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金口俗

神秘的~~南越国陶瓷[藏品陆续添加]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2: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 k  R2 e" R$ I* U% x7 W6 t汉。红陶灯
: x- z- b+ p* g南越国之中的陶有红胎,白胎,灰胎,等此类红胎的往往温度比较低{:2_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2: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 z% T$ x  G* T3 D% b# {( M
! x. h# g- s4 v0 F+ d
汉。阴线旋纹小罐
0 k1 f: |! t+ W2 x6 Y2 l! y南越国陶瓷中的小件器皿底部可见线割留下“指纹印”。目前仿品中尚没见到类似“指纹”{:3_45:}好了。。。今天就先到这里。休息一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6 23: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羡慕楼主援用这么多南越国的古陶,更钦佩楼主的博学与研究探讨。很有收获。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02: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1: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羡慕楼主援用这么多南越国的古陶,更钦佩楼主的博学与研究探讨。很有收获。谢谢!
! Y. m2 j0 Q- d老狼 发表于 2010-12-26 23:05
  _3 J% @+ I! m! w" M- x$ i
$ M4 M2 e5 J- O$ D, e) b% I
8 S' b4 B  K/ I* b( Z
    狼兄可能以前见 过我的一些藏品。谢谢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1: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谢谢~~~分享!!!
4 ?5 H) \5 c3 i( c珊瑚虫 发表于 2010-12-27 02:44

, c) i: y: d" M9 V0 F
9 ~' C8 C5 t) z& e1 W1 R" P- }2 r
  谢兄点评。  的确南越陶瓷中这几年逐步被人所重视,但个人感觉尚远远不够。更需要更多的人深入研究和宣传。南越陶瓷的确有精美的簋,壶,盒,人顶灯,两层房屋等等难得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1: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私藏整理好再发,暂时先发点公家的{馆藏品}供大家欣赏,$ R- G5 w; M) C2 O# g2 i! k5 ^' ^$ F9 k

$ a. G- {5 L" H" e- ~% k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汉墓博物馆馆藏南越国风格汉陶;1 q9 e, f) p. P) T9 ?6 z
5 l" s6 ^2 \( h3 A" X1 w% Q
北部湾畔的北海市合浦县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合浦汉墓群有上万座汉墓,1996年合浦县汉墓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 H" W' `/ X: I6 T" Z/ \6 D  始建于1988年的合浦汉墓博物馆,位于合浦县城东南郊,是在合浦四方岭汉墓发掘遗址上建起来的,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汉墓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1: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5 [2 V5 K* }# g: G0 M
弦纹陶提筒
- B! n" x4 O8 \5 b
/ E+ c. r( v) X1 H3 V$ l汉代羽纹铺首衔环双系陶提筒" q" C  v6 ]& F/ N, H3 C% z2 ]
5 d- `/ D* ?* S* T$ f
汉代弦纹铺首衔环双系大陶壶
' w3 Z& c. u' r
5 ~3 D* A2 k3 }0 |汉代蓖纹蹄足陶樽
: }$ S6 G  t+ E- S" p+ v
6 S5 R" L3 c% k( B陶溷厕
2 L. f/ }0 ]0 [  ?2 |) i0 A* e0 b9 D* O, K$ s( g0 o
汉代悬山顶陶仓4 o' Q; U6 W6 L' M* g

# f' J& _" Z* v. S2 C) _( j# P3 A- C6 ~  v
汉代悬山顶陶仓3 Z1 f+ D/ R3 o+ ?6 ~% z5 [
# E* u' d3 T8 P2 ], X
陶灶
. Y& k3 E! w8 K* }1 \1 ~' ^/ C/ \- b1 a" J6 z) Z
汉代刻画纹龙首三孔陶灶3 W( ^  P& W6 Q" N& }# U

2 }& S( B: j( U0 H2 w9 [汉代羽纹铺首衔环双系陶提筒
* D5 w/ T4 P; I6 Q0 l
5 p5 Q- Q& R' I% t" g羽纹铺首衔环双系陶盖壶5 _) S* V5 N3 m

