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性
T9 Z/ S' q( k1 o2 h0 |
1 p* \ Z+ C* m: A4 K/ b- y (1)百色旧石早、晚两期文化都属砾石石器文化。 , F8 c# y- t4 X4 X: R
$ T! [; J; H7 }" u1 c" a+ @, B
(2)百色旧石器原料都是来源于河滩的砾石。
! W. X- v6 d, _+ d0 h# b
5 _4 t m, {- d. Y4 Z (3)石器单面打击,多数保留砾面。 % {# }' }, l3 l9 F: o# |) w! W
7 Y- t* t7 p2 G9 t1 d' b (4)砍砸器、刮削器为常见工具。 0 q! L: ]# ]9 f$ Z" {5 l
$ C: Z7 h1 U6 e4 \5 d- E. j) k s 2.差异 0 j2 o) x# G/ _) p
' h6 b" ]& Q; x* w% C H (1)百色旧石器的早期石器大且厚重,晚期石器较小。 + B' r" _/ q( K6 U' \9 V
7 f. B- B+ V& [3 I8 x
(2)百色旧石器早期常见手斧、手镐等石器,晚期未见。
3 J. W; w0 i5 _0 U" K" y
) r0 h s1 }4 H3 C) ^ 百色旧石器所存在的这些共性和差异,一方面表明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旧石器时代早期具有传承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人类智能的提高和经济形态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石器工具也随之改变。 & Z7 T( I& w6 G$ o/ B
四、百色旧石器的年代
# `9 K% s5 ?* t! j9 C* u # d/ v. {5 t7 \8 C( _' J
百色旧石器的年代,到目前为止,80万年前的测年结果似乎己成为共识。〔9〕从这几年的考古发掘结果看,百色旧石器遗址都处在酸性很强的红土中,因此,考古学通常利用古生物化石作测年的办法在这里行不通,因为酸性很强的红土把古生物化石腐蚀化掉,因而在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丁点古生物化石。当然,古人类化石更是荡然无存。因此,要弄清百色旧石器的年代,就必须依靠地质学的介入。百色盆地网纹红土中存在着石器文化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因此,要弄清网纹红土的形成年代,对石器年代的推测或断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弄清网纹红土的形成年代也决非轻而易起之事。对于网纹红土的形成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
; l# @, ~3 t6 C3 L. v
% q- o: e) V0 b$ s, [- j2 x) G 1.网纹红土形成于“早更新世晚期或更早的时期”〔10〕。
4 k# q6 x. {( T2 P9 s
4 v) e! ^* A* p7 |( `4 q 2.在中更新世结束之后,“网纹红土形成条件则己不复存在”〔11〕。 % w6 m [, m7 Y. d+ ~; t3 S# X
- F8 q1 h$ I9 L' Y 3.我国华南地区这种砖红壤土一般都不整合地复盖在晚中生代至早第三纪的岩层之上,它“经历了早更新世的红色黏土夹滚圆砾石的第四纪初叶,进入中更新世的网纹红土形成阶段,到了晚更新世可能是红色风化殻形成的极盛期,甚至在全新世早期仍有明显脱硅富含铁铝风化过程”。〔12〕
* s! }% m3 [( H# Z# I, _% n 8 W/ p1 ~4 Y6 v/ h6 f7 z: h2 A
4.德日进和杨钟健教授在长江,珠江下游作新生代地质调查时,认为南方的砖红壤年代与华北泥河湾的堆积相似,属于早更新世。 4 ^" f) S" _* t* f. } L
1 s# ?, l* w6 w) ^2 e7 \+ I
5.刘椿教授对百色盆地百谷和高岭坡两个旧石器遗址进行的古地磁测定,也认为百色盆地红土形成于早更新世。 - t1 F; I+ d) `' @7 {2 n9 s
/ F8 d( u0 _. c+ c: N 由于网纹红土已成为反映中国南方更新世高温、湿热的热带自然环境的标志。与华北地区所显示干凉的黄土形成鲜明的对比。据对江西庐山六个自然剖面和钻孔岩芯的古地磁测定以及泰国湄南河上汪河MAE、MOH盆地含石器的砖壤化石层年代测定结果,反映砖红壤化砾石层堆积时代早于73万年前;郭士伦教授运用裂变径迹法测定百色网纹红土中出土玻璃陨石的年代为距今73万年前;美国伯克利地质年代学中心运用氩/氩法(40AR/39AR),对百色玻璃陨石进行测定,年代为距今80万年前。这两次测定结果相差不大,可视为基本相同。袁宝印教授也针对百色旧石器的地质、地貌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认为“百色盆地形成于第三纪初期”。〔13〕
7 T) b0 B+ ~6 e
! q/ A# C6 G( X; a 通过对百色盆地自然剖面和考古发掘的地层剖面观察,第四级阶地具有较典型的二元结构。上层由砖红色黏土和网纹红土组成,下层为砾石层。石料有石英岩、硅质岩、砂岩、石英、火成岩、燧石等,是制作石器的主要原料。石器与玻璃陨石共生于网纹红土。因此,玻璃陨石的测年成了断定该地层的年代依据之一。
/ S! ~% k6 o3 Z) H
