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于足

—参与“悬赏解疑”讨论 对 新 石 器 制 作 工 具 原 理 的 猜 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5 16: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奔 于 2012-9-5 16:17 编辑
% g" a/ e" {# p
yzx 发表于 2012-9-5 08:10
2 L6 g3 O4 h3 A% x这么平直规整的东西还不是证据吗?你还要什么样的证据才能说明?手工能磨出这样的效果吗?你磨磨看看呀。

3 ?' S1 F) \$ [3 [' d3 u2 i
8 a/ T2 A  X# K8 ^你来回都在问那么平直规整的东西怎么加工出来,我在以上的回帖中都有回答你的问题,可是我问你“单向高速磨削”如何实现你又回答不了。你以为否认古人手工不能磨出这样的效果,就能证明你的“单向高速磨削”理由成立?那样就想得太简单了。* Z" W  |7 a+ I" H
好在这些东西确确实实都是古人手工打磨出来的,不说远的,百色博物馆就有实证摆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前往观看。
, `! {7 H- V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5 16: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奔 于 2012-9-5 16:45 编辑
/ |  `. v* m: G8 g/ e" E
yzx 发表于 2012-9-5 08:10
( d( E3 T* t  W7 `. J6 B$ B% M这么平直规整的东西还不是证据吗?你还要什么样的证据才能说明?手工能磨出这样的效果吗?你磨磨看看呀。
$ S4 [+ F7 V$ j2 K  v& c* I+ M

" i* d* T7 J+ z  o1 D9 _  x你认为很规整的碎块,我看也仅仅是一个方向(纵向)顺直,而另一个方向(横向)并不规整,有呈波浪形和u形或v形。因此,我认为这是手工开料切口的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5 18: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石器 于 2012-9-5 18:07 编辑
# `; y* v/ l, s1 C  _  ?- N& q/ t
石奔 发表于 2012-9-5 16:05
4 K% L" L3 M* ?: I! S2 e8 h* g: t你来回都在问那么平直规整的东西怎么加工出来,我在以上的回帖中都有回答你的问题,可是我问你“单向高 ...
( t% s9 ?& c6 p$ W4 }

  s( O* c$ ]6 L石奔兄弟,你一面说这些东西不是石器,是碎块的废边角料,一面又说好在这些东西确确实实都是古人手工打磨出来的,古人为什么对废边角料也要打磨?连我都被你搞晕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6 17: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zx 于 2012-9-6 17:47 编辑 + o- t/ f* Q  n
于足 发表于 2012-9-5 15:38
; w- B  a' J4 S$ QYZX 您好,就你转载给我看的图片里的石器,我想跟你交流探讨一下。       这些图 ...

7 ~  P6 A& Q9 ~) d0 B: |5 Y" ~2 [7 J  o$ M9 W
于足兄弟,说实话,我对这种东西是不是石器到不是很感兴趣,我就是觉得这种东西上面的痕迹太奇怪了,凭直觉我总觉得这应该不是普通的手工磨痕,我也觉得这种痕迹具有你所说的那种是在一种高速单向磨削作用下所形成的特征,但想想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前的时候,怎么能有这种加工方法呢,直至见到你提出这种猜想,特别是对你提出的“单向”磨削“猜想,我感到我们对这个问题真的有点不谋而合,不然我还以为仅仅是我异想天开、胡思乱想。事实上,在你之前也有些网友对这种奇怪痕迹的形成提出了可能是一种“砣机”加工结果的设想。这种东西真的值得去好好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6 23: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石器 发表于 2012-9-5 18:03 3 `; _) T8 w# k0 J' f" K4 X* r# X  j
石奔兄弟,你一面说这些东西不是石器,是碎块的废边角料,一面又说好在这些东西确确实实都是古人手工打 ...
1 b6 e( a7 C& R* s7 {
我认为古人裁石料时,先在要去除的边料与要保留的主料之间的部位上打磨出一道切口,然后将要去除的边料敲掉,这样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石料了,同时,被敲掉的边料也就必然带有先前打磨切口时留下的磨痕。这说明“这些东西确确实实是古人手工打磨出来的”没错吧?; G4 Q2 n& ~0 D6 V
我还认为,如果敲下来的边料能利用的话,古人可能会利用,用来再磨制一些更小的石器,要是古人放弃不利用,那这些东西就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边角废料”了。$ w0 @' b0 H* K2 q4 e9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7 17: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奔 发表于 2012-9-6 23:19 " j7 Y/ J- Q8 i: t9 y
我认为古人裁石料时,先在要去除的边料与要保留的主料之间的部位上打磨出一道切口,然后将要去除的边料敲 ...

