渺,一派绝境仙岛。整体气势宏大,局部精微耐看。左上题“海上三山”,款署“囗戌秋邗上袁江画”,钤“袁江之印”、“文涛”白、朱文二方印。袁江画迹,就目前所见,最早为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最晚止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此图画风属袁江工整细致一路,应是他晚年之作。
* w3 R' t# b6 G4 g
2 s6 X* ^# T( I2 e8 w南溪春晓图 清 马元驭8 y% S* ~- r  v
绢本 设色 纵57.2厘米 横28.6厘米
* X0 K- l$ h# w1 [7 |南京博物馆藏( i: ]; C3 w3 H! h8 e
  马元驭(公元1669—1722年),字扶曦,又号天虞山人,江苏常熟人。马眉子,善画写生花卉。画传家法,气韵超逸,写生又得恽寿平指授,常与蒋廷锡讨论六法,故没骨画益工, 神韵飞动,不泥陈迹。亦工诗。画桃花、柳树各一枝,高低交叉,鹆鹆停息柳枝,梳理羽毛。神态生动,设色鲜丽,意趣盎然;构图别具一格,自然天成,乃写生佳作。画左上作者自题“南溪春晓”,署款“楼霞马元驭”,钤“元驭之印”、“扶曦”白、朱文方印。另钤有“芸齐宝玩”、“曹巢南收藏”鉴赏章。
3 x. e( c2 v  H+ V6 U, d# ] 
8 f4 i1 v* T" M5 ?
) v1 ]1 o) v- ?5 W$ j" a4 i阿房宫图 清 袁耀
9 t9 Y# O; ^/ s1 V绢本 设色 纵128厘米 横67厘米
/ p/ [) d- ]* _# d5 g' R南京博物馆藏
3 _: F: P# @- M& p: H: G! C5 L' P  袁耀(生卒年未详),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袁江之侄。工画山水、楼阁、界画。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偶作花鸟,亦甚佳。乾隆十一年作《骊山避夏十二景》,乾隆四十五年作《阿房宫图》,现藏南京博物院。约活动于乾隆中期。/ V" `; p2 i" M# h% T9 U( C
  作者用唐朝诗人杜牧《阿房宫赋》文意,拟写阿房宫胜景。层峦耸翠,曲水萦环,重楼叠阁,各抱地势,廊腰缦迦,夏边行空,亭桥卧波,龙舟游荡。楼阁、人物,笔致细腻,生动入微。建筑物用大青绿敷色,浓盛厚重,鲜艳夺目,山石树木则用水墨,略施淡彩,主次分明,整体则气势宏大,局部则各显精神,是袁耀晚期至精之作。自题“拟阿房宫意”,署款“庚子阳月”、“邗上袁耀”,钤“耀之囗”、“昭道”白、朱文二方印。庚子为乾隆四十五年,为迄今所见袁耀画作时间最晚者。# w6 R& h' c! @. G2 l: _

( @  p, f6 `3 i. s- h# T杂画 清 余省
* R3 K! [3 l6 M5 H$ y& T纸本 墨笔 纵89.9厘米横2.7厘米/ u  \* _, }; n) r8 R
  余省(公元1692—1767年),字曾三,号鲁亭,江苏常熟人,余珣之子。画师花鸟画家蒋廷锡,乾隆时祗候“内廷”,善画花鸟、虫、鱼,尤其善蝴蝶。参用西法,赋色妍丽。
% [3 K% i! x' @' f: v  a  此图水墨写意,画牡丹、玉兰、花蜂、桃花小鸟、荷花翠鸟、稻蟹、竹石兰花、松鼠葡萄、鳜鱼、松梅、佛手、小仙香椽等十二在开。选刊稻蟹、鳜鱼二开。用笔豪爽,挥丽自如;用墨酣畅淋漓,豪放中呈现雅秀。法随意转,形中见神,意态生动。此册钤有“机趣天心”、“以意写之”的印章。每开均有作者题句及印章,末开署款:“庚辰秋八月戏墨十二帧。余省。”钤“余省之印”白文印、“曾三氏乐”朱文印,左下角钤“家有赐书”白文印。
/ _; @( Q' y6 w7 G& ?0 N7 I% [+ [+ N 
2 I  g* ~- |- ~
9 G3 _# \1 {/ y+ w+ l竹荫西猊狗图 清 朗世宁! o, e4 j. d! x9 E6 K+ ~
绢本 设色 纵246厘米 横133厘米9 L3 O' G; a1 Y! Q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 E2 Z6 r! \, Z0 G. K  朗世宁(公元1688一1766年),意大利耶稣会士,画家兼建筑家。康熙时期为传教士来到中国,因善画,召人内廷供奉。善画花卉,走兽,山水和人物。尤工画马。参酌中西画法,设色丽艳,精工细织,自成一家。/ [$ V0 p) ^  f7 l- i1 P+ X( F
  此图工笔设色,绘苦瓜藤绕翠竹,下立西独(《集韵》释为良犬),昂首垂尾,眼睛警觉注视前方;长身细腰,毛色银灰,光泽细润,骨骼肌肉旨显质感。与同样写实逼真的翠竹,瓜藤,果实,地草,野花,互相亲托,构成天然之美。右下落款“臣朗世宁恭绘”。上钤“怡亲之实”一印。贻亲王允祥系康熙皇帝第二子,雍正元年封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去世。此图似可确定作于雍正年间。
0 S) I1 C1 {4 w  N* P 9 I5 ?. F4 n! O/ v