( D, ~. f7 D4 {# A! b8 y# ^" D% E/ P8 X6 R1 U+ H7 b3 }( m- g2 J

* N' A4 s5 \& @9 u  V8 f9 Z汉代陶器4 I7 K/ J1 d+ y8 U3 \0 R% q

' Y; v  R, |$ Q$ {$ q
2 k  u4 q1 ]- G, i2 O7 v陶罐, B# I' W. y% A" \& q  y

- P* r( y- q# Z* v; ^" J7 Q弦纹双系陶提筒1 G" U1 C7 |/ F, l1 p
$ V* M1 |: n; J' {, @7 O+ |: f
弦纹铺首衔环双系带釉陶壶
+ t& @+ D. Y; @9 z* X9 l4 g
! v: }9 \& P- x* N. W/ y% \汉代二联罐% x$ ^* V" R. k0 w
6 N! e. |; m3 O( i
带足五联罐五联罐
7 N  T6 d* C& `# R3 R0 {" B6 ~" i; V* m1 F! z  l: y$ i
五联罐+ u* c9 Q7 z( \7 [" G

/ ?6 B2 d) [6 p0 z* N4 ?汉代四阿顶陶井
  @& D0 N; a- ^. I. m' C3 n& x- d
陶井7 c7 K  B$ m& {% G9 S

4 V. v- T2 E6 s) i汉代柿蒂纹方耳带釉陶鼎
6 r8 E9 ]$ N7 l% B, i8 k
/ O+ B( }2 h: U. \
% D# R% ^$ K' R( u汉代蹄足环耳盘口鼎
5 i# P  w. Q4 X$ r
: h' E: q. W; Y- T& g
! R$ z! k7 A3 r- J6 |& `
( J) `4 J( V4 x0 k# ~, _% U汉代陶囷
7 q* |$ p) F9 h7 z! |8 \- o* R4 j* Y$ j. n- `0 K' Z3 p9 L" c
; R; {  n( O& P2 u3 K+ h# {# t5 r
陶井
% _+ b6 u3 Z  x$ r) i, i* L1 G# q
% r, f! I0 q- e- `: x西汉陶井
7 a9 l0 k* V3 T/ d3 @0 h2 K
, r7 d) Z. M9 N% `- q9 [" d) s汉代陶灶
5 ]1 H$ [# R& L# ~; o: `( I6 }# C- @! n( Q5 C8 |  g
7 R6 Y7 g" \' k
陶狗! U* X. u( L# V& p# t' }
; Y3 _2 X3 n' {: E) O5 X# m. {
陶羊, p  h( m5 R0 m# }# D
  F6 ~: h4 y7 M
汉代陶鸭,# N( r1 v' x" X' A7 B6 n: h

% r" }! ^+ S3 s% G, m# D汉代陶鸭7 Z( k3 E, s+ O, k
/ l1 Y! p4 A+ R1 c
陶鸡$ g7 J4 Q' Q- Q( a$ ~2 a
& H6 ]* y4 l8 {( J5 I' `+ O8 ~

, e, q4 h+ x! ?9 s) c陶猪+ a# x% i6 u$ ?5 _
陶俑% Y' W  J8 o0 l5 C* y. T, N

, L3 w2 g8 P9 Y. {7 K! X! ?* p5 g$ X/ ?汉代陶井
% t8 ]1 n4 k/ q; q/ q/ v, J8 ?) W# [/ D
陶瓮) Q, s. U  u0 O/ ]0 j+ J

# s+ B1 s$ n1 r5 D$ U烛台' k$ V3 n+ j& Z

  ~2 U& }1 X* u2 b+ p/ Z汉代勺子5 J  ]4 N1 l& i
0 P0 i- r& ~0 K$ f+ S/ _, ?( _0 m
熏炉
- b! E3 g3 C! K% w( R2 p# \
1 W* X/ K7 A0 l! t; ~& z- ^五联罐
" R- l+ U/ v; _, R
! y* ]* J/ ^- o5 J1 W% s  c五联罐
5 B0 V' r( b" P. U/ S) {( E0 I# }  \* l5 p. A+ Y
五联罐1 x$ K" ~- B! t  _# A- M9 x

, m8 A0 v0 `6 c. H水波纹陶罍
. ~7 n* n8 G% C/ c
' J5 {  b+ e! d* @& {; s1 R+ D0 G陶罍
8 W& Z* X( Y4 S
* l# R  G; N0 Z& N8 Z! a1 j3 ^) a3 I汉代蹄足方耳陶鼎
, d" w# m; f# a1 J" d- }. E; D7 j9 a6 A# M
汉代连弧纹折腹陶鼎
  V+ m: o% P" R8 Q: ]8 x' ^  W0 {/ j* @) h: @
盘口壶
) _! w* K" l% Y! ?- C' c0 k' f, I( W  e% V
子母口壶
6 a& Z6 `: H2 T: `" h
% S+ C" |- G8 n# o5 B& G5 t弦纹圈足陶簋) g3 x3 M5 S* l
: |" K' E+ \" q: k; H$ B
汉代羽纹陶簋" I2 `' B7 j5 @. K
% c3 k' A) p1 b1 s7 f; v5 b
汉代蓖纹蹄足陶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2: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奇南越国
: g) d! |' Q( ?! _
                              
