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29|回复: 75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2 09: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确定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重要文物共64件(组)。
. [3 k( Z3 M# g' l: V      - ~6 U: P$ q% T& W
◆ “五星出东方”护膊
) Y" m: {' m3 a! \  C* n% B4 ?◆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5 J" Q. v" _7 e) K9 k, @◆ 陶鹰鼎 1 t! f( F# y- m3 w3 g* X6 y  `) \
◆ 司母戊铜鼎
4 G: i8 z8 C$ P$ r◆ 利簋 , |% R" ]8 u' P
◆ 大盂鼎
7 \- X/ C: l& g8 `- c- x4 R◆ 虢季子白盘
+ B8 m( r& m2 ]: {4 B- h◆ 凤冠
( X5 u, L/ ~/ {◆ 嵌绿松石象牙杯 , `6 F. G0 G& h: `9 I' p
◆ 晋侯苏钟(一套14件)
0 c, O& @( s% ]/ V! V◆ 大克鼎 " R% P5 P2 V) ^- @
◆ 太保鼎
: V! D6 r7 F/ a9 Q- ^+ D' R◆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 q+ a$ B6 O. Z6 W
◆ 良渚出土玉琮王
+ r4 @/ p) J' P  X3 ]7 ]" o! l◆ 水晶杯 9 X+ o9 O, Z9 C* V2 M4 b* v6 Z! x/ z
◆ 淅川出土铜禁
" U& w+ }! k5 W8 A1 A◆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 z( [' ]% L7 ~9 b◆ 齐王墓青铜方镜 ! L: [; [5 |. f8 m, S$ r
◆ 铸客大铜鼎 8 l& l1 Q6 J; o  V" E
◆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2 L3 w  }! R7 T# p& m2 y1 P' b0 P◆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4 D3 F; w5 M7 X. T
◆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 o+ m! T: k- f& g; R- U4 v
◆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6 |$ ]9 L* _: [" [( k6 L
◆ 涅槃变相碑 ) V+ G& K0 U0 g0 f+ m  `; I
◆ 常阳太尊石像 6 u* @' J$ T4 ^! N- R; P! I
◆ 大玉戈 " c: S5 U& F- G, i( s
◆ 曾侯乙编钟 # }/ A1 V, `: ]- c: H- q0 h
◆ 曾侯乙墓外棺 % p( `% M% T/ ?
◆ 曾侯乙青铜尊盘   b" h( O' c# s1 K
◆ 彩漆木雕小座屏 ' h: o8 X/ K% @2 X7 D' B" y) X
◆ 红山文化女神像
% M0 o" Q3 [; [# S4 ]◆ 鸭形玻璃注
, P6 w& A8 V5 A" P◆ 青铜神树 ) V# B, b' N0 s
◆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5 U$ b. `$ `' @◆ 摇钱树   d% W4 ^7 ?" I3 a4 @. K, U- M
◆ 铜奔马
. t: K: M9 X$ n/ ]◆ 铜车马
- q  Z" X8 V7 j9 V◆ 墙盘 8 i1 |" J- F' V% T  b: b
◆ 淳化大鼎 9 |; x9 P0 Z$ s1 V6 H1 U
◆ 何尊 $ u2 A# S; o) J1 b; t9 a- @" E
◆ 茂陵石雕 ) _* P/ J0 o' |# e4 `2 A
◆ 河姆渡土“陶灶” 1 M4 w* [/ w; F, S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B+ }. Q" h& y$ V0 o% X◆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 G$ Z# h; X, V, ~◆ 兽首玛瑙杯 $ q# g! l9 l/ o/ Y
◆ 景云铜钟
4 n2 N( {, J& f- ^: a◆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0 g6 [4 Q4 e6 N- c
◆ 八重宝函
% g% c' |' v0 R8 v  k, m1 W+ d◆ 铜浮屠
1 c+ t' v+ J  g. u: O& ~) S◆ 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 t% V  t& ~7 w: L
◆ 中山王铁足铜鼎 0 u5 v9 X6 t$ k7 f4 s
◆ 刘胜金缕玉衣
0 @) U. v! E3 b1 k; S2 q◆ 长信宫灯
! X1 [6 D9 O# `6 J8 o" z, n$ w/ D◆ 铜屏风构件5件 4 l# L9 _& u' N, {
◆ 角形玉杯 : P' E4 G' ^; I  j% {
◆ 人物御龙帛画
2 Y9 J( I1 S0 A* U( ^◆ 人物龙凤帛画   h# C" a5 t# E6 f$ E# e8 T; J
◆ 直裾素纱禅衣
( O2 V7 Z: K- _5 Y( I. c! b" k◆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 h+ ^* c% [( S◆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5 g- y( A" Q5 H1 S% ~7 \
