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以石清心

出水石器纠偏二——龙二的“三角”能确定是石器吗?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4 17: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石器最起码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制作痕迹(打制或磨制);二、人类使用痕迹。假如这两种痕迹因为种种原因消失了,那么现代人就没有了将其确定为石器的最主要的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17: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为天 于 2011-6-4 17:34 编辑 " m. Y+ ^. G/ f, Z( Z& y& w% i7 X
我认为石器最起码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制作痕迹(打制或磨制);二、人类使用痕迹。假如这两种痕迹因为种 ...
# V% q5 R  V$ }# `$ o3 v: `高地 发表于 2011-6-4 17:05

: p% O& b' U* a( _
" W' ~: z5 N* F9 f  \
& D2 Q7 B. L. I, v7 c, P    好玩的是南方的出水石器这两个方面都可能没有,一般只能从器型判断!(可以类比博物馆的相似器型.)所以有些争论也是应该的.
DSC0411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23: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石为天 : B) s3 H- O# w9 @) l% V  p

- |% u7 d% R) o0 a, b& E  \/ S
/ W8 G5 n3 A% v/ {  N0 q: X    =======================
* \0 I8 Q2 g6 S& g0 d6 r让事实来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00: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角
T1V_5dXlViXXXwnmnb_125201.jpg
T2l_NqXhVMXXXXXXXX_!!33089488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00: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状态下形成啥形状的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08: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龙二 * v- t6 g0 r9 C) y0 H

/ ^7 n) Z! e* c& v' h/ a1 q3 x( [+ H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研究石器,自己要拥有或者看过很多石器,才有发言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09: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这样的好帖要顶起来 ( `) O# Z! ?, `; T$ \1 w: S3 |
有时候发现地点也很重要 尤其的出水的真的没办法看人工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09: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直边来定石器的理论会误导很多人。& B7 J* n. l( R) \/ |- w
未命名.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10: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欣赏各位老师的探讨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11: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二 于 2011-6-5 12:00 编辑
! L: D* J0 o% e( W
. \$ B3 a( ~* t  `) ~' p6 s清心,这不是直边不直边的问题,我在原贴里已经重复过让你从石质和包浆上入手进行鉴定,可你却毫不理会,或者你真的不会看?- J# C$ T# {8 J2 v. a' N" K
另开新贴也不能证明你的这个新牌坊能迎来更多的称赞,即使有,也经不起事实的考验。先告状的人未必能辨赢胜出。) u0 u! x9 Q; a# M3 u- ?9 ]
本来在原贴就可能弄清楚的事实,你却要另外再开个阵地证明你的观点,这让开原贴的人怎么想?我不急于回复,不是没有话说,而是想看看石器网有多少潜水的老师敢站出来说话,我有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辨驳你所列的这些图片。我前面已经从你列的三点进行了分析,请你先就所列这三点进行答复(见9#,有劳了,一定 )。
- u5 L8 o4 B) w% C3 Z  I% h这个贴子很可能是你自己给自己挖的一个坑,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然结论很可能让你难以接受。
/ [! e; \- B: Q1 q4 G6 j学术交流仅就知识点进行辨驳分析,不带任何个人思想感情,出水石器是石器种类中独特的种类,我研究得很痴迷,这一切源于我们身上流的血液都是先民所赐,仅就这点,保护这些遗物应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宣传和推广,为出水石器争得应得的地位,引起轰动,引来进一步探究,揭开她真实的面目是我们应做的。所以我不会因为照顾你的面子而手下留情。另外,在表述自己观点之前我有个疑惑:你的论文水平怎样?或者说对辩论的认识如何?人人都是先立论后引证辨论,从古到今都如此,你却来个先“不确定”再进行辩论,实话说,这真让我大跌眼镜。看来也许我也要好好再学习、再学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13: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龙二
5 ^. C& C+ ^' Y3 i" u) c8 _6 V, M) q" t+ J8 ]7 @+ v
6 y5 Q9 [* N1 X( q3 i
   “ 清心,这不是直边不直边的问题"" T- _$ H& U6 H
) s5 b: B9 a$ Y% e+ _+ \3 X
================( T! {2 E% r3 Q# I% z* |$ C
这个问题您先和HUG统一口径再说吧。  {' a4 [4 l3 y' A0 S1 F8 M- A
首先,HUG原帖3#称“自然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形成这种三角形石头”
) @- L. M" ~& q  x' I我发了这些例子后,在这个帖子的8#改口为“这里区分人工和天然石头的关键在于直边”
$ M- m3 ^' B4 S+ M6 ^7 V3 p然后我又发了直边石头的图片
( ?# o- V& e$ d0 j5 ^您现在又变成“这不是直边不直边的问题”
" v% X/ r) }# `好了,请问,您现在不是三角的问题,也不是直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说您这个一定是石器!
1 k: h, ?! l2 O' ^ - x" k% r# d. ~/ r3 k6 R) F