2 X" S" ~* B! O3 B“汉唐文化”是我国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的重要篇章。汉代时期岭南地区的独立政权国家~~南越国;在过去以及现在人们对它的认识以及重视程度尚远远不够。史料贫乏,广大历史研究者以及广大收藏爱好者对它缺乏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 b6 q# m) _; v, \- i南越国在陶瓷业,青铜制造业,漆器制造业,造船业,纺织业,以及其他行业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R$ L" \# G. \# ]# h% t8 w
陶瓷在南越国各手工业中是最为发达的。以往对南越国陶瓷都称为骆越汉陶或岭南汉陶。个人由于地利的原因收藏南越国陶瓷,经过对南越国史的了解本人感觉对此类陶瓷统称为南越国陶瓷可能更为恰当。
" d2 u# Q7 \' _5 R: a                    一,南越国的历史背景
0 y9 Y: {: D3 ?9 z# g广东,福建,广西,越南五岭山脉自古就是古越人的生活地区。秦统一之前,此地区一直都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秦始皇统一中原七国后,于皇始28年秋冬派秦将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对南越地区发动了岭南战争。皇始29年攻取了闽越,设中郡,皇始303132年因屠睢滥杀无辜,加之北方军队官兵不适应岭南超时多雨的气候,岭南越人顽强反抗僵持了三年未能拿下,最后主将屠睢被当地越人杀死。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由湖南入广西的军队与在闽越军队形成包围圈进军广东,期间修建灵渠{今广西桂林市附近},增援军队终于在前214年占领番禺,平定岭南。始皇在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赵佗任为龙川县令。& M* ~' K$ A6 L, W
赵佗与任嚣私交极好,为任嚣心腹。公元前前210年,始皇逝,秦二世继位。秦二世的暴政,引起陈胜,吴广于公元前209年七月,为天下首倡,揭竿起义。接着就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楚汉相争,中原陷入一片混乱。封建割据代替了统一,分地为王代替中央集权。秦末这种诸侯割据形势,影响了“东南一尉”~~~南海郡尉任嚣。在当时的情况下,任嚣有他自己一套划地为王,割据南越自立为国的构想,用他的话说“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不久,任嚣病亡,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前206年,秦朝灭亡。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2: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系  南越武王 赵佗 前207年—前137年   d2 o' ]5 H, }
  南越文王 赵胡 前137年—前122年 * A% K) r& h3 b; k
  南越明王 赵婴齐 前122年—前115年
! J$ f$ G( W+ C' g0 E  南越哀王 赵兴 前115年—前112年 $ ~$ ]8 F" {! S% v
  赵建德 前112年—前111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2: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佗统治时期  前202年,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并平定了中原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而此时的中原,已经兵乱多年,百姓生活劳顿困苦,所以刘邦没有用军事剿灭的方式来对付南越国。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  南越国. }2 t" t6 V% Y4 m
; R% s7 {; \" v  @  Q$ t4 `
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2 {# ]7 _4 A$ b) J5 o
  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刘邦的妻子吕后掌控朝政,开始和赵佗交恶。她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考虑到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3]来吞并南越国,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并出兵攻打长沙国,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一年后,吕后死去,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进攻。这时的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结纳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4]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起来。
! l7 L! s$ d7 F$ F1 r: y  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Nam Việt Vương)。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  南越国出土文物! G9 [9 F* y. w- y/ j" n

