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m9 }5 s' l, T2 Y; u戒指是中国古代妇女最喜爱的一种饰物,它是套在手指上的环状物,古称“约指”、“指环”、“手记”或“代指”。“戒指”这一名称最早出于明代的文献,明代《三馀赘笔》一书中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惩罚,则世俗之名‘戒指’者,有自来矣。”原来,那时的戒指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宫廷妃嫔用以避忌的一种标记。女子戴戒指风气的流行始于宋,南宋时,金戒指又与金钏、金帔坠一起成为彩礼中的“三金”。不过就式样来说,此际还不是很丰富。自元以来,戒面嵌宝成为时尚,明代此风尤炽。
* Q5 I8 O0 y- R. D' T1 n1 U明代玉带已形成定制,即一条玉带由2件铊尾,8块长方形銙、4块细长条形銙和6块桃形銙组成,共计20带銙为一套,并规定一品官员才可佩玉带。此“金镶玉龙穿牡丹纹透雕玉带”由20件金镶青白玉镂空带和2件金带扣组成,共重1011.4g,正符合规制。其“中心方”、“两辅弼”和“双铊尾”垫金片为底,其余的则垫银片。“双铊尾”的金底錾刻凿成镂空云龙纹,一件“两辅弼”的鋬面刻有“金拾伍两钱外银底板叁两肆钱”13字楷体铭文。主题纹饰为龙穿牡丹,寓意大富大贵,镂空龙穿牡丹纹青白玉带銙均用金带框镶嵌。
+ D0 n, F, Y* S, o' ]: J明代女子金银首饰,纳于礼仪制度的一类,一等的是凤冠霞帔。霞帔是丝罗制品,底端有压脚的帔坠,帔坠上端有孔,孔中穿金系,然后悬坠于金钩。《明史·舆服志》载,明代皇妃霞帔上缀玉帔坠,亲王妃等,用金帔坠。这件出土于梁庄王墓的“金镂空凤纹坠”,器钩内壁有“随驾银作局宣德柒年拾贰月内造柒成色金壹两玖钱”铭文,表明这是来自朝廷的赏赐品,连同墓中所出的“金钑花钏”和“金镶宝石镯”或是亲王礼聘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