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金口俗

神秘的~~南越国陶瓷[藏品陆续添加]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7 23: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学习  
4 V$ I' _7 J. ]; Z+ C% |- ^& w
0 z, N4 _8 |6 k/ c  N# j楼主:我第一眼就看上她了,哪皮球屁股多美呀! 是你给她命名---鐎斗的吗?有点暴殄天物了
汉。三角蕉叶纹鐎斗{温酒器.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3: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学术名,您可以给它安个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3: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大美人要有个好名字,那就给她取个漂亮小名“陶锜”可以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3: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贴是学习与研究的好资料。从以上资料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南越国。然而,南越国的出现是秦以后的事,秦以前在岭南一带有两个鼎盛的方国——西瓯国与骆越国。其文化渊源是否定为“瓯骆文化”更加贴切呢?值得探讨。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8 11: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7: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贴是学习与研究的好资料。从以上资料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南越国。然而,南越国的出现是秦以后的事,秦以前 ...* J" m/ r3 q9 R8 T' Y0 u3 ?
老狼 发表于 2010-12-27 23:55
4 n7 c# i* k" p. D

" T3 Z- J. G% J$ |2 G& k" v  ?5 j, ?# S4 L; H3 F" C+ e0 F7 Z
    狼兄观点不止是个人观点,而且目前官方与民间大抵都持此观点。
# [  n- c1 C, ^由于本人收藏此类陶瓷,亦关注相关史料。南越国陶瓷是本人提出的,在前文已做说明。就此观点提出个人看法与狼兄等探讨:/ }  I2 \. J9 I$ t- ^! t
1,百越之地长江之南在秦之前皆出“印纹硬陶”风格相类,而品种相对较少。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的陶片据最新科学鉴定距今8000年之上。是目前国内考古挖掘最早的陶片。到了商周时期出现了几何印纹陶。战国时代由于窑灶的革新出现了“龙窑”,工具的改革出现了青铜刻刀与铁斧。南越国建立后椐现有资料来说:陶瓷在各种手工业中是最发达的。制陶业在原来坚实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风格独特,造型个性的南越国时期陶瓷。制作技术和工艺相较于战国更进一步提高,制陶瓷规模空前宏大,类型与数量比战国时期有成倍乃至几十倍的增长。近二,三十年间在广东,广西等地发现窑址,以及广州,广西贵港,货县等地南越国时期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有南越国风格的陶瓷器。广州南越王墓也出土了多达好几百件的南越国陶瓷器都可验证。南越国陶瓷在装饰方面有:模印,拍印,旋压,刻划,镂空,附加,彩绘等七种。具体文饰就更多,总体来看南越国陶瓷比战国器更为增加而且文饰更为复杂,更加仟巧繁缛,富有变化。例如印纹陶就有124个结构不同的图案。它们是采用一种已方格做底,其上刻有各种用戳记拍出来的图案。
4 ]% `! G7 z9 v1 S! u) ~2 R& Z- c. \$ |( Q4 F
  I$ t" f$ l! k4 {9 Q0 @

9 d4 v0 d- [6 a7 S# X2,由于秦入侵中原带来了50万大军战后留在岭南,后秦始皇不段把被扁官吏发配岭南,并把1。5万妇女迁徙来岭南与本地人通婚。所以战国晚期到汉的陶器,造型上引用了中原铜器的造型。此类陶瓷不光有越人的功劳。。。。。。。。时间仓促,要下班了,下次再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0 19: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强 震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1 06: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口俗 于 2010-12-31 16:25 编辑
5 Y' Y+ m5 i7 `, N8 e. x
:哈哈~大美人要有个好名字,那就给她取个漂亮小名“陶锜”可以不) [9 H: A& k5 G, p& z1 B+ c% m
珊瑚虫 发表于 2010-12-27 23:22
7 B$ I8 t% x# b4 P1 W0 z
( l  O- V$ Z: l( _/ G
优雅的“芳名”。
% \+ e$ A) B* P特别为藏友们送元旦上祝福,祝福广大藏友新年新收获,万事如意~~~~壶通福:
+ M6 `. Z( F7 a$ s) R8 ?, Z$ F- m* M- E6 K. I2 `+ \8 C$ c.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P4 n' M$ O8 l5 n
汉。陶壶( R. H4 R; x) M& _5 v
南越陶瓷壶设计得相当科学,出了在肩上有双系,很多在底部亦有对称的两洞,目的是绳子穿过底部洞与双系对穿这样壶就更稳固,晃动时壶内的水或酒不易溢出壶不容易翻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9 Y+ m9 G- j- r* g  G" q; s汉。陶壶$ c4 a. B  `1 \  x7 L; L6 K3 P7 L
壶上滴的玻璃釉并不是窑工故意为之,是在烧制时,窑内顶部由于长期烧制窑顶堆积了过厚的釉药无意滴下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 i* ]/ Q' G: n9 z; c# ?7 M汉。青釉旋纹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  c% [* h* ]8 c' K0 Z. ?
+ ]4 Z7 e8 B: r% _

. G" C1 f, j8 C6 `, {4 S汉。大腹短颈壶. H/ i' N) C* _0 s8 X
此壶造型丰满,有种釉色斑斓,剥落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 d0 U6 i. h# Y7 _2 ?# S" @
汉。青瓷蓖纹双铺首双系壶
0 q6 q; A/ G6 x* R4 i" v完整的壶现在是越来越少了,更何况有釉带工的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9 K7 f! p: D; t( Q* _2 l

+ \& y' W( w5 N9 M* |" l汉。青瓷水波,方格纹带环双系对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5-12 12:54 , Processed in 0.0636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