+ U& K( M& Z3 Y  F9 U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像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2: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胡统治时期: C* [9 N9 {2 Z
  前137年,赵佗去世,由于他去世时己达百余岁高龄,其儿子都已经死去,他的王位交由孙子赵胡(Triệu Hồ),又名赵昧[5]继承。赵胡即位两年后,前135年,闽越王郢借机向南越国发动战争,攻打南越国的边境城镇。赵眜刚继承王位不久,国内民心还不稳,于是就向汉武帝上书,说明闽越侵犯南越的事实,请求汉武帝处理此事。汉武帝对赵胡的做法大加赞扬,称其忠于臣属之职,不兴兵互相攻击,并派遣王恢、韩安国两将军前去讨伐闽越。汉朝的军队还没有越过南岭,闽越王的弟弟余善就发动叛变,杀死了闽越王郢,投降了汉朝,于是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讨伐的行动。   汉武帝随后将余善立为新的闽越王,并派遣中大夫严助前往南越国将处理闽越的事告谕赵胡。赵胡得知后,向严助表达了对汉武帝的深刻谢意,并告诉严助,南越国刚遭受过闽越的入侵,等处理完后事后,他就去汉朝的京城朝见汉武帝。随后,还派太子赵婴齐跟随严助回汉朝的朝廷当宿卫。严助离开  南越国出土文物
3 K6 T6 u% ~/ S0 q5 o后,南越国的大臣们用赵佗的遗训向赵胡进谏,劝赵胡不要去汉朝的京城,以免被汉武帝找借口扣留,回不来南越,就成亡国的形势了。于是,赵胡在以后统治南越的十二年中,一直以生病为借口没有入朝见汉武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2: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婴齐统治时期
( u5 H! s5 H7 V" q! t3 W  前122年,赵胡病重,其在汉朝当宿卫的儿子赵婴齐(Triệu Anh Tề)向汉武帝请求回到南越国。同年,赵胡死去,赵婴齐继承王位。赵婴齐在没去长安之前,曾经在南越娶当地的南越女人为妻,并生了长子赵建德(Triệu Kiến Đức),赵婴齐去长安做宿卫后,又娶了邯郸樛家的女儿做妻子,生了儿子叫赵兴(Triệu Hưng)。赵婴齐继承南越王位后,向汉武帝请求立妻子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此举舍长立幼,为将来南越国之乱种下了祸根。赵婴齐是一个暴君,喜欢恣意杀人,汉武帝屡次派使者到南越国,婉转劝告赵婴齐去长安朝拜汉武帝。赵婴齐惧怕进京后,汉武帝会比照内地诸侯,执行汉朝法令,因此以有病为借口,一直未去长安,只派遣儿子赵次公去长安当宿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2: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兴统治时期6 G: ]) L( Q" e# u' H
  前115年,赵婴齐病死,太子赵兴继承王位,其母亲樛氏当上王太后。前113年,汉武  南越国, o3 \& R% g9 C
帝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前去告谕赵兴和樛太后,让他们比照内地诸侯进京朝拜天子;同时命辩士谏大夫终军、勇士魏臣等辅助安国少季出使,卫尉路博德则率兵驻守在桂阳,以接应使者。此时的赵兴尚年轻,樛太后是中原人,南越国的实权实际上掌握在丞相吕嘉手中。据《史记》记载,樛太后在没有嫁给赵婴齐时,曾与安国少季私通过,安国少季来南越后,他们再次私通,南越人因此多不信任樛太后。樛太后害怕发生动乱,也想依靠汉朝的威势,多次劝说赵兴和群臣归属汉朝。并通过使者上书给汉武帝,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三年去长安朝见汉武帝一次,并且撤除和汉朝交界的边境要塞。汉武帝答应了南越国的请求,赐给南越国丞相、内史、中尉、大傅等予官印,其余官职由南越国自置,这样意味着汉朝朝廷直接对南越国高级官员进行任免。汉武帝还废除了南越国以前的黥刑和劓刑等野蛮酷刑,比照内地诸侯用汉朝的法律。同时将派往南越的使者都留下来镇抚南越,力求南越的局势平稳。赵兴和樛太后接到汉武帝的谕旨后,马上准备行装,为进京朝见汉武帝而做准备。   南越国的丞相吕嘉年龄很大,从赵眜、赵婴齐一直到赵兴,曾经辅助过三位南越王,他的宗族在南越当官的有70多人,又与南越王室有联姻,在南越国的地位十分显要,深得南越人的信任,甚  南越国铜器1 S! a2 O* s% {* X: X! [  y+ a% G
