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按赵哥一楼原文作答,请诸位指正。
# D7 @( z3 O6 R5 Q$ G) b6 E! B% Q% Q* V2 ?
1、印纹陶在新石器时代并未广泛使用,只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南方(大体相当于良渚、松泽等文化区域)出现并广泛使用;9 f! t; @7 |, t& O6 f9 N
* J' Q" Z1 f: r- g j7 C& b2、印纹陶。顾名思义,就是模印、拍印及按印在陶坯上图案或花纹,然后再烧造成器;
% f- J/ F: h% D! a- I6 J# u" U( f, Y, g
3、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
( q$ f8 R" Q1 n; g z- J# G" \前者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以前,多呈红褐、灰白、灰等色;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出现于商代以后,因烧制时温度较高,故胎质坚硬,呈灰色。印纹陶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江西、安徽等地,器形大都为日常用品。其纹饰初出于加固陶坯的目的,器物多留有布纹、席纹、绳纹的痕迹,后渐趋丰富、精美,纹样均为几何形纹饰,主要有水波纹、米字纹、回字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等。
! |; Z2 H8 a- ~% y
, n7 O3 D6 X/ Z# s# A$ u& x
|) w4 [, D% j4 I/ ]& S" a
7 p' C, j$ S: k/ ~) k" ? z, N( `$ y% V) e, k# A$ V% F1 Q
4 ]* L0 M& `2 p- ?
$ ~, O, a6 i' }8 I6 x, h( u(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