) Y9 J: B5 O, M6 L8 a3 x* n鹦鹉戏蝶图 清 胡湄
/ d1 U0 K3 w% l+ s7 v绢本 设色 纵98 .2厘米 横50.3厘米) d2 b  [% x! {+ W4 W& d
上海博物馆藏5 p/ r* O) r1 s; k& o- _; ?
  胡湄(生卒年未详),字飞涛,号晚山,又号秋雪,浙江平湖人。诸生,项元汴外孙。由于项氏收藏古代书画甲天下。故胡氏年幼时,就受到古代绘画艺术的薰陶。他为人耿直,富人以金帛求画多拒之。他画的花鸟虫鱼,“时称仙笔”。著有《招隐堂集》。$ b5 y) M/ Y, J/ O/ q  B3 g
  胡湄的花鸟喜仿宋人笔,工笔重色,细至艳丽。此图作一枝怒放的梨花,一彩蝶向飘落的梨花追逐,原来锁立于铜架上的白鹦鹉反身而下,扑向彩蝶,形态生动。花朵用胭脂设色,鲜嫩可爱,墨绿树轩作为视托,层次向背各自分明。鹦鹉的羽毛用白粉工笔勾描,显示羽毛柔绵的质感,整幅无一懈笔,连青铜架上的绿绣、红霉斑均细致地表现出来。署款“晚山胡湄写”。钤 “湄印”白文印、“晚山”朱文印。胡湄的署款字形奇特,个性强烈,据画史记载,这是他不了防止别人作伪所致。左下压角钤“不遇赏鉴家宁落咸阳城”,可见其对自己绘画艺术的自负。诗堂有姚马龙题写的七言律诗一首,题于嘉庆已巳。
  m# M) W, y2 Q+ [8 p% W4 i. N, d 
1 A/ W2 S1 J. G3 @, F) P2 y# A6 `: @4 ]! f
洞庭秋月图 清 王愫
2 @, i- o1 U  _6 O* n9 K纸本 设色 纵65.4厘米 横39厘米
! K! X. f3 v: c& z; A. R0 k上海博物馆藏& I: M: C' U2 `* d8 y9 v7 ~7 ~/ l
  王愫(生卒年未详),字存素,号林屋,一号朴庐,江苏太苍人,诸生,侨居苏州,王原祁之侄。工诗词,善山水。笔法简淡、秀润。与王昱、王玖、王宸称“小四王”。著《林屋诗馀》、《朴庐存稿中附论画》一卷传世。活动于乾隆年间。
; R8 x% u" b# `  描绘太湖洞庭东出的秋色。近处坡石兀起,渔舟停泊,阜际望亭耸立。左侧峰峦高耸,泉入平湖。湖中平坡少渍,芦苇丛生,雁飞成行。8 @7 n% h5 G& ~/ ~
  山石用披麻皱,色墨由淡而深,反覆皱染,然后用焦墨破醒,显得浑厚花滋,富有厚重感觉。构图别致,取坡石一偶,山峦一角,沙渍一片,构成整体,上部大片留白,以示湖水茫茫。自题“仿黄鹤山樵笔法”,实为借用古人笔法,对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
. ~& z# z* L; @2 P" o7 U1 D( H. r  署款“雍正癸丑”,为雍正十一年,钤“愫印”朱文印、“江东鸟衣”白文印,起首钤“上下千年”朱文圆作。右下押角“天真烂漫是吾师”白文印。是王愫中年所作。
! U6 s1 \6 T7 G) v; g. E7 X% C2 Z% G+ R$ [! G% R0 D/ g
莲塘纳凉图 清 金廷标
3 G" B2 B# n! S8 E+ M绢本 设色 纵56.9厘米横65.1厘米
- X! Y/ H7 b0 z: Z: I3 e上海博物馆藏
% J9 J& A9 I' [' N. y5 j  金廷标(生卒年未详),字士揆,鸟程(今浙江湖州)人。画家金鸿之子。乾隆中供奉内廷,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尤工白描。画风工细。
; G, M% z# @% u# ~+ ~; d  此图定唐杜甫五律《陪诸贵公子丈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之一的诗意。原诗中有“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两联句,图中景物与诗意相吻合。( U0 T9 j8 E' y* o( X+ K3 V5 @* k. Q# F
  笔墨工细,人物动态幽闲自在,衣褶用浓墨勾勒,略似折芦描法,笔势流畅;布置简洁,设色雅淡。山石似用小斧劈皱,锋棱多姿,墨色富有层次,别具一格。右下自题“乾隆甲戌秋日柞溪金廷标写”,旁钤“二黟”白文长方印。
" g  x: L& A2 Q* H8 |1 X: x2 I. z - P6 B1 f0 F' S0 r7 q" n

- ]. t! r. ^8 h! z4 _: \+ [7 o$ k竹林聆泉图 清 沈宗骞
- F6 X$ `. K/ C( A! h/ d6 g+ o纸本 设色 纵90.6厘米 横35.1厘米
$ n9 E' T/ A( V* q上海博物馆藏
/ ]9 r+ G# f2 f6 {7 r' _6 W1 O) I3 D  沈宗骞(生卒年未详),字熙远,号芥舟,又号研湾老圃,鸟程(今浙江湖州)人。工书,善画山水、人物。笔法精妙,人物生动传神。活动于乾隆至嘉庆时期。
; y6 F- m  l, R+ G9 ~. L  近处溪畔泉边,竹林茂密葱盛。竹丛中茅屋掩映,竹梢间烟霭缥缈。峰峦突起,高瀑曲折奔流直下,使宁静山居带来悦耳之声。屋内有人临窗侧首,似在聆泉。画风受四王一派影响,山石用披麻皱,密集苔点,苍茫秀润。笔墨滋润,气韵清新。为沈宗骞精湛之作。自题“乾隆辛卯清秋,仿天水夫人(官道升)遗法,芥舟沈宗骞”。下钤“沈宗骞印”白文印、“芥舟”朱文印。. c# t! a5 x) d2 `1 i+ `# p2 p