◆ 红地云珠日天锦
* {( J  l9 c+ e- H6 l  R- A◆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纸本 ' Y* \+ I/ X7 a
◆ 青花釉里红瓷仓 . V( N* s; a- A/ Q8 A% l% o! L
◆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O! l' ]' M+ W& s' ]4 A- l
  b+ N  t, w4 f7 R7 t& D6 o
$ p# q6 ?5 ?- b8 F- Q8 {- c
帖子来源 历史帝国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星出东方”护膊
3 c* @% t' W) C' q/ _; I' g$ m  q3 e; H! K- y5 e9 F, r) S
亦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Q9 r' J. y! z# X; o) ]
5 p3 K) M' Y* ]! y: X- _
汉晋时代。; @5 I% H; e$ w
' ~9 \# Q5 p' l7 _7 H3 N4 C/ f1 @' I  n
圆角长方形,绢缘,缝缀六角系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系带长21厘米,部分系带残断。护臂用面锦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24根/厘米,宝蓝、草绿、绛红、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纹及孔雀、仙鹤、辟邪虎等禽兽纹样,纹样题材新颖、风格别致;每组花纹循环为7.4厘米,上下两组循环花纹之间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小篆文字。白色绢缘系用一通幅的绢条缝制成绢经密50根/厘米,纬密40根/厘米,系带经密60根/厘米,纬密28根/厘米。
; Q0 {, P" r  j8 Z/ m2 Z- E3 N# Z5 a' C" [
现藏于:新疆区考古研究所。
pics_sixuehuixu_12687526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 t, m' T- |1 H: t4 h  G( @
$ i. y% s' r- I3 n5 X* l新石器时代。
- u" H8 X% {" L6 o$ u" @1 k, i! u4 Z9 n5 R5 X% A$ L
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 k4 f  u% M8 a. l: a( V( D
0 s# N  d) x9 |" T2 E  r9 k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002_86405.gif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陶鹰鼎
/ i2 b5 j% H* H0 n: q( n
3 r9 f4 }7 O9 w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
* M* o2 L& g( u4 S- q/ [8 i; I8 U) p/ v% ^+ t1 O: n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003_86406.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司母戊”铜鼎
- x% K9 P! J) f- c1 d) ?8 p7 W  h* n* }
亦称:司母戊大方鼎。2 s# `5 n5 }/ O
' V! F- n1 I$ Y
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 k( {1 f) e0 n% L: [( _

$ |3 S# F; v, a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一说为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另一说为商王且庚、且甲为其母而作。此鼎型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有“青铜之冠”之称。
5 ^4 [+ y! q) W+ S2 ^* u; t- ?6 ], B2 i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004-1_8640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簋
' D' i% L: N" d1 G6 e% a8 b
, S9 A3 ^0 O) \' m- |$ \7 j9 ^西周早期。0 n+ v, Z; o/ m  j7 ^# x* J

1 B% x* H# M* ^: S; I# c# T4 m# {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 述及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与《尚书武成》、《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w  d5 V) k* h' u4 R
9 _" ~6 Q3 E2 c% e8 C: A' G1 g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005_8640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盂鼎; j  }  S1 k0 W1 N: x& ?