6 Q2 H5 J5 k9 d  `2 k' t: C. X而且请您解释,为何石为天这个就是手玩石,您这个一定就是石器?
1 r! R7 W1 Y$ k$ v  f
/ Z/ {( q- M; K9 d 4 A" U. o* c4 U- o

8 l; R" h+ z9 n1 O' u: e4 o我们推广出水石器,不严谨,会被人笑话的。
! [2 J5 j4 \$ P' U+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13: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以石清心 于 2011-6-5 13:36 编辑 9 {3 Q( d1 G6 _; ?' h2 ~) J
' J: s% ]" G7 p# X2 Q! m' r0 s5 M
回复 25# 龙二
. z2 Y8 P8 C8 T8 ?4 \5 o4 E9 P8 J: J" w: e6 p' n8 F

# ?+ K) A! A" p0 n- f) {" U    =================3 I" @  I' |" F" L1 V; v
我们的论证能力如何,让大家看吧!
$ i7 \2 @3 P) ~, C' B. L+ l9 `从图例、从三角到直边,您有那个是成立的?您不断的改口,到现在请问任何一个石友,您能确定是石器的论证到底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14: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一下我的看法,请各位指教!9 F8 S) ], ]& B" ~1 o$ x& X
          辨识石器应该有一个基本要素:那就是要判断我们所认为的人工痕迹是不是有目的的工艺形成,而不是仅仅是似乎有人工痕迹就当作石器了!6 [: ?) V; w' x  b
     在没有明确证实它的目的和作用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审慎的表达为待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14: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龙二 + y; f  {6 v+ _

* f; |2 g4 U) E- X# l# U! M) @, C! P6 S, q3 P- ~1 ]
   “ 清心,这不是直边不直边的问题"$ p7 q% ^. Y$ H  V. U

4 Q) ]8 `+ ^# z. U================% {0 Q9 A5 ~# b; A
这个问题您先和HUG统一口径再 ...
  t9 o! s+ y) W9 i) {+ m! \. a4 T/ `以石清心 发表于 2011-6-5 13:32
" l9 O; }8 ~0 ]! @) F
' z, ^0 ^5 H  s* X$ m  c2 E
看来你还是含糊不清,回避问题不答真不该。9#的提问、怀疑……你答还是不答?那些所谓的包浆是不是上油后显现出来的假象……
9 q* r8 p6 K0 h/ f这直接关系到你对包浆的看法和认知度,答或不答?不应成为包庇你出贴的观点,写在那里很多人都看得见。
) D; O; G4 n8 }  N* F7 N7 O既然你不应答,也罢,对这个三角石头我是有我的观点,下面我就从石质、包浆是否使用痕迹等进行简要阐述:' j* \5 h  F; }8 r; W* P% e2 w3 @
& I8 I! k0 k: ^, g- O
1、石质:该石应属于砂砾岩石类,为砂石颗粒与砂石粉末组合形成,与清心所举片岩类、页岩类……完全没有共同点,该石从石质上分析,在大自然形态中不可能片状剥落,即使会出现石形变化,其变化形式应为溶解状态下分解形成。当然,亦不排除例外,如碰撞或击打,但这种情况下形成三角的几率极低。既然是极低,那也还是有可能,所以从石质上分析还不足以全面肯定人为三角。如图: 1.jpg 5 X# `6 c) z7 s' j9 \. _
2、包浆:所谓包浆,是指人为磨制、并可能经长时间擦拭、抚摸,沁入人体汗液,再经水流长期冲刷后形成的石皮现象,其表现状态为亚光,润泽,润泽度因石种不同而不同,黄蜡石质、硅玉石质的包浆最为明显,如图: 444.jpg 111111.jpg 2.JPG 3.JPG 4.JPG % L' ?% I( a/ [' `/ {
10倍显微镜下可见明显小孔洞(俗称“蚁口”),其微状孔洞排列显无序状,且孔洞边缘异常平滑,显岁月沧桑感,一眼看去几乎无法令人忘记其优越的质感,现代工具万万不能模仿。7 N. L; ?4 T% X- p5 h" Q" h% J5 M  B* d
此石从石质上看为砂砾岩类,自然形成的几乎不可能同时有这层磨制过的近乎平滑的表面石皮和光泽。但光就这点也不能直接肯定三角为石器。
6 R: {! g! ?' Z  F7 A4 x3、使用痕迹:
9 ^" W+ S! D, `( G看点在三角边缘(即三边),先看图: 1.jpg untitled.jpg ! i  B+ g; {6 G% w7 {* Y
边缘为土黄色附着物,并有明显磨制或碾压痕,呈同一方向运动痕迹,虽有些许划痕和破损,但还是看得出来。
* b  a1 F& m( [如果是天然形成,此三角砂砾岩类应表现为表里一致(如石头的“角”)。但现在却有三边同时附上同一种如:制作泥陶(个人看法)类制品过程中的泥浆类……: I0 r$ Z  X3 C3 O+ Y
为简要起见,先抛出这三点,请各位老师表述自己的看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15: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假设真如清心所说,为块状剥落形成,而且假设剥落得像用刀割下去一样直,剥落的那一面的石皮会和其余两面完全一致?' W( u+ n# Q% u
       答案是:新老痕迹“肯定”会有。
" r" y$ _0 D' r4 c* o       各位,如此明显的看点,难道还用我多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8-24 05:17 , Processed in 0.0689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