. K& z6 @4 f# O# N, z4 a" V' b& K& V1 b" i& \! k  X8 w" D
山水图 清 高鳯翰
6 ~. q( b3 R! {* V# W) U; J! ^纸本 设色 纵28厘米 横34厘米
3 J8 L& W* ?4 g沈阳故宫博物馆藏- N# s; v) `/ \+ Y' b4 Z
  高鳯翰(公元1683—1748年),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胶州(今山东胶县)人。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画花卉亦奇逸天趣。“丁巳”年病臂用左手作书画,自号尚左生。亦工草书、篆刻,富藏砚。著有《砚史》、《南阜山人教文存稿》。0 i+ W+ E0 z& m! ~5 S4 m  a
  此图册画天池山风景四页,现选其图二幅。之一,团石林立,天池水波平静,池岸数人品聊天。题“天池试茶图”,下钤“鳯”、“翰”联珠印,左下角钤“偶然”葫芦印。之二,崖石壁叠,树木虬生。右上题“仿佛弘济寺石崖一段,鳯翰”,旁钤“高”白文长圆印。下钤“拾得”、“甲寅”二印。中部崖石题“悬崖撒手”。左边款署“雍正甲寅无日题名”,下钤“鳯”、“翰”联珠印及“左手供石”白文一印。
( H0 N/ Z/ t9 p1 P, d6 j6 D
$ _" R# r- o$ A4 P5 d+ w. Y7 }/ t* O* N  v$ n% D
花果 清 金农
1 K9 G& X) ?8 Y" P绢本 墨笔 纵21厘米 横36.5厘米  O2 ~# k3 z( |8 d! L3 U! U! H- b
上海博物馆藏
2 F  D# _" r- w; \! B1 h' X, q  金农(公元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女号司农、稽留山民。昔耶居士,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流寓扬州。五十岁后始学画,善画山水、人物、花卉、梅竹。笔墨稚拙,不求形似,别具古朴风格。亦工诗文、书法,精鉴别,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冬心诗集》等行世。
  X% |8 [# Y+ w/ C+ C  全册十开,此选萱草、枇杷二开,在构思布置与笔墨意趣上各有特色。一幅写根基于崖壁之上的萱草,长叶循势纷披飘逸于画面,逆锋勾叶,笔触古拙,在轻盈潇丽的风姿中含有沉厚顽强的意趣。淡墨点花,薄而润,富色彩感。一幅写倚角取势的二组枇杷,高矮趋对,中以题记相接,笔触较工细腻,风格沉着而又清丽,在造型上有一种巧整的优美感。画作于已卯,作者时年七十五岁。+ |; O- a3 S- }( ^- u, u- }$ I
: Y. E  A: p' O8 c6 A& o
佛像图 清 金农  r: T# U( }" m+ q, e2 T* P, y$ u
绢本 设色 纵117厘米 横47.2厘米- F) F4 W3 z) {  j( B- z/ _9 ^5 X
烟台市博物馆藏
3 \3 J) b. j8 o% I7 B' a- s  图中释迦,正面全身,头顶青螺结,身着红袈裟,一臂袒露拱手伫立,神态安详而肃穆。面部以刚劲的铁线描勾出,敷设淡彩,丰腴圆润,神采飘逸。周身的衣纹采用枯笔折绝画法,下接卷云莲座,线条展转流动,有升腾动荡之感。又于释迦两侧作记,右边文日:“十五年前为暖鹑居士写金刚经卷,刻之枣木,精装千本,善施天下名胜禅林……今又画佛,画菩萨、画罗汉,将俟世之信心,敬俸者锓摹上石,一如写经之流传云。七十四双机郡金农记。”左边题《古佛颂》,长远百余字。书体楷中兼隶,有“漆书”之称,其风格独绝。书画和谐,使佛像更为突出。其画面形式极适于“摹上石”流传于世。
" x' {: _2 }8 I  M1 Z8 } ' X( I5 l: u4 t* G/ g) W
: g7 `; Q) ]: L( X+ `' I! j
镜影水月图 清 汪士慎
9 N* O  f+ x7 K' a- O纸本 墨笔 纵119.5厘米 横53.5厘米
0 [1 u. N" ], p) K0 u+ R广东省博物馆藏% E( U, `: Z' q% |
  汪士慎(公元1686—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歙县人。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善墨笔梅、兰、竹,尤以画梅著称。清淡秀雅,别有风韵。五十四岁以后,双目相继失明,使练习用手摸索写字作画。亦工诗、篆刻和八分书。“扬州八怪”之一。著有《巢林诗集》行世。
; G7 T$ j- d4 i1 @% M) D  写明月之夜,一佛伏坐于水塘之边,静赏水中之月,神态安闲自得,有脱离尘世,悠然于佛门生活之感。画下端有作者题诗一首:“镜中之影,水中之月;云过山头,狮子出窟。”
# _! B* s& v7 E) _  {8 @1 M  汪士慎善画梅花,此幅人物画在汪士慎的作品中较为少见。款题:“清湘老人曾有此幅,近人偶一摹写,以博明眼一笑。”款下有“士慎”、“甘泉山人”白文方印,另钤“七峰草堂”白文方印。有“包氏松溪鉴赏之印”的鉴赏印章
; G, r: ^+ K, w* c( l$ l. j% P3 P+ c, b; k$ l8 Y
渔翁渔妇图 清 黄慎
; v; X  D2 Q" {0 W5 U纸本 淡设色 纵118.4厘米 横65.2厘米0 A6 W, n* ]4 m. r
南京市博物馆藏
3 a: ?0 g0 l1 R, o8 r  黄慎(公元1687—1768年),字恭寿,号瘿瓢子,又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侨居扬州,善画人物、花卉、蔬果。笔姿放纵,风格豪放。亦工诗,画。“扬州八怪”之一。著有《咬湖诗钞》行世。
+ g3 j, j( |* f) ]6 _+ q( K" ^6 r  此图写一渔翁身背鱼篓,手拈鱼钩,钩上扑一小鱼,笑容可掬,面向鱼妇,似述家常;而渔妇则回首目对老翁,聆听其述。渔翁渔妇,动态生动,呼应密切。人物衣纹作织线描,或连勾带染,挺劲放纵;以草书之笔入画,枳具功力。作者虽师法陈老莲,上官周,然又自创新意。此图为水墨大写意,仅于渔翁面部,手部,略施淡赭。画左上自题:“渔翁晒纲趁斜阳,渔妇携筐入市场,换得封存中监菜米,其余沽出横塘酒。宁化瘿飘子孙黄慎。”钤“黄慎”白文,“恭寿”朱文两印。+ _0 \0 g) G. r! z  F$ ^
 + r. I0 w$ R% f2 A- w0 `) R
9 D+ f' `) p; \$ k: b& E, q
, K: N$ }9 M. h/ f  C
花鸟草虫图 清 黄慎3 E1 l% c  ^7 ^& b
纸本 墨笔 设色 纵23.5厘米 横29.2厘米0 ^) T) V1 d0 e2 F; a: [$ W
上海博物馆藏
' N9 B. z8 A/ }8 r  X2 W& G6 h/ Z  全册十开,作者选取荒崖野地的昆虫小草作题材,画面充满生机,、野趣,使观者徒小物小景中见到自然界中生物的动态,画幅虽小,而妙趣横溢。作者笔致毫放,既参徐渭、石涛的风骨,更表现其疏狂的个性,取象造型,重传神写意,艺术概括力强,并以草书功力入画。册中虫草特别富于生命力,如郑板桥所评:“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此选其《纺织娘》、《枝头麻雀》二帧,图上钤有“孙氏退思轩藏”白文收藏印。
; Q" o& X3 D9 |" ]; K6 c / g' u8 n# u- i2 F$ y$ U8 ~
  P# }: V' P8 n# `
弹指阁图 清 高翔; N/ @0 R: B1 l" ^2 q: ?5 i' M
纸本 墨笔 纵68.5厘米 横38厘米
6 ]0 n! H! ^+ c& i+ c0 f# L扬州市博物馆藏1 `0 K! r7 M4 u( I& v2 c
  高翔(公元1688—1753年),字鳯罔,号西唐,钱塘人、寓扬州。与金农、汪士慎为友。工篆刻,善画花卉、山水。世称“扬州八怪”之一。画梅笔意松秀,技幹苍润,以疏枝瘦幹取胜。山水师渐江、石涛,笔法简淡而秀雅,喜作园林小景。
$ G, ?0 _% u0 }, P  此图所绘的是清代扬州天宁寺西边的弹指阁,为文思和尚居址。行笔错落有致。以淡墨勾润,浓墨点视,清疏中流露出一股秀逸的气息。人物刻划,寥寥数笔,神情动态,栩栩如生。诗题与画意,浑然一体,耐人寻味。此图不仅是高翔的写实佳作,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款识:“莲界慈云共仰扳,秋风离落扣禅丝。登楼清聆市声远,倚槛窥鸟梦闲。疏透天光明似水,密遮树色冷如山,东偏更羡行庵地,洒诗筒日往还。弹指阁成作图。请倚青四兄先生和正,世愚弟翔。”印章有“西唐之印”白文印、“高生老”朱文印、“隐安”白文印。  R8 o9 ]8 {, Z8 n8 @
 