$ O: w' d2 S7 [1 v( W2 J! R西周西周康王时期。, A7 k' q7 @# r  x
0 i7 z/ t3 Y0 J; K8 z3 x
鼎高一百.八厘米,口径七十八.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三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同时记载给盂的赏赐相传此鼎於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解放后,1951年潘氏后人捐献国家。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於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
3 X3 M  O, U5 I* M8 U1 T/ c
9 _. l- X! k) f  R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006_8640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盂鼎铭文( `! J* \7 t. E
. d3 N# D0 ~- B- x! g0 A* C
大盂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007_8641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虢季子白盘
. K6 L" h8 L$ K* C) [
9 v; L. b& g) e9 a! r西周。1 `7 }$ ]3 A, {0 O3 [' ~

( k! B. U* k6 V, _9 X虢季子白盘铸于周宣王时期,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重器。此盘造型奇伟,原器高39.5厘米,上口呈长方形,口长137.2厘米,腹下敛,平底,曲尺形四足。四壁各有含环兽首两个,腹上部为窃曲纹,下部为环带纹,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虢季子白盘被誉为西周三大青铜重器之首。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此盘自道光年间出土后曾被当地农人用以喂马,后县令以数钱据为己有。几经动荡,此盘被刘铭传觅得,极为珍惜。在其后几十年内,凯觎此盘者不乏其人,刘氏后人将盘重埋地下,远避他乡。解放后,刘肃将此盘掘出献给国家。自此,虢季子白盘才得以重放异彩,供世人欣赏。7 D# Q5 m8 l! p, F% {" F: Z

5 {' v5 W8 Q/ w& X6 l3 \虢季子白盘先曾藏于故宫博物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008_864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虢季子白盘铭文8 z, j4 r; E8 C- s0 J

7 \0 Q$ C' P* g虢季子白盘铭文白话译文:在十二年正月初吉期间的丁亥日,虢季子白制作了宝盘。显赫的子白,在军事行动中勇武有为,经营着天下四方。进击征伐玁狁,到达洛水之北。斩了五百个敌人的首级,抓获俘虏五十人,成为全军的先驱。威武的子白,割下敌人左耳献给了王,王非常赞赏子白的威仪。王来到成周太庙的宣榭,大宴群臣。王说:“白父,你的功劳显赫,无比荣耀。”王赐给子白配有四马的战车,以此来辅佐君王。赐给朱红色的***,颜色非常鲜明。赐给大钺,用来征伐蛮夷。(子白作器以使)子子孙孙万年永远地使用。
009_864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ev 于 2010-7-22 09:31 编辑
! Z4 [. l! y+ L/ P: M
7 J# a& e8 r& X  Y& p2 y1 S凤冠
1 p5 W0 A2 k0 M8 m
$ ?7 W2 N1 R5 B2 c" i3 d) v  明代。定陵出土的凤冠共四件,三龙二凤冠、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各一顶,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各2顶。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顶上有宝石128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5,449颗,最少的3,426颗,最重者2,905克,最轻者2,165克。冠上嵌饰龙、凤、珠宝花、翠云、翠叶及博鬓,这些部件都是先单独作成,然后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内,组合成一顶凤冠。 凤冠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其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项。点翠面积大(四顶凤冠上有翠凤23只,翠云翠叶翠花多达数百片),宝石镶嵌多达400余颗,大小珠花及珠宝串饰的制作也不少。最后的组装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序,各饰件的放置,几千颗珍珠的穿系,几百颗宝石的镶嵌,诸多饰物于一冠,安排合理。凤冠口衔珠宝串饰,金龙、翠凤、珠光宝气交相辉映,富丽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达到。凤冠上金龙升腾奔跃在翠云之上,翠凤展翅飞翔在珠宝花叶之中。凤冠是皇后的礼冠,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定陵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1 j+ k+ ~) R/ K0 A0 g& a) C; o* i1 A" `+ e8 U
