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檀河遗址 ; L# ^/ V0 `; o
, C* [3 B- I* [+ x# @
该遗址位于田东县林逢镇檀河村坡算屯南的高岭坡上。属于第四层阶地。2005年由广西考古研究所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出土旧石器约60多件。具有砍砸器、手镐、刮削器、石片等遗址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9 b( m; [& q# D& A
1 O' O, m$ x; q8 D7 E7 C/ u 13.坡洪遗址 9 W$ q4 u, v W5 y8 I+ h' U, b
* G; V) U- ]8 x3 a" p( h
该遗址位于田东县坡洪镇檀河村緑洪屯南面的坡当公山坡顶上。2005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大量的旧石器,具有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石片等文物。另外,还发现石器时代用火遗迹。 9 D. j j4 b% r
* ^" d! s2 _+ B c. B
14.那平遗址
9 R" L" I, p) S# O4 m- A
# U! X! P/ s% w) X' b 该遗址位于田东县林逢镇公靖村那初屯。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等遗物,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1 q i& E+ y9 |. s2 y- S9 P" @, T 4 l! E5 k& _% [ d i0 m6 U
15.八六坡遗址 . R4 N/ ]5 n$ H2 n4 _1 x
4 A) D, p6 G4 I. n- l, \ 该遗址位于田林县弄瓦镇八六坡,2004年由广西文物工作队进行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砍砸器、尖状器、石片等。遗址年代有的认为是“旧石器时代中期”〔7〕。但从整个文化地层和出土文物组合看,该遗址年代当在旧石器晚期。 $ n& e& W5 U' r2 |) c1 v$ |' j/ o: k
, S$ ~" Z" H0 J4 R, Z, S
16.龙皇庙遗址
( N+ n r, J/ A# w 0 q8 I" _) B/ s) N1 r, E
该遗址位于田林县弄瓦镇弄瓦村东约一公里,驮娘江的右岸一级阶地。2004年由广西文物工作队进行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出土文物900多件,具有石核、石片、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手镐等石器。以石核为主,石器单面打制。遗址年代为旧石器晚期。 9 a2 v3 s4 {8 b; c
4 r' ~+ H4 G& o5 ~ 17.枫树岛遗址〔8〕
2 s. n1 s; H4 z- Y# F! Q! z# M, o+ U6 v
6 j2 p" M* G% J8 P) @5 `5 _- b 该遗址位于百色市西北约15公里,属于右江支流一澄碧河的第四期阶地。2004年底由广西自然博物馆进行发掘。发掘面积64平方米,出土文物100多件。具有手斧、手镐、石核、石片和玻璃陨石。尤其是首次在距地表50厘米的原生网纹红土中出土5件手斧和玻璃陨石。其中有一件手斧和一粒玻璃陨石在一起,有4件手斧和11粒玻璃陨石在一起,手斧为砂岩和火山岩,玻璃陨石表面锋利,没有搬运磨蚀的痕迹,玻璃陨石与手斧共生,充分证明瞭运用玻璃陨石测年的可靠性,遗址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 L- b+ q/ h& m6 M }# u+ T
$ o9 d* U# R. S% M4 J
18.杨屋遗址 A; M' a! @9 Z% ?! n# L
1 _) F" W* `' n$ Y& q7 J- y( _9 S 该遗址位于百色市那毕乡大旺村扬屋屯,2002年由中科院进行发掘,面积约3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砍砸器等,年代约为旧石器时代初期。 ! P; m m4 ]- |% R( I
三、 百色旧石器考古新收获 6 e# R+ P. q; d; M, o; K, ~
, k T/ w4 m0 p" m
从以上介绍的18处百色旧石器考古发掘成果看,进入2000年以来,百色旧石器考古发掘有四个方面收获。
. X# W) H8 t$ k7 T" R
1 V# q5 U( x& D# l/ X# H$ d+ i 1.发掘面积扩大 9 P* ~, Z- q9 i5 f9 y