  X5 j6 L' `- v1 u# ^
  f& O; W% f! y0 B: X4 {芍药图 清 李鳣; }6 Z! C5 \" w- R% q
纸本 墨笔 纵92.5厘米 横35.8厘米7 b- K8 h# A- E5 u' `- w
苏州市博物馆藏6 l; {8 }$ z% G
  李鳣(公元1686—1757年),字宗杨,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木头老子,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举人,曾官山东滕县知县。学画于蒋廷锡、高其佩。用笔挥丽自如,泼墨酣畅淋漓,而作画款,随意布置,另有别趣。为“扬州八怪”之一。, z. ?! E) V5 [* X
  二折枝芍叶,一支盛开,姿态妖娆,以花为冠,辅以疏叶,天题自成,一支半绽侧出,浓装艳抹,花叶茂盛。两花相对,互为呼应,布局谨严,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欢乐气氛。落笔奔放淋漓,苍劲老练,水墨交融,远出神入化境地,得青藤白阳神髓而自放胸臆,有水墨融成的奇趣。右上角题诗铺空,书画相互映辉,此画为乾隆二年李鲜五十二岁时所作。
" U) K8 M* x& i2 A2 \
. U* R9 r: H2 D, s) U竹石图 清 郑燮
% E7 y/ ^$ O7 M2 Q9 w& p2 q  I; k纸本 墨笔 纵217.4厘米 横120.6厘米
+ j$ a' l( p" ]2 N7 U! p; s' w上海博物馆藏- q9 K( J2 E4 Q) }# [# }) ?  S, y* ]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六年(公元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账济灾民一事,触犯权势而罢官。晚年居扬州,卖画自给。工诗文书画,兼篆刻。善画花卉,尤长兰竹。书法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 T/ H* R& l$ U) z/ A- D  此幅为庭院中竹石。瘦石壁立,以白描的笔意为主,长折带皱勾出坚硬挺削的石质,摺裥处略施以小斧劈皱,崚嶒之态顿出,平稳中有聚散欹侧,极尽变化,石前新篁修改两三枝,劲拔挺秀,以“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简洁风格写成。画面简约明快,竹清石秀。图左上有行书自题四行,作于乾隆甲戌,作者时年六十二岁。
$ Z/ t7 F3 |5 u! u+ ?) ]
6 ~$ \2 \. s2 G9 Q# u. j3 b兰竹石图 清 郑燮# H/ Q3 l9 V2 C$ M1 N% F0 i
纸本 墨笔 纵178厘米 横102厘米7 {" H0 |  ~7 b1 _! Z
扬州市博物馆藏* Y& W. i) t0 I) ?" R
  此图气势磅礴,巨石峥嵘突兀,一丛丛兰竹,舒散而出。以淡墨勾石,浓墨撇兰竹,兰叶竹叶偃仰多姿,互为穿插呼应,气韵俨然。其兰叶,全以草书中坚长撇法运之,秀劲绝伦。著名词曲空将士铨谓:“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右下以隶楷相参的“六分半书”题画:“生平爱所南先生及陈古白画兰竹,既又见大涤子画石,或依法皱,或不依法皱,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其意,构成石势,然后以兰竹弥其间。虽学出两家,而笔墨则一气也。宏翁同学老长兄善品题书画,故就正焉。板桥郑燮。”印章“乾隆东封书画史”白文印、“歌吹古扬州”朱文印。' Q! T( ]7 m/ B. ]

# B, ~5 i( @( C: w3 F. T" T2 [( e鲇鱼图 清 李方膺9 _8 }* g8 l7 U# \% f
纸本 墨笔 纵36.5厘米 横28厘米
9 |: Z  Y! C$ s) L+ F扬州市博物馆藏
7 e. x  C  v5 }) ?1 u: v  李方膺(公元1695—1754年),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池,江苏南通人,后寓扬州。历任山东乐安、兰山、安徽合肥知县。辞官后曾长期居住南京项氏借图,故号借图主人。以卖画为生。善画松、竹、梅、兰。笔墨放纵,不守成规。为“扬州八怪”之一。9 b' R# I( x5 N5 w. [
  此图绘两条鲇鱼,运笔洒脱,以浓墨绘鱼背,淡墨绘鱼肚,一正一反,一浓一淡,生动描出了鱼之肥美鲜活之态。再以称穗穿之,如之诗题,反映了年年丰收的美好愿望。其诗云:“河鱼一来穿稻穗,稻多鱼多人顺遂,但愿岁其有时自今始,鼓腹含哺共嬉戏,岂惟野人乐雍熙,朝堂万古无为治。”印章“大开笑囗”白文印。7 D4 q% N9 F. J: Y: z

1 D4 w+ {) c3 W/ v' M' C/ I丁敬像 清 罗聘! S5 `! t# H; q" Q
纸本 设色 纵108.1厘米横60.7厘米
/ s' w+ I. Z' Z% @4 O. r4 D浙江省博物馆藏. A, d! ]5 t$ p* n' C* [
  罗聘(公元1733—1799年),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原籍安徽歙县人。金农弟子。善画山水,人物,花卉,佛像。喜作鬼趣图,笔情古逸,无不臻妙,深得金农神味。亦工篆刻,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香叶草堂诗集》。9 K  h% n" c7 t* l# a
  丁敬倚坐石,光顶高颡,脑后作许白发,头颈伸得特别长,造型夸张,“怪”中见美,拙中含趣。罗聘发展了他的老师金农的肖像画法,追求文人画的天趣,人趣,物趣,为传统肖像画开拓出新的领域。+ ?: ~6 X4 @8 p4 l- W5 ]
  丁敬(公元1695一1765年),字敬身,号龙泓,浙江杭州人。金农知友。工诗书,尤精刻印,格调清劲朴茂,开创“浙派”篆刻艺术。- |7 I* S& H. [1 P* s8 ~5 T  r+ [( e
  本图没有作者署款,是罗聘出于对前辈敬仰之情,在杭州画成后携归扬州,留作纪念。创作时间很可能是在乾隆二十八年春天,是年丁敬六十岁,罗聘三十一岁。& w' ?( ]  |& X/ X' ^8 o1 z
% G2 d0 C1 ]( _7 T4 p
纨扇仕女图 清 闵贞
; ?3 ~* |, W: D; I' H纸本 墨笔 纵113.8厘米 横45.9厘米+ u5 T) g% c: Q1 }
上海博物馆藏
, L3 Q* b! K! y8 D. P  闵贞(公元1730—?年),字正齐,江西南昌人,侨居汉囗,一作汉阳人。善山水,工写意人物,兼精写真。所作山水,运笔沉雄,颇得巨然神趣。所画人物,笔墨奇纵,衣纹流畅,顿挫有法。亦工篆刻。乾隆五十三年五十九岁尚在。5 @* \/ ?, [1 Y* z4 K9 M. O. X: N& U
  此图仕女神态娇弱,流露出一种夏日疲困的气息。树幹的苍老虬结与女子的妩媚身姿,曲线交叉,相映相视,构成新颖别致的格调。曲眉、鳯眼、丹唇、粉面,轻挥纨扇,均着意刻划。徒图中可以窥见当时有对于仕女的审美情趣,闵贞传世的人物画以粗放写意者居多,此图用笔严谨,人物线条的勾勒较为流畅自如,是风格清丽的工细之作。款于已亥,作者时年五十岁。/ P, S  a1 ~2 E9 f% Z- E$ g
 ( z9 r+ D4 [. v