  六龙三凤冠,通高35.5厘米,冠底直径约20厘米。龙全系金制,凤系点翠工艺(以翠鸟羽毛贴饰的一种工艺)制成。其中,冠顶饰有三龙:正中一龙口衔珠宝滴,面向前;两侧龙向外,作飞腾状,其下有花丝工艺制作的如意云头,龙头则口衔长长珠宝串饰。三龙之前,中层为三只翠凤。凤形均作展翅飞翔之状,口中所衔珠宝滴稍短。其余三龙则装饰在冠后中层位置,也均作飞腾姿态。冠的下层装饰大小珠花,珠花的中间镶嵌红蓝色宝石,周围衬以翠云、翠叶。冠的背后有左右方向的博鬓,左右各为三扇。每扇除各饰一金龙外,也分别饰有翠云、翠叶和珠花,并在周围缀左右相连的珠串。整个凤冠,共嵌宝石128块(其中红宝石71块、蓝宝石57块),装饰珍珠5449颗,冠总重2905克。由于龙凤珠花及博鬓均左右对称而设,而龙凤又姿态生动,珠宝金翠色泽艳丽,光彩照人,使得凤冠给人端庄而不板滞,绚丽而又和谐的艺术感受,皇后母仪天下的高贵身份因此得到了最佳的体现,为定陵中出土的凤冠之首。
- N2 c" z  E1 L7 H三龙二凤冠
8-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龙二凤冠,即孝端皇太后凤冠,高26.5厘米口径23厘米,凤冠共用红、蓝宝石一百多块,大小珍珠五千余颗,色泽鲜艳,富丽堂皇,堪称珍宝之冠。
! i% I' o$ [, J4 g九龙九凤冠
8-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龙九凤冠,高27厘米、口径23.7厘米、重2320克,有珍珠3500余颗,各色宝石150余块。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点翠金风、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这顶豪华的风冠,共嵌红宝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粒。
8 k& [9 b, x* j+ L; [* {1 P: _十二龙九凤冠
8-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龙九凤冠,冠上饰十二龙凤,正面顶部饰一龙,中层七龙,下部五凤;背面上部一龙,下部三龙;两侧上下各一凤。龙或昂首升腾,或四足直立,或行走,或奔驰,姿态各异。龙下部是展翅飞翔的翠凤。龙凤均口衔珠宝串饰,龙凤下部饰珠花,每朵中心嵌宝石1块或6、7、9块不等,每块宝石周围绕珠串一圈或两圈。另外,在龙凤之间饰翠云90片,翠叶74片。冠口金口圈之上饰珠宝带饰一周,边缘镶以金条,中间嵌宝石12 块。每块宝石周围饰珍珠6颗,宝石之间又以珠花相间隔。博鬓六扇,每扇饰金龙1条,珠宝花2个,珠花3个,边垂珠串饰。全冠共有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凤眼共嵌小红宝石18块。,十二龙九凤冠,冠上饰十二龙凤,正面顶部饰一龙,中层七龙,下部五凤;背面上部一龙,下部三龙;两侧上下各一凤。龙或昂首升腾,或四足直立,或行走,或奔驰,姿态各异。龙下部是展翅飞翔的翠凤。龙凤均口衔珠宝串饰,龙凤下部饰珠花,每朵中心嵌宝石1块或6、7、9块不等,每块宝石周围绕珠串一圈或两圈。另外,在龙凤之间饰翠云90片,翠叶74片。冠口金口圈之上饰珠宝带饰一周,边缘镶以金条,中间嵌宝石12 块。每块宝石周围饰珍珠6颗,宝石之间又以珠花相间隔。博鬓六扇,每扇饰金龙1条,珠宝花2个,珠花3个,边垂珠串饰。全冠共有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凤眼共嵌小红宝石18块。
8-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代。高30.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是用象牙根段制成,形似现侈口薄唇,中腰微束。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杯身有雕刻精细的花纹且具有相当的装饰性,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间隔为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第二段是杯身纹饰的上体部分,二组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侧有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第三段刻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绿松石带相隔。第四段的三组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饰以三组饕餮纹,但形态却各异。这件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6-16 09:24 , Processed in 0.07973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