至超过赵兴的威望,是南越国的实权掌握者。吕嘉多次反对内属汉朝,但赵兴一直未理,使吕嘉产生了背叛的念头,屡次托病不去会见汉朝使者。赵兴和樛太后害怕吕嘉首先发难,就安排了一个酒宴,宴请汉朝使者和吕嘉,想借汉使之力来杀死吕嘉等人。在宴席中,太后当面指出吕嘉不愿归属汉朝的行为,想以此激怒汉使出手杀死吕嘉。可此时身为将军的吕嘉之弟正率兵守在宫外,安国少季等使者犹豫不决,最终没敢动手。此时吕嘉见形势不妙,随即起身出宫,樛太后大怒,用矛撞击吕嘉,但被赵兴阻止。吕嘉回去后,把他弟弟的兵士分出一部分安排到自己的住处加强防卫,托病不再去见赵兴和使者。并暗中同大臣们密谋,准备发动叛乱。   汉武帝得到了南越国政权危机四伏的消息,责怪安国少季等使者的胆怯无能;同时又认为赵兴和樛太后已经归附汉朝,唯独吕嘉作乱,不值得兴师动众,于是汉武帝于前112年,派遣韩千秋和樛太后的弟弟樛乐率兵2000人前往南越。当韩千秋和樛乐进入南越之后,吕嘉等人终于发动叛乱。吕嘉首先制造舆论,称赵兴太年轻,樛太后是中原人,又与汉朝使者有奸情,一心想归属汉朝,没有顾及南越国的社稷,只顾及汉朝皇帝的恩宠。随后吕嘉乘机和他弟弟领兵攻入王宫,杀害了赵兴、樛太后和汉朝的使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2: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灭亡( v. M) ^9 J& g+ V+ U: [# }4 Q
  吕嘉杀死赵兴之后,立赵婴齐和南越籍妻子所生的长子赵建德为新的南越王,并派人告知了苍梧秦王赵光及南越国属下各郡县官员。这时韩千秋的军队进入南越境内,攻下几个边境城镇。随后,南越人佯装不抵抗,并供给饮食,让韩千秋的军队顺利前进,在走到离番禺40里的地方,南越突发奇兵进攻韩  南越王墓
9 }  G  Z+ A* W5 {% |' L千秋的军队,把他们全部消灭。吕嘉又让人把汉朝使者的符节用木匣装好,并附上一封假装向汉朝谢罪的信,置于汉越边境上,同时派兵在南越边境的各个要塞严加防守。汉武帝得知后,非常震怒,他一方面抚恤死难者的亲属,一方面下达了出兵南越的诏书。   前112年秋,汉武帝调遣罪人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10万人,兵分五路进攻南越。第一路任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率兵从长沙国桂阳(今湖南境内),直下湟水;第二路任命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走豫章郡(今江西境内),直下横浦;第三路和第四路任命两个归降汉朝的南越人为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率兵走出零陵(今湖南境内),然后一路直下漓水(今广西漓江),一路直抵苍梧(今广西境内);第五路以驰义侯利用巴蜀的罪人,调动夜郎国的军队,直下牂柯江。   这场战争十分激烈,持续了一年,一直到前111年的冬天,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精兵,抢先攻下寻峡,然后攻破番禺城北的石门,缴获了南越的战船和粮食,乘机向南推进,挫败南越国的先头部队,率领数万大军等候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军队。路博德率领被赦的罪人,路途遥远,与杨仆会师时才到了一千多人,于是一同进军。杨仆率军队在前边,一直攻到番禺,赵建德和吕嘉都在城中固守。楼船将军杨仆选择有利的地形,将军队驻扎在番禺的东南面,天黑之后,杨仆率兵攻进番禺城,放火烧城。而伏波将军路博德,则在城西北安营扎寨,派使者招降南越人,南越人久闻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威名,于是纷纷投奔路博德的旗下,黎明时分,城中的南越守军大部分己向路博德投降。吕嘉和赵建德见形势不妙,在天亮之前率领几百名部下出逃,乘船沿海往西而去。路博德在询问了投降的南越人之后,才知吕嘉和赵建德的去向,并派兵追捕他。最后,赵建德被路博德的校尉司马苏弘擒获,而吕嘉被原南越国郎官孙都擒获。   吕嘉和赵建德被擒之后,南越国属下各郡县包括苍梧王赵光,桂林郡监居翁,揭阳县令等皆不战而下,纷纷向汉朝投降。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的军队,以及驰义侯调动的夜郎军队还未到达,南越已经被平定了。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后,将原来的南越国属地设置了九个郡,直接归属汉朝。这样,由赵佗创立的南越国经过93年、五代南越王之后,终于被汉朝消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11-5 14:30 , Processed in 0.0712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