4 G( J1 C  J- \+ n* t7 i' H
; U( a, o0 ~& F5 e7 t3 W. X芦雁图 清 边寿民
; X: B+ \% p1 V+ C0 \纸本 淡设色 纵24 .5厘米 横56厘米
$ `. P& q7 p1 `) @! t7 U7 D0 [旅顺博物馆藏
( K4 ]/ f7 Y, _# _  边寿民(公元1684—1752年),原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又号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工书,善画泼墨芦雁,亦能以枯笔作花卉杂画。笔意苍浑奇逸,形象生动,别有风致,其代表作有《芦雁图》、《芦滩双泳图》等。
0 z4 h/ g& n/ a/ H# n, x  全册十开,选二开。画面笔简意周,一片芦丛,两双芦雁,嬉戏幽游,秋泖开阔,意境萧疏。芦雁造型准确,形态生动,笔法苍润,墨中带赭,色调清雅。款署“寿民”,钤“祺印”、“一片秋声”二印。
0 z; h! l' }3 \3 [$ }
* ]9 B( U4 c( s: D& p2 T- P神龟图 清 蔡嘉
7 m4 G, J7 m* S7 f, W纸本 淡设色 纵108厘米 横38.5厘米0 L" b  \0 a; E
旅顺博物馆藏9 s5 A& e! r3 R1 v9 A/ D
  蔡嘉(生卒年未详),字松原,一字岑州,号雪堂,一号旅亭,长年寓居扬州。与扬州画派高翔、汪士慎、朱冕为诗画友。工诗文,善画花鸟、山石,尤善青绿山水。活动于清乾隆时期。3 Z  k& [, g* G
  此图取江天浩渺之景,近处水势湍急,波浪翻卷,杂草丛边,孤石上蹲伏一龟,尾及四肢均收缩于甲内。构思巧妙,刻划生动。石头用浓墨渲染,缀以浑厚苔默;水纹勾线,灵活飘逸。上有金农行书《神龟篇》全文,占画幅小半,反使构图得体,书法结体多姿遒劲。据题识所记,绘制年代约在公元1752年。有张珩收藏印。2 t0 T4 r5 a2 h' X& V

9 |- b+ y$ e3 ~春流出峡图 清 张崟
7 @7 |2 H1 Q: Y7 B! [- z; X/ c纸本 设色 纵145.8厘米 横64.1厘米* P. W0 N1 Y% k+ V( y
南京博物馆藏
" u; r1 N7 C2 z% K, D# f! H- e  张崟(公元1761—1892年),号夕庵,晚号且翁,丹徒(今江苏镇江)人。贡生。善画山水、花卉和佛像,师法沈周和文徵明,笔法苍秀浑厚。尤长画松,时顾韬庵善画柳,故有张松顾柳之誉。世称“丹徒派”,著有《逃禅阁集》。
; I& y- U3 B/ d+ m  此图取唐人诗句入画。作于嘉庆二十二年。以俯视的远近法构图,写群山毕览无遗。山峦用披麻皱,苍秀浑厚。以石视水,使潺潺山溪,转折于乱石之间,巧得清流急湍之妙,树木盛秀,雾露飘渺,远山隐约,一派妩媚春光,皆露笔底,细而不腻,工而不板。图左上角有作者自书题识:“春流出峡图,仿李希古,丁丑冬戊寅春,江南瑞雪普遍,丰年之兆可徵,巴蜀之雪可知矣。因拟唐人‘巴国雪消春水来’句,作春流出峡图。”款署“丹徒张崟”,钤“夕庵”、“张崟之印”白文二方印。, o; p: {3 x+ B: o; m- T; n
 * F4 U( R" H5 R/ C# Q- {$ m

7 u' z. c% ^# W: _2 E/ W云岚烟翠图 清 戴熙
* x( r5 K: W8 @8 U纸本 墨笔 纵138 .5厘米 横64.5厘米! g+ V2 B1 n" C/ r
青岛市博物馆藏: G0 |! j6 ^- B2 q& h1 \
  戴熙(公元1801—1860年),字醇士,号榆庵,又号莼溪,自称井东居士,号文节。杭州人,道光十二年翰林,官至兵部侍郎,后引疾归。工诗书,善山水,花卉。师法王翠。所作木石小品,停匀妥贴,花草、人物,无一不佳。著有《习古齐画絮》和《题画偶录》行世。
5 L7 \) J7 T7 Y7 g" [# @  远边山峦起伏,树林茂盛,行云浮动于山间。近处水波涟漪,严头杂草横生,密林茂繁。整个画面明快秀雅。
& E4 X( W  @  \  @8 u5 F1 ]7 j& |" O  此图结构精微,风度闲逸;笔墨清润,全无俗气,虽貌似耕烟,然又别有一番气象。上题“云岚烟翠。大痴葱盛之象,不以家数求也。伯黍大兄属,时咸丰五年乙卯清明节醇士戴熙”。下钤“戴熙”、“井东居士”二白方印。左下角有“绍庭审定”白文印、“紫藤花馆”朱文印等收藏印章。
4 |" l! t% f# J$ h$ y4 ? ' f7 R9 X  ]9 P