# n7 C3 t, X3 S% e6 y! y 百色旧石器自1973年发现以后,已有多支科学考察队伍深入百色盆地进行考古、地质、地貌等方面调查。从1979年在田阳新州长蛇岭遗址开始作小规模试掘获4件石器之后,1988年在田东县高岭坡发掘面积48平方米,出土文物69件。1993年在百谷遗址发掘面积80平方米,出土文物70多件。高岭坡遗址发掘面积20平方米,出土文物430多件。1994年在田东发掘坡西岭遗址,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出土文物240多件。1997年对田阳县赖奎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60多平方米,出土文物140多件。综上所述,从1979年至1997年近二十年内,有6次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1108平方米,出土文物953件。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发掘量大大的增加,从2000年至2006年底止,共发掘面积41794平方米,出土文物达一万多件。尤其是2005年,发掘面积就达两万多平方米。占总发掘面积的二分之一。百色旧石器遗址发掘面积的扩大,这就意味着对百色旧石器的瞭解和认识,将大大地深入和扩大。如百色旧石器发掘现场。
* |; ^* Z& l) ^0 }
: C4 l) P$ k9 B& B 2.出土文物增多 $ L) Y8 i: O1 T5 m
; \3 ] X. N W# _
百色旧石器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前,调查采集或考古发掘获得石器约有8000多件,而且多数是地表采集。进入2000年之后,经过几年的考古发掘,至今已拥有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而且新发现手斧与玻璃陨石同在一层网纹红土中。为百色旧石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图5) $ L1 I2 [) ?- W; E a
q2 L! r9 E! @. r% V4 K
3.叠压关系明显
% }7 W% o! C1 ]" F3 c/ F( ^
( l$ ]# ?+ Z( I8 N 新、旧石器的叠压关系,在已发掘的遗址中,己发现有四处遗址属新、旧石器叠压关系。如百达遗址,新、旧石器时代叠压关系十分明显。反映了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持续性,而且跨越时空相当的长。同时,找到了旧石器时代早、晚文化地层关系,如百达、大梅等遗址都发现早、晚两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 6 R% [" o" U- a* s5 K
6 @7 ^" N2 @( J5 B3 f
4.手斧地层确定 % _+ a% y" J+ L( I- r% K" O
' |. o& b r1 j
过去发现的百色手斧,都是地表采集,缺乏地层依据。2004年,广西自然博物馆首次在百色市枫树岛遗址中发现手斧和玻璃陨石共生地层,2005年,在配合南百高速公路而发掘的南半山遗址和那赖遗址中又再度发现手斧与玻璃陨石共生地层。这对断定手斧文化的年代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依据。
/ i5 {& ]+ a% v, \+ M. u4 a
+ S( m& e y% r( s' s+ u; t2 q- N 手斧是百色旧石器最有特色的石器,从目前发现的200多件手斧看。手斧都是经过两面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通常有一较宽而厚的把端和与之相对的较尖而薄的刃端,除根部和根部附近外,周边都经过修理。手斧的平面呈卵形、梨型、叶形、三角形等,都是采用锤击法制成。如枫树岛出土的5件手斧。(图6)
2 U3 y( q3 D1 y$ k" H l ! d/ {8 h& X/ Y( F/ M. N
2 x3 s& C* F* h' ~, D% {1 \ 5.用火痕迹残留 ( H* x5 b9 w* g5 W
" {7 j1 L, y6 t* r6 [ 用火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2005年发掘的大梅、六怀山、坡洪等遗址都发现了用火的痕迹(图7)。
8 Z$ q6 }8 A$ u) _8 ]! z / I3 V6 G' v2 [8 [7 |2 X7 B
百色旧石器属砾石石器工业,通过这几年的考古发掘,使我们对其文化内涵更加瞭解,百色旧石器不是“模式I”那类简单的石片和石核工具,而是一个含手斧的石器工业。幷且具有阿舍利石器制作技术。如手斧等器物。当然,对百色手斧是属阿舍利技术传播的结果还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产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姑且不论。但百色手斧是真正的手斧已得到学术界公认。其文化面貌也逐步得到认识,在旧石器早、晚期文化面貌中,既有共性也存在着差异。
7 X& e& u/ @* @1 l ( v2 h* ^8 ~3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