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金陵落泊人

版主帮忙看看是不是打制石器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1 11: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如果是打制石器应该更精美一点,意义更明显一点。用石头打石头弄成这样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这一件看起来刮削器不像刮削器砍砸器不像砍砸器,实在想不出做什么用的,既然能打制成这样就说明制作者心里是有目的的,而这件看起来目的性不强。说他不是石器吧,自然状况下也不太可能成这个样子,总而言之我个人意见感觉不是石器,毕竟现在近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工业留存还是不少的。望楼主提供确切的遗址情况还排除其他因素。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12: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如果是打制石器应该更精美一点,意义更明显一点。用石头打石头弄成这样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这一件 ...
) w. o5 Y3 e) B0 G8 qsharprui 发表于 2010-7-31 11:09
2 j  z) U  h4 o
8 ]2 S7 S0 H% Y7 c& J& ?$ m) q

3 I; w' [  o/ J/ A- B0 {& }0 @有可能是石核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1 13: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有包浆是石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1 13: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1 23: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情况下不可能形成这种形状,人工痕迹明显,属于打制石器,具体属于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要参 ...  P: z3 ?8 F1 \0 j, k
hug 发表于 2010-7-30 2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 09: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学习3 y1 b; i* Z+ g# ]
金陵落泊人 发表于 2010-7-30 18:00
: z" x& b% Z8 D7 }8 N6 S
谦虚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 11: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包浆”,我实在不懂,真正的石器科研好像不用这个词,其起源好像是玩奇石的人开始用的。/ s. L, @* f4 p: z7 c* H
表面新旧之说,不足以作为证据。有很多遗址里的东西,特别是玛瑙质地的石器,很多都是崭新的表面。石器经历过岁月的磨砺会有一些表面痕迹,但是这样的痕迹很复杂,差别很大,和环境中的物质、是否搬运、侵蚀等诸多因素影响,不是一个词汇能解决的,所以,这样的词汇也就没什么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 1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痕迹自然界形成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并不是不能,仅仅是四次碰击而已,大家看看,其受力方向是无序的。何况自然界没什么做不到的。
' M6 j2 |9 ^* |- u 还有一种可能:近代人类砌石头墙,做块石等遗留物,河滩田埂这样的东西很多。
3 d# d8 p0 Z; O) D, f9 a6 U& b 反之,没有证据证明他是石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2: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痕迹自然界形成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并不是不能,仅仅是四次碰击而已,大家看看,其受力方向是无序的。 ...
: L: k& [6 d1 t1 g" m职业农夫 发表于 2010-8-1 11:21

) t& Z2 ?% D7 y( `& h# D  D' k8 ^0 }) o" o. V6 u

1 n# Z6 C* U0 }, R) v2 g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 12: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可能是石核吗?
; a8 h8 f- N0 S% [+ @8 @& e金陵落泊人 发表于 2010-7-31 12:44
5 ~0 l' I: i7 T2 Y
" y* q- z: P& u  K2 e! w: b4 h  X

  H1 R0 A* k. V, ]& _# X7 Y, W    所谓“旧石器”仅凭图片真的不太好定论,我想看看“使用痕迹”的特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 02: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ge 于 2010-8-2 08:42 编辑 + }1 e" J8 S5 W) y! m; B4 m

! r3 Z) |5 G$ f' L$ K呵呵,我是赵哥,无任何身份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各位指正。先说楼一楼二吧:3 Y* }* Q- B* }: Y9 D3 p# O
1、属于石器范畴,准确说不是石核,应该是石核石器,因为它具备石器功能(细石器包括小石叶、石片石器、石核石器和石核四大类)
( Z2 [6 @- W9 l, W2、石质属于霏细岩(由于火山的作用形成,特点是打击后其断口均呈贝壳状,被剥离的石叶可一次成型使用,大部分无需二次加工。
5 o% B2 m1 F5 L; F" N7 D% k8 [! q3、具备数个细石叶被剥离后的疤痕,并非自然风化所能形成。石核石器打击特征明显,无需用使用痕迹判断。即便是刮削、石斧等石器,如果作为加工厂出产后未参与交换前,没有使用痕迹十分正常。. o( f+ ]1 l) Q
4、具备尖锥状石核西樵山文化的代表性器形。(地域不同,非北方的铅笔头细石核所比较)
+ g' D1 F' k, e/ I; {; \5 A( U* P5、石核石器无新痕,属于初始状态(未及实物,仅从图片判断器物通体颜色一致,无新岔口)& L' r' u; n6 P& R- x# u* g
6、如真如楼主所说的采集地点,潮州陈桥文化和韩江流域段,应属西樵山文化范畴。5 z' @" Z$ L. R2 D
注:以上仅是我对网友蟑蟑在打制现代石器剥离细石叶的过程观察后的体会和我对西樵山霏细岩细石器的一些浅表认识,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 05: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是赵哥,无任何身份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各位指正。先说楼一楼二吧:
6 [6 B' Z8 j* v' N) K) l1、属于石器范畴,准确说不是石 ...
6 Y: e2 D5 E7 O" @( ], f# h% |- yzhaoge 发表于 2010-8-2 02:26
* d1 c% }, ~8 n3 t
论据翔实,点评到位。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 11: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是赵哥,无任何身份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各位指正。先说楼一楼二吧:: w+ \! h- A. }5 @# A& e% g& w
1、属于石器范畴,准确说不是石 ...
' V& x5 J7 Q! K& S8 U7 |, q7 Y$ jzhaoge 发表于 2010-8-2 02:26

* |( U7 @: C5 g! w8 @2 u4 X6 R: l+ e! Y9 m0 |+ G1 F
9 T- C3 c3 ^* P% o4 Z# A
    你是赵哥还是zhaoge?说的很专业啊,我都有点相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 15: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核石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7: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是赵哥,无任何身份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各位指正。先说楼一楼二吧:$ J- s* E, {6 @# P& H) E( T
1、属于石器范畴,准确说不是石 ...
7 g8 z" D/ m" czhaoge 发表于 2010-8-2 02:26

3 n4 Y( F2 N) Q" z$ b. s; v) O2 n* Q1 m. R( ?6 ?4 ^

  }: ^( ~5 }* y4 Z8 D谢谢zhaoge精辟的分析。大家探讨的很热烈,索性再加些图,把问题研究得更透彻点
2 g5 H3 }! w) d+ j
' L- _; T/ Z* Z- \ 1.jpg
% n9 M2 x" L1 e6 E+ D: s  s1 y- o/ b! C0 l  z
2.jpg
! v1 J! H. e, j. ?* F
$ w  u2 c1 {$ ]( {8 p 3.jpg 4 R( i5 G1 p+ e8 x& K7 ^' H
+ B# t. Z, D4 M+ |- `6 D
4.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5-7 08:34 , Processed in 0.2185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