" N4 F4 u+ r1 Y4 S太白醉洒图 清 苏六明  m) N% V9 y! ^& `
纸本 设色 纵204.8厘米 横93.9厘米
* K: S# [/ B. J5 j5 r& D% i上海博物馆藏
2 v1 Z$ H! `# A  f  苏六明(公元1798—?年),字枕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善人物、山水。画人物师法元人物和清代画家黄慎。多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生动副真。4 s1 k1 |* |# u4 J/ m
  此图写李白醉洒于唐玄宗(李隆基)宫殿之内,内侍二人挽扶侍应的情景,人物造型准确,李白戴学士巾,面部用工笔描绘,层层设色,白裹透红,表情活脱若生。眉宇间流露出高傲之态,侧目下视被倚的内临。左侧挡着李白身穿白色宽袖朝袍,朱色靴、带,色调鲜明。内侍的服饰作皂帽、青杂色衣,色调灰暗。徒服装色彩明暗度的区别上,视托出李白高昂尊贵的气势。运思十分巧妙,是作者于甲辰(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时创稿的名世之作。9 }& X9 ?) A3 W# ~  {3 V/ y
9 o7 T$ E2 P( T4 |4 [0 D
五羊仙迹图 清 苏长春
+ N- J/ P. x  ?9 C; P8 R纸本 墨笔 纵178.5厘米 横67.5厘米
- B4 A8 s7 ?- u  I8 R, G$ j广州美术馆藏8 U( b8 e$ Y- }2 I( ~9 |# k
  苏长春(生卒年未详),字仁山,别署教圃,广东顺德人。工山水、人物,兼写花卉,用笔构图,自成一家。画风古朴高逸,有金石味。* h9 g. G: ~9 F. J, J, C' Y
  图中作者自题:“五羊仙骑羊,蝗神骑驴,分野之下,能修德政,则蝗神逐蝗于神,种种兆年丰,九谷遍阡陌,故附祀之。帝高阳苗裔跋。”传说苏姓先祖为皇帝之孙,古帝颛顼,国于高阳,故称帝高阳。; u7 z7 t0 }; Q: |
  五羊仙是广州城的神话传说。古时候有五位仙人骑五羊,手执谷穗,在这儿播下五谷,广州从此兴旺起来,画中六人,除五羊仙外,还有一人是否就是题款上所提到的蝗神?
# `$ ?+ i4 y6 C  此图有全焦墨完成,落笔草草,风致宛然。人物头像似不经意,欲刻划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徵,是苏长春代表作品之一。' b2 x) A. _  R( k$ z! s- L- h
 
2 j6 ~7 M# f7 Y" I' x  r
. }: o% |* M4 ?: u. r瑶宫秋扇图 清 任熊
. G5 x; B4 |' _, G绢本 设色 纵85.2厘米 横33.5厘米0 r% O: @; R# V- m  v: C: }+ U
南京博物馆藏
; h. E1 j. u6 m$ g- Z  任熊(公元1823—1857年),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曾至上海卖画。工人物、山水和花鸟。人物学陈洪绶,风格有所变化。笔力雄厚,气韵静穆,富有装饰趣味。画有《列仙洒牌》、《于越先贤传》等四种。雕刻成版画面世。& e9 I$ B+ [' E# D
  工笔写一仕女手执鹦鹉纨扇,姿容秀丽,衣纹线索条刚劲、飘丽,笔致细腻,设色浓丽;人物描写着重刻划动态。左上作者自署“咸丰乙卯清明第三日,渭长熊摹章候本于碧山楼”,钤“渭长”朱文方印。诗堂有李嘉福小楷录《瑶宫秋扇曲》。署年“乙卯”为咸丰五年。" ~0 b; R7 M. S$ E1 u  F& A7 I