2 g7 U$ J- n% Y4 u/ C最好不要用“打磨切口”表达,以免误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7 19: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7 19: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前文化 发表于 2012-9-7 19:47

; ?8 v" o4 t/ u* N1 j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7 22: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yzx 发表于 2012-9-7 17:48
. p. l4 T; k( T+ p+ @5 g. F最好不要用“打磨切口”表达,以免误会

8 O9 K% M7 U8 h1 |' ]) i我在帖子里讲到的“先前打磨切口时留下的磨痕”中的“打磨”已是另含“加工”的意思了。我相信大家看了都能看懂,只是你看不懂罢了,或许你已经理解,否则又何言“以免误会”呢?( k; `) |2 J* K& Q- u1 f! S: M
如此用语更能让大家知道切口是古人手工打磨出来的,这样的用语不最好吗?
/ Z& r' G, E, w% N4 x5 {# j' L7 n3 G+ t3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8 09: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奔 发表于 2012-9-7 22:36
7 i3 @# X' j" S2 @2 W, ?- s* V! J- x5 w我在帖子里讲到的“先前打磨切口时留下的磨痕”中的“打磨”已是另含“加工”的意思了。我相信大家看了都 ...
: G( w. R9 e2 }- B  k
"打磨”切口应该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行为吧,你另有什么含义可能只有你自己懂,我是不懂的,我之所以说以免误会是因为看了你的解析才这样说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8 2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奔 于 2012-9-8 21:37 编辑 6 P( _. k3 F' C7 B: T5 I/ p
yzx 发表于 2012-9-8 09:40
; p! K  O9 N1 T1 o; \' E7 {"打磨”切口应该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行为吧,你另有什么含义可能只有你自己懂,我是不懂的,我之所以说以免误 ...
0 V: I" A2 q& \8 X1 G3 ~! }
) b/ K& x: T: ]" E4 J9 x/ Z2 l
既然你已经知道意思就不要说这种话了。“打磨切口”我已说得明明白白,你的误会是什么你都说不出所以然来就说“以免误会”,原来你是懂装不懂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9 09: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奔 发表于 2012-9-8 21:24
2 x3 Y7 h" W: i  b. X既然你已经知道意思就不要说这种话了。“打磨切口”我已说得明明白白,你的误会是什么你都说不出所以然 ...

/ y# m( [& U9 I1 U, a; G6 L我没有说吗?“打磨切口应该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行为”,这不是我说的吗?你既然认为它是碎块的废边角料,应该弃之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去打磨切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0 01: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yzx 发表于 2012-9-9 09:56
) }  |/ C' L, y) p) k7 E我没有说吗?“打磨切口应该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行为”,这不是我说的吗?你既然认为它是碎块的废边角料,应该 ...

- ^1 ?# t  \3 i) l/ x) w: Y$ ^. ~不要的边料敲打下来后切口就不存在了,在它上面通常只剩下打磨过的切面(已不算切口)。我对你在我给老石器的回帖这个贴子中说到的“以免误会”一事已作了解释,按常理你应该理解我在帖中说的“打磨切口”就是“加工切口”的意思,切口不打磨怎么能形成呢?这种常识难道你都不知道,或是你一定要固执己见?
/ V, Y0 J& R8 I& V4 a3 t我认为那些碎石块是边角废料,如果讲得没有道理,你可以指出来,拿出你的理由来说话,用不着从我的帖子中只断取“打磨切口”来歪曲我所表达的意思,何况我在该帖子中使用“打磨切口”的用语根本就没有任何不妥。如果你硬要断章取义将“打磨切口”说成是打磨边角废料,那就随你之便吧!大家一直在看我与你之间的回帖辩论,我相信大多数人会看懂的。
6 e7 f- s+ J(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0 08: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zx 于 2012-9-10 08:44 编辑
& L% ^* [1 v8 a
石奔 发表于 2012-9-10 01:39 0 |  G( }, ~' W+ L& ~3 `4 p; i6 C
不要的边料敲打下来后切口就不存在了,在它上面通常只剩下打磨过的切面(已不算切口)。我对你在我给老石 ...
1 u- K- N6 [! _* F
& ~" z0 K$ ^1 H! _
石奔老师你说"不要的边料敲打下来后切口就不存在了,在它上面通常只剩下打磨过的切面(已不算切口)。那古人为什么要把这种碎块废边角料的切口打磨成切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0 13: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yzx 发表于 2012-9-10 08:41
7 h. a' t8 }/ Y/ Y8 ^5 F$ {  j. W9 p石奔老师你说"不要的边料敲打下来后切口就不存在了,在它上面通常只剩下打磨过的切面(已不算切口)。那 ...

$ _5 H6 z; T0 N. }0 r( q我很愿意回答你这个问题:9 m) u7 m, M: \5 J0 |) S. H
首先,我们来看切口是怎么形成的。切口一般由两个切面组成(方形切口和多角形切口例外),v形切口就是典型的由两个切面组成的切口。1 A! ]9 e$ R$ Y$ I6 c( d  r" |
其次,我认为,切口是古人为了开石料而在需要分离的边料与主料之间打磨出来的,因此,边料和主料一旦分离,它们之间组成石料切口的切面就必然分开,从而成为边料和主料各自所带的切面。/ d8 |- x, T" c( X) x9 U* S6 |
再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边料上的切面的由来。6 t. ?. k1 h% D/ v# G( ]' i, G
最后,我还认为,古人如果觉得敲打下来的边料还可以利用,也会将它们打磨成小的石器,否则,没必要再进行打磨。因此,仅有切面的这些边料就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边角废料”了。边角废料上留下的切面是古人开石料时打磨切口必然造成的(我们也由此才知道有这些特征的碎石块是边角废料)。
! D) I) Y) M( C) R2 Y以上所言,希望你能理解。" I9 S4 S  ~$ G7 K! O, A: ]; c: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10-29 04:47 , Processed in 0.3974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