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zh 于 2010-7-21 17:22 编辑 G" H }5 G' R9 W. d
l9 h$ S, P) o% G# x& e第二页主要讲宝石属性和加热实验。6 ~( H0 N8 M$ B) @
( F1 M+ z x$ t! P+ O
本文作者从香港TGA公司,德国FA公司,波兰Amber Gallery Export-Import,Amber Line 公司收集到的“绿珀”样品大都呈现黄绿、绿色,部分有颜色不均的现象。绿色几乎完全渗透偏小的样品,但只是存在于在较大样品的表面。来自香港TGA公司的样品非常清澈,少数带有碟状裂纹(即“太阳花”、“爆花”)及极少气泡。几乎没有发现植物碎片,在专业宝石用显微镜和光纤照明下观察可见颗粒状的云雾。全部优化的样品硬度接近琥珀的硬度(Mohs硬度~2 - 2.5),与柯巴不同,柯巴用指甲刮可见划痕。。。样品在长、短波紫外线辐射下颜色分别呈现略白的蓝色和深绿色,这是经过热优化的迹象之一。它们都能产生静电,手触感温暖,且表面有贝壳状裂痕。其气味比天然未优化琥珀的气味淡。: I* N2 S3 T' B% a: b/ p/ Q
+ }& N; I8 b; I) \! _市场上围绕“绿珀”的问题主要如下:(1)是否“天然”?;(2)如不属天然,“绿珀”是由琥珀还是由“年轻的琥珀”--柯巴优化而来?从我们的经验和理论上得知大自然中的绿色琥珀非常罕有,至今仍未有调查报告指出天然琥珀中有这种橄榄石绿色。有趣的是个别“绿珀”经销商坦诚确认橄榄石绿色是经过加热优化而成,但不愿意确认原料是柯巴树脂还是更加有价值的琥珀。1 k- O, ], m: b. A0 B2 q
7 Y) @, Z# }1 p+ k为了更好了解所谓“绿珀”的优化,本文作者从世界不同地点收集包括琥珀,柯巴树脂和合成树脂等原材料,在香港TGA公司的配合下,用其处理“绿珀”的方法步骤,使用其公司的一个高压加热处理炉进行实验。! M9 v# p1 l/ ~, V" j
- i) L( s. }# A1 p" v: m+ g琥珀和柯巴的样品统一放在托盘上,为避免样品在加热过程中熔解,在样品表面撒上白垩粉防止粘附。高压加热处理炉内形成真空状态,然后向炉内加入适量的氮气。温度提升至150摄氏度,压力逐渐增至1.4MPa。保持压力能防止样品变成液态。经过30个小时的加热,温度和压力缓慢恢复到环境条件。高压加热处理炉还不能打开,这时再重复如上步骤进行第二次加热,需时20小时,但温度将提升至200摄氏度,压力增至2.2MPa,加热完成后再次等待温度和压力缓慢恢复到环境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