$ ^$ S) i3 g3 N- l) v2 z富贵白头图 清 居廉* q! l( i8 k8 U9 V
绢本 设色 纵132.6厘米 横75厘米7 M* |4 Z; G/ u2 |8 n
故宫博物馆藏/ P) P  @& L. s) O3 e6 G  U/ l3 R
  居廉(公元1828—1904年),字古泉,自号隔山老人,番禺(今广州)人。居巢之弟。善画花鸟、草虫及人物,尤以写生见长。他初学宋光宝和孟丽堂,后吸收各家之长,自成一家。笔法工整,设色妍丽。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没骨画法基础上,创撞水和撞粉法,是岭南画派奠其人之一。
1 Y/ Q. T2 h/ Z  画中描绘在绿草如茵的土坡上,兀立一块玲珑的湖石,石的周围盛开着一丛牡丹,在春风中姹紫嫣红,争奇门妍,引得一群蜜蜂、蝴蝶在花间流连嬉戏,石上停栖着一双白头翁鸟,神态闲静,与喧闹的蜂蝶相映成趣,笔致工整,花鸟形态生动,设色浓淡相依,明丽艳秀,使人感受到春天明媚温暖的气息。自识“丁亥”,为晚年之笔。
1 C" C$ ^* x- h5 o: n* Z; Y0 c- V
/ g3 d7 h* n% T7 M
; {( k. a! o1 V6 u8 K% U8 K花鸟四屏 清 任薰
6 x2 [/ M- `& B9 ?- T: t* x% J纸本 设色 纵140厘米 横37.5厘米7 L/ G' z. |  Y
广州美术馆藏
; w% A  _( o! I% D9 l8 V7 ]  任薰(公元1835—1893年),字阜长,又字舜举,浙江萧山人,任能之弟。长期在苏州、上海等卖画为生。善画人物,尤工花鸟。人物取法陈洪绶,花鸟构图别致,具有独创一格的精神。在用色方面尤见浓淡相间的匠心。# r3 g2 T) a* p. p
  花鸟四屏,分别为孔雀牡丹、雄鸡雁来红竹石、荷花鸳鸯、白鹭芦苇葵花。此选二幅。任薰学自陈洪绶,但对此画的物象体态结构,都作精细的观察写生,在此基础上徒轮廓形态作夸张的艺术创造,故所画物象均极富装饰性,高古精雅,线条清圆细劲雄健,设色对比强烈,厚重机实。浮波荡漾,水暖花香,情意绵绵,而雄鸡雁来红一幅,则画白雄鸡立石上,振羽辣身,威势轩昂,朱冠白尾,显得特别勇猛气盛,别有意趣。
. k/ t: |% R) [/ T9 b" s 
' C" {+ U! c) C) |' v
& u$ w* y2 T( ^. m" @! P松鹤廷年图 清 虚谷0 G$ |  s! O+ F! B) ^
纸本 设色 纵184.5厘米 横98.3厘米) M' j. w$ F4 ^
苏州市博物馆藏. L% L# \: u( A6 Y& J& W5 L
  虚谷(公元1824—1896年),僧,俗姓朱,名怀仁。号倦鹤,又号紫阳山氏,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曾为湘军军官,后出家为僧。经常来往扬州、上海之间,工画花鸟、蔬果,亦善写真。用干笔偏锋,冷峭新奇,别具一格。画松鼠、金鱼,善用破笔,生动超逸。有《虚谷和尚诗录》传世。
. F# e; O$ S8 F3 U- W4 S; V  x  此图绘满地黄菊,花盛叶茂,松傍菊畔立一丹顶鹤,一爪举前,安闲自在。苍松参天,藤萝四垂,松叶茂密而松疏。气法奇峭隽雅,设色清秀明丽。款署“光绪丁亥夏四月,虚谷”。虚谷六十四岁所作。
. ^% f) v" V0 ~9 b6 j& [+ W# A
/ c% P; r1 j4 o+ Q0 v1 K: I杂画 清 虚谷6 p5 m1 n0 ?: O& `& d& b
纸本 设色 纵30.6厘米 横43.1厘米+ c6 ~# v' L0 r
上海博物馆藏" V' O/ c! C. F  [- Q; K
  《杂画册》共十二开,分别绘《夏山烟雨》、《蕙兰茶壶》、《王者之香》、《蔬笋河豚》、《红了樱桃》、《竹》、《桃实》、《满架秋风》、《菊有黄华》、《蒲塘野趣》、《红树青山》、《香雪蕉庐》。题材广泛,堪称虚谷的代表作。如《蔬笋河豚》竹笋的长锥形与河豚的椭圆形,置于一幅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情趣横生。《红树青山》秋树直立,秋山横亘,交叉相映,得意境空灵之致。
5 _& E8 F0 o+ Q' _  此图的绘画技巧突破了前人的成法,显现其独特的新格局。1 ^' w3 n0 `) G  m' }4 J
  此图始于清光绪六年冬,毕于光绪七年夏,各开分别款署,如“虚谷戏笔”、“紫阳山民虚谷作”等。亦有署年款,上钤“三十七峰草堂”朱文腰圆印、“虚谷书画”朱文方印、“虚谷”朱文方印,“虚谷”白文方印、以及“书画癖”白文方印。9 ?4 d9 a3 B! ?6 s) u/ m5 z
8 T& J( c4 S# F& ?  Q+ e& q; z- g
积书岩图 清 赵之谦
  k; y$ L7 {3 w) D+ `" G纸本 设色 纵69.5厘米 横39厘米9 ^( R3 c: N* v3 s/ o
上海博物馆藏1 ]' l1 G7 i7 C+ I$ Q
  赵之谦(公元1829一1884年),字为叔,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善篆刻、书画。书法初学颜真卿,后专师北碑,自成一家。花卉继承陈淳、“扬州八怪”的传统、并融合金石篆刻,笔势流动,结构新颖,是近百年来著名画家之一。著有《二金*堂印谱》,《悲*居士诗胜》等传世。
8 }( H) {4 k& S3 B1 m9 D  此图取材于河北层山积书严的景色,。崖脚下碧波荡漾,陡直的峭壁险峻无路,石崖间青松盘曲,苍翠欲滴。山腰上缀有洞窟一穴,洞内有天然横坚交错的石纹,远望状如堆积书卷的藏书库,赋予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 ^- R& ]; Q1 _! g  此图运用传统笔墨,工写结合,笔致流利活泼,从山峦起伏,山石的结构和松秀的鬼面皱等方面来看,远追王蒙,石涛的山水技法,吸收变化,形成特有的艺术形式。此图为其挚友南汇沈树镛所作,曾同纂《环宇访碑绿》一书。署款“郑齐侍郎命赵之谦画”。
5 }7 `# V/ ]8 w0 V  J3 s, h8 o! O, R* i( Y! U$ O
天竺水仙图 清 蒲华! H9 d7 L& h: }8 Z, l
纸本 设色 纵146.3厘米 横77.1厘米
# t% R* ?/ p1 {6 P+ a$ H上海博物馆藏$ {( s; L) o& U, H, K
  蒲华(公元1830—1911年),字作英,一署胥山外史,原名成,字竹英,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侨寓上海卖画为生,善书画,早期花卉学徐渭和陈淳,晚年画竹学文同,山水、树石取法石谷、石涛,笔法淋漓潇丽,不拘成法。% P5 f) H5 M6 V, O
  此图工整、含蓄,不同于常见的豪放不羁、水墨淋漓的风格。一块崚嶒怪石,拖笔烘托,坚实稳重,天竺、水仙、腊梅、万年青环绕四周,花叶纷披,枝干纵横,各尽其致,整幅构图严密,繁而不乱,疏而不漏。设色鲜丽,令人醒目,沉着端庄,艳而不俗,明媚的春光夺纸而出。右自题七绝诗一首,诗画交融,情意俱佳。
; Y, m2 l8 S2 _$ w$ o3 T2 n: `9 Z1 b8 b+ Y4 y/ h% ]' {) o) H
支遁爱马图 清 任颐
, f6 o: u% d% s4 n, \8 s纸本 设色 纵135.5厘米 横30厘米
  y# d* i) n, V2 G$ ?# Z6 z上海博物馆藏' z, u1 T* E- u- k
  任颐(公元1840—1895年),初名润,字小楼,又字伯年,生改名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从小跟其父任云学习“写真术”,后跟任熊、任薰学画。长期寓居上海,以卖画为生。擅长画肖像、人物和花鸟。画风受陈洪绶、任熊的影响而有创新。笔法生动,色调明快,构图新颖,是海派画家中的佼佼者。$ [2 l7 b" u/ ~4 m, {
  此图以东晋名僧支遁爱马为题材。支遁字道林,世称支公,陈留(今河南开封以南)人。本姓阙氏,二十五岁出家为僧,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善谈玄理,著有《即色游玄论》,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 。相传他善草隶,尤好畜马匹,人或谓“此非道人所宜”,而支遁却回答:“贫道爱其神骏。”自此支遁爱马被传为佳话。此图右侧画一丛芭蕉,支遁扶杖伫立其下,观赏骏马。马则扬蹄,作昂首回礼状。其画法出自任薰一派,远追陈洪绶的笔调。而马的笔法,又参以任熊、徐渭长的笔致。二者结合,生动自然,这是任颐绘画的高妙所在。画上自署:“铭常仁五兄大人雅属,即请正之。光绪丙子新秋,伯年任颐写于海上客齐。”钤“任颐印信长寿”白文印。是他三十七岁所作。) q& L1 x% i2 \3 w! z
 