$ g) i/ Z# U i9 j% f 对于玻璃陨石作为石器测年结果,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赞同者认为,“该遗址年代数据十分理想,填补了一个至关紧要的空档”。〔14〕反对者认为“玻璃陨石很少发现于原生土层,通常发现在比他们实际年代较晚堆积。原始人用玻璃陨石作工具或者用作护身符。在澳大利亚,陨石还被土著人搬动”。〔15〕黄慰文教授等人肯定玻璃陨石是原地埋藏,并与石器共生,没有被流水和人工搬动过。近几年在百色发掘的上宋、枫树岛等遗址也发现石器与玻璃陨石共生,玻璃陨石没有搬动或被流水冲刷的痕迹。当然要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玻璃陨石测年只是一个方面的佐证。有地层、地貌、石器比较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尤其是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是百色旧石器年代认定的最重要的依据。
2 Y0 I+ |' E9 ] 五、余 论 8 ]# X) i/ `! J8 F6 ^, L8 A
$ f, o8 m- e; @0 d 百色旧石器发现至今已具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学术界时刻都关注着它的每一次发现。但每次发现既令人欣慰又使人遗憾,欣慰的是石器资料不断增加,发掘面积的不断扩大,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地质、地貌、古生物、测试等多学科的参与,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临莅指导等,这对百色旧石器文化内涵的瞭解和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感到欣慰之所在。遗憾的是可供测试断代的古生物化石等遗物依然没有发现。尽管如此,百色旧石器仍是迄今为止东南亚地区年代最早的石器工业。它的产生和发展对研究东南亚早期石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认为: 8 ]$ C% P. y, e7 e
. M$ H' y, O; ^. K0 O* _; V4 Z
(1)对百色旧石器的研究应积极开展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解决百色旧石器的年代问题和旧石器石器文化内涵深层次的问题。 ' j! ?1 A* s, W, S
/ O. N9 ^' o) x6 |) r& D% V! f
(2)到目前为止,百色旧石器遗址出土的石器,仍以砍砸器、尖状器、石核、石片等石器为主。手斧发现很少,而且在二百多件手斧中,多数为采集品,出土手斧制品达不到30件。这与百色已发现万多件旧石器制品相比,所占比例相当少。因此,要深入地瞭解百色旧石器文化,尤其是手斧文化,还必须作大量工作。打开大门,让更多有识之士瞭解和看到百色旧石器的资料。让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和讨论。集思广义,多方合作,把百色旧石器研究推向新台阶。 1 J1 H( m! X0 i' M
, J, X( V" r f+ L7 V
(3)百色手斧的制作技术是西方阿舍利文化传播结果还是本地因地制宜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科莱思指出:“我们注意到了西方阿舍利工业中的标志性物件——泪珠状手斧类型的缺失,这意味着两地制造工具的传统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直是未曾接触,它说明瞭百色遗址的旧石器工业不是西方阿舍利工业在东方的一个翻版。”〔16〕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国家自然博物馆古人类专家理查德·菠茨指出,“百色遗址的旧石器是迄今为止东南亚所发现的数量最多的包含了阿舍利因素的石器工业组合,它们的制作具备了与西方生产的阿舍利工业技术的同样的行为和技术能力”。中科院张森水教授、北京大学吕遵谔教授实地考察百色旧石器遗址后,也都认为百色旧石器砾石工业制造技术应属本地自生。由此可见,百色石器制作技术既不是西方阿舍利石器工业技术的“翻版”,也不是西方阿舍利石器工业技术传播的结果。而是两地人类在各自战胜类似的自然条件而创造类似的工具,手斧文化不只是西方有,东方也存在。百色手斧文化的发现,充分反映了东方人的智商和文化并不比西方落后。他们也具有“同样的行为和技术能力”。创造东方的手斧文化。 ' B' ]+ y2 }5 s! z8 c1 ~
; z+ f$ H4 N( h( O. }" A 百色旧石器的研究,难度大,情况复杂,问题多,要理出清楚的头绪出来,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2003年由黄启善、谢光茂、林强等人编写出版的《百色旧石器》专着,是对百色旧石器三十年工作的一个总结。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张森水教授在《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新进展》中指出;“《百色旧石器》专着的出版,标志着地方专业队伍在成长,能客观地对待百色工作,把百色地区旧石器符实地向前推进一步。”《百色旧石器》专着还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奬。因此,重视对百色旧石器的研究。匹夫有责,国人有责,世人有责。只有国内外学术界联手攻关,百色旧石器文化将发扬光大。' r+ g5 ]/ O, ?, Y0 Y- R# A# i4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