* E$ S7 m/ v  v2 b1 @
% G. G$ H: |3 N: U朱竹凤凰图 清 任颐
0 y( i8 M$ n& L! `7 q0 r纸本 设色 纵162厘米 横48厘米
/ b- ^* q  e) A+ l& D; ~* T常熟市博物馆藏8 z& q; V8 Y* s
  此幅朱竹白凤相映生辉,富丽典雅。凤栖梧桐,缩头敛羽,神情自若。所谓朱竹凤凰,皆自然界之所无,而能如此传神会意,可叹为画家之神技,此类题材,可兆喜庆,流传于民间,极富装饰意味。
5 H( Z# d& l3 B . n" F$ w7 W  v6 e0 p8 X
: v# e: R+ }7 V
酸寒尉像 清 任颐3 }$ Y; h& ], q0 c
纸本 设色 纵164.2厘米 横77.6厘米; j" g+ I8 o3 c' Z+ W1 k$ W/ i
浙江省博物馆藏6 ^8 t  b, a0 U9 `& _( f- v
  任颐多次为吴昌硕画像,形态各不相同,而此件最为精彩。画中人头戴红缨帽,足着高底靴,身穿葵黄色长袍,外罩鸟纱马褂;马蹄袖交拱胸前,凝视端正,意熊矜持,其状可哂。淡笔草草勾写面部,略加皱擦,神采毕现。马褂、长袍直接用色墨即兴随机写来,巧妙地把花卉没骨法融会于立意构思之中,浓淡得宜,色中见笔,气势非凡。! A* E9 f2 s) `' n6 l4 c  b
  此图作于清光绪十四年,吴昌硕时年四十五岁,任颐约五十岁。款署“酸寒尉像”一语,结合画上杨岘题材的七言长歌,寓意感慨,耐人寻味,这件作品与吴昌硕四十三岁时任颐为其画像题材作“饥看天图”,在思想内容上,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7 j8 V4 X2 y4 x8 }( \1 p' t" @6 R( `' f
) p) `6 W" W% ~, ~6 _7 D
秋山夕照图 清 吴石仙+ Q" X) [0 U% \4 p! l( K
纸本 墨笔 纵104.2厘米 横51.6厘米
! g, S3 n' B  S3 |( G/ K- B3 m- g: i, s上海博物馆藏
  ~0 B0 P, j* |! v  吴石仙(公元?—1916年),名庆云,字石仙,号泼墨道人,后以字行,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善画山水,吸收西画透视原理,所作峰峦林壑,有阴阳向背明暗的变化。- U' u7 G& A7 O- W5 R9 e
  此图写夕阳斜曛,老汉骑驴过桥而归,童子挑担相随;桥下溪旁,渔翁戴笠侧身于船上,作扭首闲眺状,。柴篱村舍错落于远近山坳,无处寺廊塔影隐隐可见。山顶梵宫屋宇巍峨。秋山夕照,归鸦点点,诗意尽在画图国。气势雄厚,丘壑幽奇,水墨晕染,烟云生动。画家擅长米芾、高克薛两家的画法。人物线条细腻,落笔潇洒,具有晚清上海画派的风格。自题云:“看山人坐夕阳船,董两家笔法,甲寅小阳月,白下吴石仙。”是他晚年所作。
2 Y# ^$ n- X# C2 x1 z% h $ T! J* g- ^# i- k: I

$ D& b+ y0 m1 ]$ G) r4 z9 Z翠竹白猿图 清 任预
8 i( D  Q9 d2 q" |8 v# s3 E纸本 设色 纵142.8厘米 横38厘米
' Q) h' S' {- s& T1 m% P南京博物馆藏; w. R% U7 }" p! }
  任预(公元1853—1901年),字立凡,浙江萧山人,任熊之子,在上海、苏州一带卖画。画艺得到了任熊、任薰的指点,善长画人物、山水和花鸟。构图别致,设色淡雅,花卉学宋人勾勒法。
; X! K* Z2 z& e1 W0 e  图屏共四条,此选其一。画作崇山深处,一白猿攀援溪流翠竹间,双勾画竹,山石用斧劈皱,着色清丽,别有韵致,画左上作者题诗日:“猿揉于此踞蹯,大泽深山天地宽,料得其中人罕到,常随海鹤伴高寒。”署“永兴任预立凡写于吴江”,钤“立凡”、“豫印”朱白文方印。0 F. z3 g6 r6 w$ J' [3 q

6 M6 A. p) `' C+ a8 |2 \6 Q葫芦图 清 吴昌硕
8 \# k2 @5 R* ]0 N' G/ \纸本 设色 纵120.5厘米 横44.7厘米% n/ |4 t7 ~& f9 v+ |& k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 L9 j8 A; B* T$ Y  吴昌硕(公元1844—1927年),名俊卿,字昌硕,号缶庐,晚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曾任一个月安东知县,长期寓居上海卖画。善长篆刻、诗文、书画,其画取法赵之谦,上追八大、石涛、陈淳、徐渭,并以金石、书法的笔法入画。落笔豪放浑厚,别具风格。与蒲华、任颐、虚石等相契,为上海画派中的重要人物,名重一时,并影响于后世。5 h$ p$ N1 V7 F& `8 K6 T
  此图为大写意,一丛葫芦从幅外棚架上挂下,藤蔓纠绕,果叶参差,墨色滋润,赋色鲜亮。三个硕大的葫芦均以没骨写成,用色轻重有别,各显老嫩之姿,量感质感俱佳。墨叶浓淡有序,视托葫芦藤蔓用笔,奔放不羁,构成旋律,复以洋红画两个北瓜,一上一下,既丰富全幅色彩,又充实构图。疏密有致,布局生动,款署“依樣”,寓意恢谐,别有情趣。* M3 O# d# d! ?4 C" ^' e* B- g
 0 X4 B! p* S# ?: Q. c1 p
  G6 j& h$ _  f
梅花图 清 吴昌硕/ O' j$ [1 X* L5 p2 \  z' U
纸本 设色 纵159.2厘米 横77.6厘米$ u! e" v6 i' M3 P
上海博物馆藏
! b% F/ V) {3 E8 c* l5 V; v6 K& [  此梅花构图奇特,几条坚直墨线,作为梅花主幹,小枝旁出。右上侧又伸出数幹梅枝,穿插于主幹之间。梅花用写画法勾勒,再填颜色。梅幹梅枝的处理,粗看似乎不合常规,然而细细品味,枝幹横坚交叉,杂而不乱,恰到好处表现出梅花的风姿,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万花皆寂寞,独俏一枝春的感受。作者以书法入画,笔墨苍劲,还透露金石趣味。并在左侧空隙巧排长题,融为一体。末署“丙辰四月维夏泼墨成比,略似花之寺僧笔意,吴昌硕”。钤“俊卿之印”、“昌硕”白文印,右下压角钤“无须吴”朱文印。“丙辰”,时七十二岁。
6 W" M( B' [8 R$ x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3-15 13: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老师的帖子,赏心悦目,学到不少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南方古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3-15 17: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18: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真不好意思,有两张贴反了,由于网速太慢,很难更改,大家就将就着看吧。感谢一冲斑竹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6 16: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过,看两天啦。存盘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7 07: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精品名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8 06: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谢谢楼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23: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过,看两天啦。存盘学习!
# ]# K% v, @4 V( ]珊瑚虫 发表于 2011-3-16 16:22

' o# v9 j2 P6 G5 f9 p! }- x, U! D' a+ ^- ]
1 b8 @/ k: C6 x* T" @. N) j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23: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精品名画/ O" ^% \; C  }8 o! g9 v
男子汉wangwuyi 发表于 2011-3-17 07:03
) Z. C& X5 N  P/ Q- X' L4 o$ R' c

/ {2 B% X' a& d; f; d. W5 }. }9 b7 K! N' ]7 y+ Z0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23: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谢谢楼主了
) B6 ]9 v/ X0 btancheng 发表于 2011-3-18 06:44
; d7 P; s8 d( W+ Y, q

2 f7 T( |5 p6 g  Q0 B- U
8 J1 o/ ~8 I1 j: ~9 W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2 07: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2 20: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极了。今天无此山此水此自然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2 22: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美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3 07: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画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3 07: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画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6-2 01:57 , Processed in 0.0704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